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仙乡樵主

首页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我真没想当皇帝啊国士新特工学生大明公务员修罗武帝毒后妖娆:腹黑王爷宠上瘾校花的贴身狂少大唐万户侯无敌天下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仙乡樵主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文阅读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txt下载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56章 刘宋四朝将军毛修之:从战场到厨房,羊羹尚书的奇幻漂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序幕::一位被历史剧本疯狂加戏的男主角

如果魏晋南北朝是一出持续三百余年的大型权谋连续剧,那么毛修之绝对是那个让编剧都忍不住拍案叫绝的角色——他的人生剧本堪称“魔幻现实主义”的完美诠释。

身份转换流水线:东晋将领→刘宋功臣→胡夏俘虏→北魏厨神(?!)→太官尚书→抚军大将军;技能树点得歪却意外有用:上马打仗、精准跳槽、烹制羊羹、结交道士、在敌营混成核心决策层;经典台词(根据史料合理推测):“陛下,这碗羊羹要趁热喝,凉了味道就逊色了。至于南征之事嘛……”(吸溜喝汤声)。

这位老兄用一生证明:在真正的乱世中,武力值可能输给一碗羊羹,复仇梦可能败给现实考量,但永远要留几手隐藏技能——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救你命的会是手中的剑,还是锅里的汤。

第一幕:将门少年的“职场初体验”——选对老板很重要

公元375年,毛修之同志在荥阳阳武(今河南原阳)的一个高级军官家庭呱呱坠地。荥阳毛氏,那可是从三国时期就开始显赫的将门世家,家族简历金光闪闪。用现在的话说,毛修之就是个标准的“官N代”,起点比一般人高出一大截。

不过,这位公子哥并没有躺平享受祖荫。他深知,在竞争激烈的东晋末年,光有家世是不够的,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位堪称“六边形战士”的早期形象——文化课:博览史籍,尤其精通《三国志》,后来还能跟北魏第一谋士崔浩辩论诸葛亮的战略得失,学术功底扎实;体育课:善于骑射,能在马上耍帅,也能在战场上保命;艺术课:通晓音律,估计弹个琴、吹个箫都不在话下,属于文艺青年。

这等人才,放到现在,绝对是相亲市场上的“爆款”,职场上的“潜力股”。

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荆州刺史殷仲堪手下担任宁远参军。殷仲堪这人,是当时有名的清谈名士,但军事能力嘛,就有点一言难尽了。果然,没多久,更大的军阀桓玄打了过来,殷老板兵败自杀。毛修之的第一次“就业”宣告结束。

面对公司倒闭,毛修之展现了出色的应变能力。他没有为“前老板”守节,而是果断“跳槽”,转投了胜利者桓玄的麾下。这里不得不佩服毛修之的适应能力和个人魅力。桓玄是个眼高于顶的人,但偏偏对毛修之青睐有加。估计是毛修之既能跟他聊聊音乐,又能陪他练练骑射,属于“灵魂伴侣”型的下属。于是,在桓玄篡晋自立,建立桓楚政权后,毛修之被任命为屯骑校尉,成了中央警卫团的军官之一,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好景不长。桓玄的皇帝瘾还没过足,另一位真正的“天命之子”——刘裕,就起兵讨伐了。公元404年,刘裕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振臂一呼,桓玄集团瞬间摇摇欲坠。

此时,身在桓玄阵营的毛修之,面临着一个关键的抉择:是跟着桓玄这条破船一起沉没,还是赶紧找救生艇?毛修之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他表面上依然跟随桓玄西逃至江陵,但暗地里,已经开始策划自己的“投名状”了。

当桓玄众叛亲离,打算逃往汉中的时候,毛修之站了出来,进行了一番堪称经典的“战略忽悠”。他对桓玄说:“老板,去汉中不安全啊!我堂叔毛璩是益州刺史,咱们去蜀地,那才是咱们的地盘!” 已经成惊弓之鸟的桓玄,居然信了!结果可想而知,一行人刚走到枚回洲,就被毛璩派来的督护冯迁一刀结果了性命。

