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的首场暴雨来得急。
沈星河刚把保温杯搁在窗台上,豆大的雨点便砸在玻璃上,模糊了窗外的青瓦顶。
社区广播的声刚响到第三下,地断了电,整栋楼的灯跟着暗了半秒——老小区的电路总在雨前闹脾气,他早习以为常。
但那声闷响不对。
雨水顺着屋檐砸在青石板上的里,混着一声的钝响。
沈星河把脸贴在玻璃上,雨珠顺着窗框往下淌,他看见东巷三号楼的东南角,一块灰瓦裹着泥渣滚下来,砸在楼下的铁皮垃圾桶上,一声惊飞了晾衣绳上的麻雀。
老楼的防水层该撑不住了。他转身去玄关拿雨衣,橡胶材质的袖口蹭过墙根的青苔,带着股潮湿的土腥气。
又要出门?林夏从厨房出来,手里还攥着半把没择完的空心菜,上回修社区活动室漏雨,你摔了一跤,膝盖现在还青着。她把毛巾搭在椅背上,转身从抽屉里摸出个老式手电筒,塑料壳子磨得发亮,叫小周他们年轻人去,你在边上指点就行。
沈星河套上雨衣,拉锁扣到脖颈处:他们去年才跟我学叠瓦法,没碰过真正的连阴天。他接过手电筒,金属外壳还带着林夏掌心的温度,雨势急,漏点走得快,等他们摸清楚主漏在哪儿,墙皮早泡烂了。
林夏没再劝。
她望着丈夫的背影消失在雨幕里,转身把空心菜扔进洗菜池。
水流冲开菜叶上的泥,她想起二十年前那个暴雨夜,18岁的沈星河蹲在县中校舍的泥地里画导流线,雨水顺着伞骨滴在他后颈,她举着伞站在屋檐下,看他的粉笔线被雨水冲散,又画,再冲散,再画。
后来他说,那时候就想着总得有人把这些摸清楚,不然下次雨来,还是要慌。
东巷三号楼的楼下聚了几个打伞的居民,雨水顺着伞沿淌成小瀑布。
三个穿校服的初中生正举着塑料布往屋顶盖,风卷着雨斜刺里来,刚铺到一半的塑料布地被掀上半空,像只断了线的灰蝴蝶。
阿杰!
拽紧右边!扎马尾的女生喊,雨水顺着她的刘海滴进衣领,再松就要全飞了!
没用的。沈星河摘下雨衣帽子,雨水立刻顺着发梢砸在眉骨上。
他蹲在墙根,盯着墙面上蜿蜒的水痕——从三楼西窗往下,水迹在二楼转角处突然变粗,主漏点在北坡和西坡的交接处。他自言自语般嘟囔,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膝盖。
那是1999年他在防汛指挥部画图纸时,老师傅拍着他的肩说的:冷桥节点最麻烦,雨水顺着瓦缝钻,你看着漏在这儿,根儿在两片瓦搭界的地儿。
爷爷,您要帮忙吗?扎马尾的女生跑过来,校服领口全湿了,我们班在做社区服务,老师说要锻炼动手能力......
