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库的木门被风撞得吱呀作响,门轴上的铁皮磨出了毛边,每一次晃动都像在数着时间的刻度。莉齐踮着脚往梁上的藤筐里铺艾草,动作有些迟缓,怀孕五个月的肚子像个圆润的陶罐,把粗布裙撑得鼓鼓囊囊。她额角沁着细汗,顺着脸颊滑到下巴,滴在胸前的围裙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歇会儿吧,莉齐。”玛莎婶子端着陶碗从里屋出来,粗粝的手掌在围裙上擦了擦,“刚熬好的药,凉了就没药效了。”陶碗边缘还留着柴火熏出的黑痕,里面的药汁泛着深褐色,飘出苦中带甘的香气,那是野山参混着当归的味道。
莉齐摇了摇头,把最后一把艾草塞进藤筐角落:“还差一把就够三层了,基兰说艾草得铺匀,不然娃睡在里面会硌得慌。”她抬手抹了把汗,指尖沾着草屑,“你看这筐编得多结实,基兰用了最韧的青藤,还在夹层里编了铁丝网,炮弹碎片绝对穿不透。”
藤筐是基兰花了三天三夜编的,筐壁上缠着红布条,和科林盾面上的布条是同一块料子——那是去年从英军军装上撕下来的,红得像血,却被他们用得有了温度。筐底铺着层羊毛毡,是玛莎婶子攒了半年的羊毛纺的,软得像云絮,上面还绣着朵石楠花,针脚歪歪扭扭,是莉齐闲着时绣的。
“基兰那小子,编筐时眼睛都熬红了。”玛莎婶子把药碗往石桌上一放,发出沉闷的响声,“昨天后半夜还听见他在院子里劈藤条,说是要给筐沿加道加固圈。”她往炉膛里添了块松木,火苗“腾”地窜起来,映得她满是皱纹的脸亮堂堂的。
莉齐终于爬下木梯,扶着腰慢慢直起身,喘了口气:“他总说,这筐得比咱们住的木屋还结实。”她走到石桌前坐下,看着碗里的药汁皱了皱眉,却还是捏着鼻子一饮而尽,苦涩的味道在舌尖炸开,她赶紧抓起块麦饼塞进嘴里,“基兰人呢?刚才还听见他在院子里敲东西。”
“去后山了,说要找几株野山楂。”玛莎婶子用布擦着碗底,“你昨天念叨想吃酸的,他记着呢。”她忽然压低声音,“刚才科林来报,说英军的炮队已经过了下游渡口,估摸着明天拂晓就到。”
莉齐捏着麦饼的手紧了紧,麦饼的碎屑从指缝漏下来:“比预想的早了一天。”她看向墙上挂着的地图,泛黄的纸面上用炭笔圈着武库的位置,周围画着密密麻麻的防御工事,“科林说他们带了火焰弹?”
“嗯,斥候亲眼看见的,装在木箱里,至少有二十箱。”玛莎婶子的声音沉了下来,“去年烧西村时,就是这东西,茅草顶的屋子沾着点火星就着,烧得连房梁都噼啪作响。”她往炉膛里又添了块柴,火光把她的影子投在墙上,忽大忽小,像在挣扎。
莉齐站起身,走到摇篮边——那是个用云纹铁做框架的木摇篮,科林昨天刚嵌好底座,铁架上还留着錾子凿过的痕迹。她伸手摸了摸铁架,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却让她心里安定了些:“科林在屋顶铺的河泥够厚吗?”
“够,半尺多呢,是他带着十几个后生从河边一桶桶挑上来的,光踩实就花了大半天。”玛莎婶子走到摇篮边,看着里面铺着的软布,“这云纹铁真是好东西,上次石块砸下来,连个凹痕都没有。”
正说着,基兰抱着个布袋子冲了进来,头发上沾着草叶,裤脚还在滴水:“莉齐姐,你看我找着啥了!”他把袋子往石桌上一倒,红彤彤的野山楂滚了一地,“后山摘的,可酸了,够你吃两天的。”
莉齐捡起一颗擦了擦,咬了一口,酸涩的汁水瞬间在嘴里爆开,她眯起眼睛,却笑了:“够酸,好吃。”
基兰挠了挠头,看见藤筐已经挂好了,眼睛亮了亮:“我编的筐还不错吧?刚才又在筐底加了层细铁丝,更结实了。”他忽然从怀里掏出个铜铃,递到莉齐面前,“刚敲好的,你看这‘护’字刻得深不深?”
铜铃上的“护”字棱角分明,是用錾子一下下凿出来的,铃身还带着温热,显然刚完工。莉齐接过铜铃,轻轻晃了晃,清脆的铃声在武库里回荡开来,像串流动的阳光。
“真好听。”她把铜铃挂在藤筐上,风一吹,铃声混着艾草的清香飘向远处,“基兰,你说……咱们能守住吗?”
基兰拍了拍胸脯,指了指墙上的弩箭:“肯定能!科林哥说了,这次咱们的弩箭射程比英军的火枪还远,他们的炮队刚搭好浮桥,咱们就能先打掉他们的火药桶。再说,各村的妇女都备好了湿麻布,火弹一落地就扑上去捂灭,去年那招不是挺管用吗?”
莉齐点点头,目光落在摇篮里的迷你短剑上——那是科林特意按藤筐大小铸的,剑鞘上缠着和藤筐同款的红布条。“科林呢?”