“斩玄之谋”,成为了毛修之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成功用前老板的项上人头,为自己换来了在新老板(刘裕)那里的入职门票和丰厚“期权”。晋安帝复位后,他因功被封为骁骑将军。后来他到了建康,投入刘裕麾下。刘裕为了笼络实力派毛氏家族,也对毛修之委以重任,先后给了他右卫将军等要职。

毛修之用他的早期经历告诉我们:第一,个人能力是立身之本;第二,站队是一门艺术,关键时刻的“神操作”,能抵十年奋斗。

第二幕:复仇记里的戏剧性转折——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就在毛修之在刘裕集团逐渐站稳脚跟,准备大展宏图之时,一个噩耗从家乡传来:公元405年,益州发生叛乱,头目叫谯纵。这场叛乱中,毛修之的父亲毛瑾和伯父毛璩(就是帮他杀桓玄的那位堂叔)双双遇害。

国仇家恨,集于一身。按照当时的价值观,毛修之的人生首要目标瞬间变成了:手刃仇人,平定蜀地,为父报仇,以尽孝道。

刘裕也很够意思,立刻表荐毛修之为龙骧将军,让他参与平叛工作。按理说,剧本已经写好,就等着毛将军上演一出“王者归来”的复仇大戏了。然而,命运却在此刻跟毛修之开起了连环玩笑,其剧情之曲折,足以拍一部古装悲剧喜剧。

第一次伐蜀:毛修之与合作将领司马荣期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结果,还没见到仇人的面,司马荣期就被自己的部下暗杀了!出师未捷主帅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第一次伐蜀,卒。

第二次伐蜀:毛修之收拾心情,准备再战。这次,他需要与益州刺史鲍陋配合。可这位鲍同志,不知是胆小怕事还是别有用心,磨磨蹭蹭,就是不肯出兵。无论毛修之怎么劝说,甚至可能都快跪下来叫爸爸了,鲍陋就是不动如山。第二次伐蜀,卒。

带着一丝黑色幽默的是,后来谯纵不知是出于缓和关系还是别的考虑,居然把毛修之父亲等毛氏亲属的尸柩,完好无损地送还了。仇没报成,尸体倒回来了。这其中的复杂滋味,恐怕只有毛修之自己能体会。

终极暴击:时间一晃到了公元412年,刘裕终于下定决心,要彻底解决谯纵问题,派出了名将朱龄石率精兵伐蜀。按常理,这次总该带上苦主毛修之了吧?然而,刘裕的脑回路清奇。他担心毛修之因为家仇,一旦攻入成都,会大开杀戒,搞屠城报复,反而会激起当地人的殊死抵抗,不利于长期稳定。于是,大笔一挥:毛修之同志,你留下!

可以想象毛修之当时的心情:老板,我等的就是这一天啊!你居然因为怕我太努力而把我雪藏了?这感觉,就像你苦练十年武功,终于等到华山论剑,结果组委会告诉你:“对不起,我们怕你下手太狠,取消你的参赛资格了。”

这段“复仇未遂”的经历,成了毛修之心中永远的痛和憾。它也深刻地揭示了乱世中个人的无奈:即便你身居高位,能力出众,但在更大的政治算计和战略考量面前,个人的情感和诉求,往往不得不让路。

第三幕:关中惨败与厨神觉醒——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

在复仇主线受挫的同时,毛修之在刘裕集团的副线任务倒是完成得不错,他参与了刘裕的多次内部清洗和外部扩张行动。

对抗卢循:公元410年,他在为父亲服丧期间被“夺情”起用,成功镇守姑孰,击退了卢循起义军将领阮赐的进攻。说明关键时刻,领导还是很信任他的能力的。

卷入内斗:他曾给刘裕的潜在竞争对手刘毅当过司马,刘裕讨伐刘毅时,毛修之还曾抵抗过刘裕的部队。但因为他和刘裕关系铁,事后居然被宽大处理了。这人际关系,处理得相当到位。

北伐后秦:在刘裕北伐后秦的关键战役中,毛修之也没闲着,主持了芍陂的屯田工作,保障后勤,还在彭城营建府舍,受到了刘裕的嘉奖。后秦灭亡后,他被任命戍守洛阳,负责修缮城防,可见其综合能力很强。

