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会议室,把徐大志额角的汗珠照得发亮。他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头。这是红光电子厂被小麦电子集团收购后的第一次全体员工大会,空气里飘着一股说不清的紧张气息。
“同志们,”徐大志刚开口就意识到这个称呼不太对劲,改口道,“工友们,今天把大家召集来,是要宣布一项重要决定。”
台下顿时安静下来,连最后排嗑瓜子的女工都停下了动作。
徐大志示意杨云南和宋阳江等人把文件发下去。当《红光电子厂员工考核方案》的白纸黑字传到每个人手中时,会议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啥?还要考试?”
“通不过考核还要降工资?”
“这不就是变着法子赶人走吗?”
在台下的宋阳江猛地挥舞着手中的文件:“徐董这个决定太英明了!咱们厂就是需要这样的改革!”
他转过身面向众人,唾沫星子在阳光中飞舞:“要我说,早就该这么干了!徐董这是要带咱们多挣钱、走鸿运啊!”
台下有人嗤笑:“宋阳江,你这马屁拍得震天响,也不怕把徐董吓着?”
宋阳江丝毫不恼,反而挺直腰板:“我宋阳江今天就把话放这儿,从今往后,徐董指东我绝不往西!鞍前马后,绝无二话!”
徐大志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这宋阳江的眼神热切得快要把他点着了。他轻咳两声,示意宋阳江坐下。
角落里,现任销售科长周建荣憨厚地笑着,对身边的窃窃私语充耳不闻。有人捅捅他胳膊:“老周,你也不说句话?这考核要是通不过,你这科长位置还坐得稳吗?”
周建荣摸摸后脑勺,嘿嘿一笑:“该来的总会来,急也没用。”
这话说得轻,却让徐大志多看了他一眼。这周建荣表面上憨,心里却跟明镜似的,真是应了那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散会后,徐大志前脚刚进办公室,宋阳江后脚就跟了进来。
“徐董,您这招真是高啊!”宋阳江搓着手,脸上堆满笑容,“我这就去组织人手,保证把考核工作落实到位!”
徐大志摆摆手:“不急,你先说说工人们都什么反应?”
“这个嘛……”宋阳江眼珠转了转,“大部分同志还是支持的,就是有个别老工人思想转不过弯来。特别是永明电子厂那边过来的,意见最大。”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喧哗。徐大志刚站起身,办公室门就被推开了。
“徐董事长,我们要求给个说法!”带头的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工人,是红光电子厂赵国庆,“我们在厂里干了将近二十年,从来没听说过还要考试上岗的!”
他身后跟着十几个人,个个面色不善。
宋阳江立刻挡在徐大志身前:“干什么?造反啊?都给我出去!”
徐大志按住宋阳江肩膀,走到工人们面前:“赵师傅是吧?有什么话慢慢说。”
赵国庆从怀里掏出一份皱巴巴的方案,啪地拍在桌上:“徐董,您这方案我们看不懂!我们这些老工人,哪个不是靠手艺吃饭的?现在突然要考试,考不过还要降工资,这不是寒了大家的心吗?”
“就是!”后面有人附和,“我们那会儿进厂,师傅手把手教出来的手艺,现在说不行就不行了?”
徐大志不慌不忙地给每人倒了杯水:“各位老师傅,先消消气。我问你们,现在厂里新进的自动化设备,你们会用吗?”
赵建国一愣,语气软了些:“那不是有技术员管着吗?”
“可如果每个工人都懂操作,效率是不是更高?”徐大志环视众人,“时代在变,咱们不能总抱着老黄历过日子。”
“那也不能一刀切啊!”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师傅激动地说,“我今年五十八了,你让我跟小年轻一起考试,这公平吗?”
徐大志正要回答,李建国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门口,憨憨地插话:“王师傅,您那手绝活,全厂谁不知道啊?考核对您来说不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这话把大家都逗乐了,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不少。
徐大赞许地看了李建国一眼,接着对工人们说:“考核不是要为难大家,而是要帮助大家适应新时代。厂里会组织培训,只要愿意学,保证人人都能通过。”
好说歹说,总算把工人们劝走了。徐大志长舒一口气,转身对李建国说:“老李,还是你有办法。”
李建国憨厚一笑:“我就是实话实说。”
宋阳江在一旁酸溜溜地说:“徐董,要我说,对这些闹事的就不能太客气!”