等雨小点再说。沈星河打断她,从工具包里抽出一卷油毡布。
油毡布浸了雨,边缘软塌塌的,他用竹刀裁出个梯形片,现在风大,压不住边。他把油毡布搭在臂弯里,雨珠顺着布面滚下来,你们去把一楼张奶奶家的盆收了,她晾在窗台上的腌菜坛子要进水。
女生愣了愣,转身跑开。
沈星河望着她的背影笑了笑——当年他在县中修校舍时,老张头也是这么支开他的,说是搬砖锻炼体力,实则是等雨势把漏点冲得更明显。
雨一直下到后半夜。
沈星河蹲在楼下的自行车棚里,盯着墙面的水痕一点点变深、分叉、汇合。
凌晨两点,雨势突然弱了些,云层像被撕开道口子,月光漏下来,在水痕上镀了层银——主漏点终于显形了,就在北坡第三块瓦和西坡第五块瓦的接缝处,水痕在那儿打了个旋,像片小漩涡。
他套上防滑手套,踩着竹梯爬上屋顶。
瓦面湿得能照见人影,他贴着边缘慢慢爬,膝盖压在瓦垄上,能摸到瓦缝里长青苔的粗糙。
油毡布搭在肩头,雨水顺着帽檐滴在手套上,凉得刺骨。
就是这儿。他摸到那处接缝,朽木的霉味混着雨水涌进鼻腔。
二十年前他在县中校舍发现这个问题时,用竹条压边折了导水槽,但梅雨季的雨太密,水还是会顺着竹条和油毡的缝隙倒灌。
后来他蹲在防汛指挥部的仓库里想了三天,突然想起老家盖房时,瓦匠会把两片瓦的接缝反向倾斜——水往低处流,反向的接缝,雨水就流不进缝隙里了。
他裁下一片油毡布,用竹条压着边缘,对着月光比了比角度。
手指刚要按钉锤,的脆响惊得他缩了手——脚底下的椽子朽了,断成两截,他整个人往下一沉,腰上的皮带地挂在斜伸出来的晾衣铁管上。
好险。他悬在半空中喘了口气,雨水顺着下巴砸在瓦面上。
下面的水泥地离他不过两米,但摔下去至少得断根肋骨。
他拽着铁管翻回瓦面,裤腿撕开道口子,膝盖火辣辣地疼——和二十年前在大堤上摔的那回一样疼。
天快亮时,雨停了。
沈星河站在屋顶往下看,东巷的青瓦顶在晨光里泛着淡青,像浸在河底的石头。
他摸出最后一根铁钉,把油毡布的边角钉死,指腹蹭过麻绳捆扎的接缝——这是他特意留下的,年轻人要是愿意琢磨,总能看出点门道。
清晨七点,三号楼的王奶奶端着瓷碗出门倒粥,发现楼梯间的墙皮没再往下滴水。奇了怪了。她踮脚摸了摸墙面,干的,昨儿后半夜还漏得跟小瀑布似的。
住在二楼的阿杰扒着窗户喊:看屋顶!几个孩子挤在楼下,仰着头看那几片颜色稍深的油毡布,接缝处的麻绳捆得整整齐齐,像道深褐色的纹路。谁修的?扎马尾的女生问保安大叔。
昨儿后半夜瞅见个背影,穿旧雨衣,戴橡胶手套。保安挠了挠头,看着像沈叔,可沈叔都六十多了,大半夜爬屋顶?
王主任举着相机要拍照:得登报好好谢谢人家!林夏刚好来送社区活动通知,闻言笑着摆手:您要写神秘工匠,保准明儿全巷子的人都会留意自家屋顶。她指着油毡布上的麻绳结,您看这捆法,以前防汛队教过的,现在年轻人肯学的少。
最后公告栏贴了张示意图,纸边被雨水泡得发皱,标题是老楼防水自救参考,底下画着叠瓦法的步骤,还有导水槽的角度标注。
署名空着,只在角落画了个极小的三角符号——林夏认得,那是沈星河二十年前的笔记本里,每记个新方法就画的页码标记。
三天后放晴,沈星河拎着菜篮路过三号楼。
他仰头看屋顶,发现自己绑的麻绳被换成了亮黄色的尼龙扎带,导水槽也加宽了一寸,边缘还拿防水胶封了边。是那几个初中生干的。他笑着自言自语,从口袋摸出半截粉笔,蹲在墙根的隐蔽处画了个三角符号——和示意图上的一模一样。
爷爷在画什么?脆生生的童音从身后传来。
扎马尾的女生抱着作业本跑过来,发梢还沾着早晨的露水,我在科技课上要做民间发明溯源课题,老师说要找老手艺的痕迹。她指着墙上的三角符号,这个是不是?
沈星河赶紧用脚抹了抹,粉笔灰混着水迹糊成一片:随便画的,小孩家家的,别学这个。他转身要走,女生却蹲下来,用铅笔在作业本上临摹那个被冲淡的三角,橡皮屑落在青石板上,像片小雪花。
下周职校的老师要带学生来社区实践。女生突然说,主题是传统应急技艺现代化,您说他们会不会也来找老手艺?
沈星河脚步顿了顿。
他望着女生作业本上歪歪扭扭的三角符号,雨过天晴的风掀起他的衣角,带着股青草混着泥土的腥甜。
远处传来自行车铃铛的脆响,他听见自己说:会的,他们肯定会来。
《逆流韶华》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才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才小说!
喜欢逆流韶华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逆流韶华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