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怀民带的记实团与高有书带领的招商团简单寒暄一番。
校长于炳文带着众人参访,介绍道:“我们高岗镇小学是按照文教院给的施工图纸,由北林建筑厂承建,占地约有八亩。”
这里随行的大多都知道,唯有山西商人鲁善谨,还有随行的开封府、卫辉府、怀庆府等商贾或主事听了不禁咂舌。
鲁善谨问道:“周会长,于校长,咱们这只是私塾,需要这么大吗?”
他心道,其实也不奇怪,反正这地也是农会抢来的,也无需买地,不还是想画多少画多少?
于炳文看向周怀民。他心道,你们在农会估计也转了几个县了,还不清楚周会长的行事作风?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周怀民笑道:“咱们小学不是私塾,私塾不过是教孩童开蒙,读书而已。但我们建小学的初心,往小了说,是让孩子德智体美劳样样行,往大了说,是为了让我华夏子民走向星辰大海。”
众商贾听了被震惊到,这个反贼年纪轻轻,言谈举止间竟有开天辟地的气势,想法是好的,但你几个弹丸之地,凭什么能做到?嘴上没毛,略显轻浮。
鲁善谨听了无语,但说他吹牛吧,还真不是,眼前这么大的私塾不是建起来了?
一旁的文教院院长禹允贞补充介绍道:“这镇上的竹林书屋,是老童生办的,不过是一个铺面,收了四五个孩童。而咱们文教院,是要让天下所有人都能读书识字,一镇之地的孩童,有几百人,地方小肯定不够的。”
一般来说,启蒙私塾,小点的,不过十个人左右。
中型的私塾,或者家塾,有几十人,已是很多了,请一两个先生足够。
高岗镇小学的学生,大多是流民的孩童,极其穷苦,除了配发的保民安置品,资产一无所有。
而且孩童年岁也不等,但小学都控制在十五岁以下。
十五岁以上,已是劳力,就要入厂做工。
毕竟农会重工,不可能让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壮劳力在这里白念书吃饭的。
在厂里中午有半个时辰的午间学堂,学堂多是本厂识字工人教授,厂里给予百文补贴。
现在高岗镇小学,已收了两个班,合计八十多个孩童,一个校长,还有一个先生,是于炳文的老下属。
俩人国学、数学都教,只要能识字,按照文教院印刷的教案直接念也行,轮流上课。
现在还缺一个格学先生,各校职缺都很严重。
一众人站在玻璃窗外,看着两个班黑压压的孩童,都在好奇的看着外面这些大人。
“周会长,你们不怕有贼半夜来把玻璃给撬了啊?”卫辉府新乡县粮商谭经问道。
新乡县,是农会至临清商路七个驻点之一。
周记新乡分号,已是附近最大的布匹集散仓,无论是城内的布商,还是乡下集市,多是从分号拿货。
分号也是粮商谭经的大客户,从他手里收粮,运至巩县保民商行仓库。
周怀民笑道:“打开窗空气清新之时,不免会有苍蝇飞进来,但也不能因为这苍蝇,永不开窗啊。”
他指着窗户琉璃,言道:“诸位东家、掌柜、主事,咱们有新相识的,也有经常合作的老主顾,应该对我农会的信誉和口碑有目共睹,这玻璃,现在也对外开放招商,只要在我农会几县建厂,就教授制作这琉璃,本县偃师的高岗镇,是免税之镇,土地也免,只需建厂招工,给村民发工钱,其他不用费心。”
一旁的高有书和知县夏士誉听周会长竟然亲自为本县拉客,心里大喜。
夏士誉这么积极也不是没有一点私心,因为他在总会是领工钱的,待遇和会长一样。这是总会针对他这种特殊情况特别批示。
拿着朝廷和农会的双俸,美滋滋,当然朝廷经常拖欠饷米。而且他现在在县里也捞不到油水。
这也幸亏有农会顶着,不然家里恐怕揭不开锅。
高有书知道周会长是想让几千个流民有口饭吃,这次带队来的第一站就是高岗镇,视察流民安置后续情况。
见周会长亲口作保,便大胆道:“诸位,咱周会长一口唾沫一个钉,我再承诺,各商号来高岗镇建厂,路保通,水也保通,县里再出钱为各厂免费打一口井。”
众商贾听了心里已是极为意动,但自己毕竟是掌柜和主事,此行只能来勘察,还要回去报与东家作主。
只有鲁善谨有作主之权,他见如此,也不再比较,当即决定。
“周会长,高会长,县尊,我昌荣号愿在此宝地建琉璃厂,铺面也建个十间吧。”
其实这决定,前几日就已和鲁世任沟通拍板,只是鲁世任交待要多对比几县,最重要的是要能结交周怀民。
高有书听了昌荣号大掌柜当机立断,亲口答应,赶忙道:“择日不如撞日,咱们就借用于校长的公舍,签订商契如何?”
