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来到办公室,周大海从抽屉里拿出账本,提笔写道:“两百斤,一毛五一斤,一共三十块。”
他从钱袋里数出三十块钱,递给陈业峰,“你点点,以后每月送两次货,每次两百斤,要是食堂不够,再给你打电话。”
之前还说找财务结账,现在直接就给他了。
真是送过礼后,这待遇也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陈业峰接过钱,当面点了一遍,数目没错,揣进贴身口袋:“谢谢周主任,您放心,下次我一定提前送来,保证不耽误食堂用。”
“对了。”周大海像是想起什么,抬头道,“昨天你说给司机师傅们带货,要是他们卖出去了,到时候直接找会计结账,我等会就跟会计打好招呼。”
“太感谢您啦!”陈业峰心里一暖,周大海这是在帮他稳住司机们,有了周主任这句话,司机们带货应该更放心了。
从办公室出来,立马能够感觉到那些司机师傅们那炽热的目光。
看来免费赠送他们两斤鱼干,以及允许先拿货后付款的做法非常受用,估计是觉得陈业峰他们做事大气、值得信任。
当场就有好几个师傅表示,下次出车就要多带些去试试水,甚至有人还主动提供了自己常跑的路线,建议陈业峰可以考虑在这些地方的供销社联系一下业务。
看着司机们高涨的热情,陈业峰趁热打铁,当着周大海和众多司机的面,大声宣布:“感谢各位师傅信任!以后只要是咱们车队的师傅,来拿鱼干,一律按一毛四的优惠价算!卖得多,赚得多!谁要是一个月内帮我们卖出三百斤,我单独再奖励他五块钱!”
这话一出,司机们更是掌声和叫好声一片,气氛热烈非凡。
周大海站在一旁,脸上也带着笑意,显然对陈业峰这种灵活又懂得笼络人心的销售方式颇为赞赏。
告别周大海他们。
陈业峰和阿财又把剩下的三百斤鱼干搬到自行车上,准备给孙老板送过去。
孙尚乾的干货铺子在城西,离这里也挺远的。
不过在运输车队这边卸了这么多货,两人的负担也轻了不少。
来到孙老板的海鲜干货店。
店里摆满了各种海货,虾皮、瑶柱、鱿鱼干,琳琅满目。
孙尚乾正忙着给顾客称货,看到陈业峰进来,连忙喊道:“阿峰,可算把你盼来了。快,鱼干卸到后院。”
陈业峰和阿财跟着他来到后院,把鱼干卸下来。
孙尚乾抓起一把,凑到鼻子前闻了闻,又仔细检查了一下,满意地点头:“跟昨天的一样的品质,不错、不错。你这鱼干能不能定期给我送点过来,我这边不光零售,还有几个饭馆要货,三百斤不够卖。”
“孙老板放心,只要你要,我那边随时能供。”陈业峰心里高兴,孙尚乾的订单稳定了,以后鱼干就不愁卖了,“不过得提前说,我好安排晾晒,保证不耽误你用。”
陈业峰想了想,到时候孙尚乾要是需要鱼干了,就让他打电话到村委,然后让陈母给他发个电报就行了。
岛上没有电话,联系起来真的很不方便。
“那太好,我看你这货确实稳定,品质也把关得严。咱们可以长期合作,以后你那边有什么好的海货,比如大点的马鲛鱼干、鱿鱼干什么的,也可以给我送来,价格好商量。”孙尚乾拍了拍他的肩膀,“走,我们去前厅算一下账,顺便给你介绍几个客户。”
来到前厅,孙尚乾从钱袋里数出块钱,递给陈业峰:“三百斤,一毛五一斤,正好四十五块…你点点。”
陈业峰接过钱,点了一遍,揣进兜里:“不用点,孙老板办事,我放心。”
“这是王老板,开饭馆的,昨天尝了你的鱼干,说要长期拿货。”孙尚乾指着身边一个胖乎乎的中年男人道。
王老板连忙递过来一支烟:“陈兄弟,你这鱼干确实好,我那饭馆每天都要炒鱼干,以后你就给我供货,每月一百斤,价格跟孙老板一样就行。”
“没问题!”陈业峰连忙接烟,“王老板放心,我保证每月按时送货,品质保证不会低于今天孙老板这个。”
接着,孙尚乾又给他介绍了两个客户,一个供销社的采购员,一个是小吃店的老板,都要长期拿货。
陈业峰一一记下他们的需求和联系方式,心里乐开了花,这一下又多了好几个稳定客户,以后鱼干的销路彻底打开了。
从孙老板店里出来,已经两点多钟了。
阿财摸着肚子,笑道:“阿峰,你有没有发现肚子很饿?”
“哈哈,是有点,走,我们去吃碗牛肉面再回去。”回到家还需要两三个小时,他们的肚子早就空空如也,可坚持不了这么久。
现在陈业峰的心情也是好,大手一挥,带着阿财来到街角的面馆。
两碗牛肉面,加了两个荷包蛋,热气腾腾,吃得两人满头大汗。
吃完面条,陈业峰他们也没有急着回去。
海岛上条件艰苦,物资短缺,按照之前的想法,他从海岛运海干货过来,然后就从大陆运一些物资回海岛,一举两得,这样也不用担心光运鱼干过来,油费开支大的问题。
现在是1984年,政策也放开了,允许个体营业做生意。有些需要票证的物资他没办法搞到,但是一些不需要票证的东西完全可以弄到。
“阿财,我们先不回去,在城里转转,买点东西。”陈业峰抹了把嘴,站起身说道。
“买东西?买啥?”阿财疑惑地问,但脚下已经跟上了陈业峰的步伐。
陈业峰心里早有盘算:“岛上缺的东西多了…你看,咱们晒鱼干,盐是大头,虽然岛上也能买到,但是咱们大陆上的品种多,说不定能买到更便宜大粒的粗盐。还有,塑料布、尼龙绳这些,修补渔网、搭晾晒棚都用得上,岛上卖得贵。另外,给家里女人孩子扯点花布,买点针头线脑、肥皂、火柴什么的,都是紧俏货。”
两人推着空了的自行车,沿着青石板路往城南走,那边有个很大的日杂批发市场。
八四年的县城街头,已经有了不少个体摊贩,路边摆满了各色货物,喇叭里传来 “厂家直销,物美价廉” 的吆喝声,透着一股子蓬勃的烟火气。
陈业峰一边走一边观察,心里盘算着海岛的需求。
岛上缺的是日常用得上、又轻便易带的东西,而且得是不需要票证、大家买得起的刚需品。
喜欢家里家外:开局小渔村赶海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家里家外:开局小渔村赶海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