“在外面布置陷阱呢,”基兰往嘴里塞了颗山楂,含糊不清地说,“他说要在武库周围挖三道壕沟,里面埋上尖木桩,英军的骑兵过来就得栽跟头。对了,他还让我问你,婴儿的小被褥缝好了吗?他说要是打跑了英军,就让娃在藤筐里睡个安稳觉。”
莉齐走到角落的布堆旁,拿起块绣了一半的褥子,上面绣着石楠花和鸢尾草:“快好了,就差几针了。”她的手指在布面上灵活地穿梭,银针在阳光下闪着微光,“等娃出生,就让他睡在藤筐里,听着铜铃响,盖着这褥子,肯定很安稳。”
玛莎婶子忽然喊道:“莉齐,你看谁来了!”
莉齐抬头,看见科林推门进来,身上沾着泥土,盾牌上的红布条被风吹得猎猎作响。他手里拿着块云纹铁,上面用烧红的铁钎刻着字,还冒着热气。
“刚刻好的,”科林把云纹铁递给莉齐,上面“锋护新蕊”四个字烫得发亮,“玛莎婶子说你想刻这个,你看还行不?”
莉齐摸着发烫的铁面,指尖被烫得缩了一下,却笑得眼眶都红了:“特别好。”
科林看着她,眼神柔和了许多:“炮队的事别担心,我刚去看了,浮桥才搭了一半,今晚咱们去偷袭,先炸掉他们的火药库。各村的后生都准备好了,等咱们的信号就行动。”他忽然从怀里掏出块羊皮,铺在石桌上,“这是从英军军官身上扒的,软得很,给娃当褥子衬里,暖和。”
莉齐摸了摸羊皮,柔软的触感像云朵般舒服。“你们一定要小心。”她把羊皮往摇篮里铺,“火药库周围肯定守卫森严。”
“放心吧,”科林拿起盾牌,红布条在他身后扬起,“基兰的暗器准头,你还不知道吗?他能在百步之外打中油灯,这次就让他把火药库的引线给点了。”
基兰得意地扬了扬下巴:“保证完成任务!莉齐姐你就等着好消息吧,明天一早,咱们就用英军的炮弹壳给娃当尿盆!”
玛莎婶子把一包草药塞进科林怀里:“这是止血的,万一受伤了就敷上。还有,这是刚烤的麦饼,路上吃。”
科林接过草药和麦饼,深深看了莉齐一眼:“等我们回来。”
莉齐点了点头,看着他和基兰的身影消失在门外,武库的木门在他们身后缓缓关上,发出沉重的响声。她走到藤筐下,轻轻晃了晃铜铃,铃声在空旷的武库里回荡,像在为他们送行。
玛莎婶子往炉膛里添了足够的柴火,火光把武库照得如同白昼。“来,帮我把这些麻布浸湿透。”她指着墙角的水缸,“等会儿各村的妇女就来取,火弹这东西,就怕湿麻布。”
莉齐挽起袖子,和玛莎婶子一起把一卷卷麻布放进水缸,冰凉的水漫过手腕,却让她心里更踏实了些。“玛莎婶子,你说……娃以后会记得这些吗?”
玛莎婶子用力拧着麻布,水珠顺着她的指缝往下滴:“不用记得那么清楚,只要知道这片土地是咱们用血汗守下来的就行。你看这藤筐,这摇篮,这铜铃,都是咱们给他的礼物,告诉他,有人用锋芒护着他长大,他以后也要护着这片土地。”
莉齐望着墙上的地图,上面的防御工事密密麻麻,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武库护在中央。她仿佛看到科林带着后生们悄悄摸向英军的浮桥,看到基兰的弩箭精准地射中火药桶的引线,看到各村的妇女举着湿麻布冲向落下来的火弹……
“会的,”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坚定,“他会知道的。”
武库外传来一阵马蹄声,紧接着是熟悉的呼喊:“莉齐姐,科林哥让我来取湿麻布!”
莉齐和玛莎婶子对视一眼,拿起浸好的麻布走了出去。月光洒在武库的屋顶上,河泥在月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藤筐上的铜铃被风吹得叮当作响,和远处隐约传来的号角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悲壮而充满希望的歌谣。
莉齐摸了摸肚子,轻声说:“听见了吗?这是守护的声音。等你出来,一定要好好看看这片土地,它有多美,就有多值得珍惜。”
铜铃还在响着,在寂静的夜里传出很远,像在告诉每一个在黑暗中前行的人,他们不是孤军奋战,身后有等待的人,有即将诞生的新生命,有值得用锋芒去守护的未来。而那藤筐里的艾草香、铜铃的清脆声、摇篮里的云纹铁光,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锋芒护着新蕊,就像先辈护着我们,一代又一代,永不改变。
夜渐渐深了,武库的灯火却一直亮着,像茫茫黑夜中的一颗星,指引着方向,也温暖着每一个为守护而战的人。莉齐坐在摇篮边,继续缝着婴儿的被褥,银针在布面上穿梭,把对未来的期盼,一点点缝进每一个针脚里。她知道,无论今夜有多漫长,明天的太阳总会升起,而他们的娃,终将在这片用锋芒守护的土地上,迎来属于他的春天。
喜欢巽风和吹王者归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巽风和吹王者归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