高有书接待了好几波商贾,总算召到第一个大商,其他小商都是抠抠搜搜,要么只想来进货,要么答应有铺面了再来开店,要么就在晨光镇建一些河沙厂、制墨厂,可以随时跑路的这种,并不敢出钱建设。
纺纱厂都没有人承建。
主要还是担忧兵乱,刚砸下去几千两,顷刻间就覆灭。
鲁善谨、高有书在众人见证下,签订了偃师县昌荣琉璃厂及街道建设的商契合约。
鲁善谨心道,都传言农会这里如同金矿,来了就能挣钱,果然如此。
前日在杨家庄,已与商务院签订了大宗羊毛采买商契,随即就被干事带到偃师农会。
现在方圆百里的棉花价,受农会市场的虹吸,收购价急剧上涨,虽然有大商贾闻到鱼腥味,从湖广、江浙远路运过来生棉,但加上运输成本,利润就微薄了,而且受制于匪患,运货量太少,远远不够各纺纱厂的原料供应。
周怀民这才开始布局羊毛纺织产业,作为棉花不足的补充。
洛阳曹记商行自从上次采买了货物出发,都走了一个月,还不见消息。
周怀民看着高有书美滋滋的收起商契,拱手笑道:“鲁掌柜,恭喜发财!”
鲁善谨颔首而笑,拱手回礼:“恭喜发财,恭喜发财!”
在场各人互相拱手致意,恭喜发财、财源广进声不绝于耳。
夏士誉见状心里乐了,这周会长真他娘是个人才,前些日在安置大营和士子们辩驳人权,书生意气,仪表堂堂。
现在又成了生意人,和这些商贾们互相发财,铜臭味满满。
而且看得出来,他从内心一点都不排斥这些商贾,反而极其重视商业。
一旁的粮商谭经,看得心头火热,但他财力不足啊,只能眼馋姓鲁的拿下琉璃厂。
他问道:“周会长,我没有鲁大掌柜这般财力,但也想在咱们这里办个厂,咱们这边的营商环境是真好,可纺纱厂、陶瓷厂都饱和了,煤球厂只适合小作坊,工具厂又不让我们这些外商创办,高会长给我推荐的肥厂,我心里没谱,这个肥厂真能挣钱?村民们可是人人会堆肥啊。”
周怀民听周怀祺介绍了谭经,拱手笑道:“谭掌柜,咱们农事院长最近忙的很,今日没来,我给你讲讲这肥厂的好处,咱算一算肥厂的利润,这个是门好生意。”
一旁的格物院院长苏绍喜插话:“咱们这肥,可是有新工艺在里面,肥效比村民自己堆的高。”
周怀祺点了点头,承诺:“这是咱周会长最头疼的事,谁开了肥厂,以后谁就有新工艺采买优先权。”
谭经见众院首轮番推销,心里微微震惊,堆个肥而已,至于么,那可是琉璃啊,也没见这些农会头领这么上心。
“哦?周会长,诸位,不妨说说看,这肥厂如何挣钱?”
喜欢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