徐大志没接话,走到窗前。楼下,工人们三三两两地往车间走,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知道,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日子,厂里像一锅烧开的水,整天沸沸扬扬的。
培训课上,老工人们对着新设备直挠头。赵国庆戴着老花镜,一边记笔记一边嘟囔:“这都什么玩意儿,比我家那小子玩纸牌还复杂。”
年轻的培训师耐心指导:“赵师傅,您看,按这个键启动,那个钮是调节速度的……”
“慢点慢点,我这脑子跟不上。”
相比之下,年轻工人们适应得很快,有几个甚至已经开始研究怎么优化操作流程了。
这天下午,徐大志去车间巡视,看见李建国正手把手地教赵国庆操作新设备。
“老李,你这书记怎么当起技术指导来了?”徐大志打趣道。
李建国擦擦汗:“闲着也是闲着。赵师傅这人轴是轴了点,但肯学。”
赵国庆不好意思地笑笑:“不能让小年轻看笑话不是?”
徐大志心里一动,忽然有了主意,对身边的谢伯洪耳语了几句。
第二天,厂里贴出通知:开展“师徒结对”活动,通过考核的老师傅可以带徒弟,额外拿补贴;学得快的年轻工人也可以反过来教老师傅,同样有奖励。
这一下,厂里的风气顿时变了。
曾经抵触情绪最强的赵国庆,现在成了最积极的一个。每天最早到车间,最晚离开,逮着年轻人就问问题。他那个认真劲儿,连他徒弟都自愧不如。
“赵师傅,您这是要考状元啊?”有人开玩笑。
赵国庆眼睛一瞪:“少贫嘴!我这是不想被时代淘汰!”
考核前一天,徐大志特意去了趟红光分厂。令他惊讶的是,晚上八点多,车间里还亮着灯。
赵国庆和一些年轻技术员凑在一台设备前,比划划地讨论着什么。旁边还有几个老工人,都在认真练习。
“徐董,”赵国庆看见他,兴奋地招手,“您来得正好,看看我这操作合格不?”
徐大志看着赵国庆熟练地操作设备,满意地点点头:“不错嘛,赵师傅,这才几天工夫,都快成专家了。”
赵国庆不好意思地搓搓手:“活到老,学到老。说实话,刚开始我是真不理解您这考核。但现在我明白了,不是厂子不要我们这些老骨头,是怕我们跟不上时代啊!”
谢伯洪在一旁憨笑:“赵师傅悟性高,一点就通。”
徐大志心里暖暖的。他知道,工人们开始转变了。
考核当天,考场布置得格外严肃。工人们一个个紧张地走进来,又或轻松或沉重地走出去。
赵国庆考试时,不少人都围在窗外看。当他顺利完成所有操作,监考官李建国和宋阳江举起“通过”的牌子时,窗外响起一片掌声。
老工人眼睛湿润了,握着徐大志的手说:“徐董,谢谢您逼我们这一把。要不然,我们真就成老古董了。”
考核结果出来后,百分之八十五的工人都通过了。对于没通过的,徐大志没有一棒子打死,而是给了他们第二次机会,同时安排了更详细的培训计划。
月底的总结大会上,徐大志看着台下工人们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感慨万千。
“我知道,这段时间大家都不容易。”他顿了顿,“但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因为我们厂工人技能整体提升,我们刚刚拿下了海外的一个大订单!”
会场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徐大志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散会后,宋阳江又凑了过来:“徐董,您真是神机妙算!这一招既提升了工人技能,又拿下了订单,一箭双雕啊!”
徐大志笑笑,没说话。他心里清楚,考核从来不是为了考核本身,而是要打破大锅饭的思维,让每个人都明白:能干就上,不能干就让位。
周建荣慢悠悠地走过来:“徐董,海外订单的生产计划我已经初步拟好了,您过目?”
徐大志接过计划书,仔细翻看。这份计划书条理清晰,考虑周全,连最细微的环节都想到了。
“老周,你可真是深藏不露啊。”徐大志由衷赞叹。
周建荣还是那副憨厚模样:“在其位,谋其政嘛。”
喜欢重生寒门逆袭全靠狠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重生寒门逆袭全靠狠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