成都府衙的铜铃在晨风中轻响,林烨身着玄色织金袍,踏过青石板路时,鞋底碾过的残叶带着巴蜀独有的湿润气息。昨夜刚收了重庆卫的捷报,今日便要处置府衙堆积如山的卷宗——自夏华军破剑门关、入成都城已逾三月,战火熄灭后的天府之国,正等着他注入新的生机。
“主公,这是成都县上报的粮赋清册,还有川西坝子的水利勘查图。”参军秦岳捧着文书进来,声音里带着难掩的疲惫。林烨接过册子,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字迹,眉头微蹙。明末的巴蜀历经战乱,张献忠之乱后人口锐减,良田荒芜,水利失修,即便是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也处处可见断壁残垣,流民遍野。
“先办三件事。”林烨放下卷宗,目光扫过堂外熙熙攘攘的街道,“第一,招抚流民,复耕授田;第二,整修水利,稳固农本;第三,整顿吏治,厘清赋税。”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秦岳连忙提笔记录,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招抚流民的政令很快传遍巴蜀各地。夏华军打开了成都府的官仓,将存粮熬成稀粥,在城门口、官道旁设立粥棚,同时张贴告示:凡返乡流民,每户授田三十亩,免赋税三年,官府提供稻种、农具,若开垦荒田,额外奖励布帛二匹。消息一出,四散的流民纷纷涌回。林烨特意从夏华帝国本土调来了改良后的稻种,这种稻种耐涝耐旱,产量是本地品种的两倍,又让人带着流民修筑简易房屋,以保冬暖夏凉。
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林烨亲自查看流民安置情况。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农捧着盛满米粥的陶碗,见了林烨便跪地叩首:“多谢主公活命之恩!张献忠乱兵杀了我全家,若不是您开仓放粮,给田种地,我这条老命早没了!”林烨扶起老农,指着不远处正在开垦的田地:“老人家,往后好好耕种,日子定会好起来。官府还会派人教大家新的耕种法子,年底收成定然错不了。”
老农身后,十几个青壮年正在平整土地,夏华军的士兵带着他们搭建木棚,分发农具。林烨注意到有几个流民面色蜡黄,像是得了疫病,立刻让人叫来随军医生,开设临时医馆,免费诊治。“流民聚集之地,卫生至关重要。”林烨吩咐秦岳,“让各地官府组织人力清理街道、挖掘粪坑,饮用水必须煮沸,若有疫病蔓延,即刻上报,不得隐瞒。”
水利是巴蜀农业的命脉。都江堰虽历经千年仍在发挥作用,但年久失修,多处堤坝渗漏,渠道淤塞。林烨任命水利专家徐光启的弟子李嵩主持都江堰整修工程,从夏华军抽调两千士兵,再招募流民中的壮丁,组成治水大军。开工那日,林烨亲赴都江堰畔,手持铁锹铲下第一方土:“天府之国,全赖此堰。今日整修都江堰,不仅是为了当下的收成,更是为了子孙后代的福祉!”
工地上,士兵与流民同吃同住,日夜劳作。李嵩采用林烨提出的“分段修堰法”,先加固险要地段,再疏通淤塞渠道,同时在堤坝上铺设石板,以抵御洪水冲击。林烨时常前往工地巡查,看到士兵们赤着脚在泥水中作业,便让人送来姜汤、棉衣,又下令提高治水人员的口粮标准。经过三个月的奋战,都江堰焕然一新,不仅恢复了往日的灌溉能力,还扩大了灌溉面积,川西坝子的万亩良田重新焕发生机。
吏治整顿则是治蜀的重中之重。明末巴蜀官场腐败不堪,官员盘剥百姓,政令不通。林烨首先下令清查府县官员,凡贪赃枉法、欺压百姓者,一律革职查办,重者斩首示众。成都府原通判王坤,在任期间搜刮民脂民膏,强占流民田地,被百姓告发后,林烨当即下令将其逮捕,在府衙前斩首,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与此同时,林烨推行“任人唯贤”的选官制度,打破门第限制,从流民、士兵中选拔有才干者担任地方官员。他在成都设立“讲学堂”,让选拔出的官员学习夏华帝国的政令、律法,以及农桑、水利知识。“为官者,当以民为本。”林烨在讲学堂训话时强调,“若有官员敢鱼肉百姓,夏华律法绝不轻饶!”
为了方便政令传达和物资运输,林烨还下令整修巴蜀的交通要道。组织人力拓宽成渝古道,铺设石板,在江河之上修建桥梁,同时设立驿站,配备马匹、船只,加强成都与重庆、贵阳、昆明等地的联系。交通的改善,不仅促进了巴蜀各地的贸易往来,也让夏华军的后勤补给更加顺畅。
在经济方面,林烨废除了明末繁重的苛捐杂税,推行“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按田地多少征收赋税,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同时,他鼓励工商业发展,在成都、重庆设立“市坊”,允许商人自由交易,减免商业税收。夏华帝国的碎发枪工坊也在成都城外建立起来,招募本地工匠,传授锻造技术,不仅为夏华军提供了充足的武器装备,也带动了当地冶铁、木工等行业的发展。
文化教育上,林烨下令恢复各地的书院、学堂,聘请饱学之士任教,免收学费,让流民子女也能入学读书。他还将夏华帝国的启蒙教材《三字经》《百家姓》翻译成巴蜀方言,印发给各地学堂,同时推广简体字,方便百姓学习。在成都府的锦江书院,林烨亲自为学子们授课,讲解格物致知的道理,鼓励他们学以致用,为夏华帝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半年时间转瞬即逝,巴蜀大地已然换了人间。川西坝子的稻田金黄一片,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禾苗;成都城的街道整洁有序,商铺林立,人声鼎沸;各地学堂书声琅琅,流民安居乐业,百姓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一日,林烨登上成都城楼,俯瞰着脚下的天府之国。秦岳站在一旁,递上最新的统计册:“主公,截至今日,巴蜀各地已招抚流民六十余万,开垦荒地三百万亩,都江堰灌溉面积扩大至八百万亩,赋税收入较去年增长三成。碎发枪工坊已造出枪支五千余杆,训练士兵两万余人。”
林烨接过统计册,心中感慨万千。穿越到这个时代,从东南亚的荒岛起兵,到占领云南、贵州,再到平定巴蜀,一路走来,历经艰辛,如今终于在这片土地上站稳了脚跟。巴蜀之地,物产丰饶,人口稠密,既是夏华帝国的大后方,也是进军中原的跳板。
“治理巴蜀,任重道远。”林烨望着远方的群山,目光坚定,“下一步,要继续推广新的耕作技术,扩大工坊规模,训练精兵强将。待巴蜀根基稳固,我们便挥师北上,直取汉中,问鼎中原!”
城楼下,锦江滚滚东流,带着天府之国的生机与希望,汇入长江。夏华帝国的旗帜在成都城头高高飘扬,昭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巴蜀之地,这座曾经饱经战乱的天府之国,在林烨的治理下,正以崭新的面貌,为夏华帝国的崛起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而林烨知道,这仅仅是开始,他的征途,是整个天下。
喜欢重生归来,我林冲追妻火葬场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重生归来,我林冲追妻火葬场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