然而,命运的第二次重大转折,很快到来。

公元418年,刘裕攻克长安,灭亡后秦,达到了个人功业的顶峰。但他急于回建康篡位,于是留下十二岁的次子刘义真镇守关中,并安排了一堆文武辅佐,毛修之也是其中之一,担任安西司马。

刘裕一走,关中立马乱套。先是晋军内部大将互相厮杀,接着一直被按着打的胡夏皇帝赫连勃勃,趁机率领他的“铁弗匈奴”骑兵大军压境。

晋军决定放弃长安东撤,结果在青泥(今陕西蓝田)遭遇胡夏军队的致命打击,几乎全军覆没。这就是惨烈的“青泥之战”。

毛修之的逃亡之路,充满了倒霉蛋的色彩。首先,他在混乱中与主帅刘义真失散。接着,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一个曾经被他处罚过的部下。这位部下估计是怀恨在心,趁机报复,抄起一把戟就朝着毛修之扔了过去!正中额头!毛将军当场挂彩,然后……滚落山坡。

醒来之后,他发现自己已经成了胡夏军队的俘虏。

与他一同被俘的傅弘之、蒯恩等晋将,都表现出了宁死不屈的气节,最终英勇就义。按照传统的价值观,毛修之此时应该选择骂贼而死,青史留名。但是,毛修之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他投降了。

这个选择,让他背上了“失节”的骂名。但客观地说,活着,才有无限可能。死了,就真的只是一段记载在《忠烈传》里的文字了。

被俘后,毛修之先在胡夏待了将近十年。直到公元428年,北魏皇帝拓跋焘攻灭胡夏,俘虏了胡夏皇帝赫连昌,毛修之作为“附带财产”,又被转手到了北魏。

从一个胜利者,到辗转于两个“胡人”政权之间的阶下囚,毛修之的人生似乎跌入了谷底。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是厨子总会煲汤。毛修之的“金手指”,在此时被意外点亮了。

他的人生逆袭,依靠了两大“秘密武器”。

神级人脉——道士寇谦之:当年毛修之镇守洛阳时,曾经恭敬地侍奉过嵩山道士寇谦之。没想到啊没想到,这位寇道士后来北上平城(北魏都城),用一套“清整道教,为帝王师”的理论,成功忽悠住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和名臣崔浩,被尊为国师。老熟人发达了,毛修之赶紧抱住这条大腿。寇谦之也在拓跋焘面前为毛修之美言,说此人是南方来的文化人,有能力,值得用。这告诉我们,平时广结善缘是多么重要!

终极技能——厨艺,尤其是羊羹!关于毛修之靠厨艺上位的桥段,绝对是历史给他添加的最有趣的注脚。据说,他因为擅长烹饪南方菜肴,尤其是一手美味的羊羹,深得拓跋焘的欢心。这位来自草原的皇帝,吃惯了烤全羊、手抓肉,突然尝到这种精心烹制、味道层次丰富的羹汤,瞬间被征服了。估计拓跋焘一边吃一边感慨:“朕以前吃的都是啥啊!”

于是,中国历史上一幕罕见的场景出现了:一位前东晋高级将领,因为做饭好吃,被任命为北魏的“太官尚书”——相当于中央直属食堂管理员兼御膳房总管,还被封了南郡公的爵位。

从战俘到公爵,毛修之用一碗羊羹,实现了惊天逆袭。后世读者看到这里,无不会心一笑:原来,掌握一门核心技术(哪怕是做饭),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第四幕:北魏时期的“跨界天王”——从御厨到抚军大将军

当然,如果认为毛修之在北魏仅仅是个“厨子”,那就大错特错了。太官尚书只是他融入北魏政权的敲门砖和护身符。他真正的价值,在于他的军政才能和文化素养。

毛修之在北魏的职业生涯,堪称“跨界成功”的典范。

军事线:他并没有待在厨房里养老。史料记载,他曾“统领吴兵”(可能是同样被俘或归降的南朝士兵)讨伐北方的柔然,并因功被授予吴兵将军。后来,他又跟随太武帝拓跋焘征讨北燕冯跋,率领偏师连续攻破三座堡垒,再次立下战功。凭借这些军功,他一路升迁至特进、抚军大将军,地位显赫,据说仅次于当时北魏的第一汉臣崔浩。

文化线:他与崔浩的关系非常密切。两人不仅是政治上的同僚,还是文化上的知音。前面提到的辩论《三国志》就是例证。崔浩认为陈寿贬低诸葛亮是不对的,但诸葛亮本身战略也有问题,不该“龟缩”在益州,应该主动争夺中原。毛修之作为诸葛亮的小粉丝(可能受其伯父在益州的影响),一开始还为诸葛亮辩护,但最终被崔浩说服。这说明毛修之并非一介武夫或厨子,他有自己的思想,也乐于参与高层文化讨论。

生活线:他的厨艺技能持续为他在皇帝面前加分。他引入的南方精致菜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魏宫廷的饮食结构,也为南北文化融合做出了……嗯,“舌尖上”的贡献。

当同样被俘至北魏的南朝旧将朱修之(两人名字像兄弟,但没关系)秘密邀请他一起南逃,回归故国时,毛修之拒绝了。

他为什么拒绝?是忘了故国吗?恐怕不是。

首先,他在北魏已经位高权重,生活稳定。回到刘宋,他这种“三姓家奴”的经历,未必能获得信任,说不定还会被猜忌。

其次,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他在刘宋的靠山刘裕早已去世,此时是宋文帝刘义隆在位。回去之后,前途未卜。

相比之下,在北魏,他有寇谦之的庇护,有崔浩的友谊,更有拓跋焘的赏识(无论是赏识他的能力还是他的厨艺)。现实的考量,战胜了思乡的情怀。

后来,朱修之成功逃回刘宋,并向宋文帝解释了毛修之在北魏的实际情况,说他并没有鼓动北魏南侵,这才消除了宋文帝对毛修之的疑虑。这个小插曲,也说明毛修之在南北对峙的复杂局面中,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没有做出刺激故国的事情。

公元446年,毛修之在北魏去世,享年七十二岁。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绝对算是高寿。北魏朝廷赠予他谥号“恭”。这个“恭”字,既有恭顺、谦逊的意思,也带有一丝对他在复杂环境中得以善终的概括。

第五幕:历史评价——怎么看毛修之?

《宋书》(南朝梁·沈约):站在南朝正统立场,对毛修之投降胡夏、北魏的行为自然是持批评态度,认为他“失节”,记载也相对简略。

《魏书》(北齐·魏收):站在北朝立场,则大大赞扬了毛修之的才能和功劳,详细记载了他在北魏的仕途和贡献。

后世史家:往往把他看作南北朝时代士人命运的一个缩影。有人批评其气节有亏,也有人理解其生存不易。明代思想家李贽的点评可能最为贴切:“毛公生存术,在能屈伸如饴糖。” 能屈能伸,像麦芽糖一样,既有韧性,又不失其甜(本质)。

毛修之是南北朝时期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矛盾人物,其一生轨迹折射出乱世中个体生存的复杂抉择。他出身荥阳军事世家,历仕东晋、刘宋、胡夏、北魏四朝,这种“历事四主”的经历使他在传统史观中颇受非议。然而若超越简单的忠奸评判,可见其人生蕴含着更深层的历史意义。

作为武将,毛修之虽未建立不世之功,却展现出卓越的生存智慧。从诱杀桓玄投靠刘裕,到被俘后凭借厨艺获宠于北魏太武帝,他始终能在逆境中找到转机。尤为难得的是,他在北魏不仅以羊羹获封太官尚书,更官至抚军大将军,实现了从庖厨到将相的华丽转身。

毛修之的价值在于他打破了非黑即白的道德评判框架。他的选择既有个人的现实考量,也是动荡时代的必然产物。其精通南北文化的特质,恰是民族融合的生动体现。而他在北魏参与军事、讨论史籍的表现,更证明降臣亦可对新兴政权有所贡献。

观其一生,毛修之既非传统意义上的忠臣,亦非见利忘义之徒。他是乱世中的实用主义者,以其独特方式在历史夹缝中开辟出生存之道。其经历提醒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当置于特定时代背景下,理解其抉择的复杂性,方能得出更为公允的认知。

第六幕:现代启示录

第一课:技多不压身,厨艺也能救命

谁能想到,一道羊羹居然能成为逆袭的关键?在毛修之身上,我们看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南方士族的文化修养和生活方式,在北方政权眼中具有独特的魅力。这提醒我们:培养点不务正业的爱好,说不定哪天就能救命。放在今天,可能就是因为你游戏打得好、段子写得好,反而在职场中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机会。

第二课:人脉即财富,投资要趁早

从早期投靠寇谦之,到后来与崔浩交好,毛修之始终注重经营人际关系。这种跨越政治阵营的社交网络,成为他在乱世中安身立命的重要资本。用现代话说,这就是人脉变现的经典案例。

第三课:实用主义智慧胜过空谈理想

毛修之的每次选择都基于现实考量,而非单纯的忠君思想。在政权更迭如走马灯的南北朝,这种务实精神让他得以在四个政权中游刃有余。这倒不是说我们要学他频繁跳槽,而是要学会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选择。

第四课:适应能力是核心竞争力

从将军到战俘,从御厨再到重臣,毛修之每次身份转换都能快速适应,这种能力在今天的快节奏社会中同样重要。毕竟,在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当然,毛修之的处境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悲哀——当国家分裂、战乱频仍时,个人的命运往往如浮萍般不由自主。他的选择,既是个人的生存智慧,也是时代的无奈写照。这提醒我们:评价历史人物,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不能简单地用今天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古人的选择。

尾声:羊羹的余味

今天,当我们翻开《宋书》、《魏书》,寻找毛修之的踪迹时,总会不自觉地被那道改变命运的羊羹吸引。

想象一下:北魏皇宫中,太武帝拓跋焘品尝着江南风味的羊羹,眼中闪过惊喜;一旁侍立的毛修之恭敬而立,心中或许在回忆荆州的山水、建康的宫阙,还有那始终未能踏上的复仇之路。

一道羊羹,串联起南北朝的烽火硝烟,也见证了一个武将从战场到厨房的传奇转身。毛修之用他七十二年的生命告诉我们:历史从不简单,它既有金戈铁马的壮烈,也有人间烟火的温情。

在这个意义上,毛修之不仅是乱世的幸存者,更是懂得在时代夹缝中寻找诗意的智者——哪怕这份诗意,藏在一碗热气腾腾的羊羹里。

他的故事,就像那碗羊羹的余味,历经千年,依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下次当你品尝美食时,不妨想想这位靠厨艺逆袭的将军,或许会对生活有新的感悟:人生处处是机遇,就看你有没有发现机遇的眼睛,以及——一手好厨艺。

仙乡樵主读史至此,有诗咏曰:

将门蜀道血仇深,百战关河未展襟。

诱斩桓玄投霸业,空挥铁戟泣荒岑。

十年胡马羹虽暖,三堡狼烟梦已喑。

忍问江南风雨事,平城月冷照孤心。

又:毛修之青泥兵败后,以羊羹获宠北魏。其人身历四朝,仇未雪而位已显,今以庖厨之器喻兴亡之叹,鼎镬之间见天地翻覆。特以词《鹧鸪天》记之:

锈蚀青泥甲胄寒,羊羹一啜换朱颜。

四朝鼎镬烹龙种,九曲山河入管弦。

谯氏血,赫连鞍,嵩云魏月照衣冠。

庖厨岂是埋锋地?俎上鱼肠亦撼山!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家中无极品个个和善,女穿男火影:我春野樱会算命!狂妄医妃驾到,摄政王心头宠失忆后我发现自己在柯学世界朝生暮死:雪洗凡尘万古神尊大权在握:从办事员开始婚心计,老公轻点疼重生穿越,渣男放养改造校园怪谈之惊魂异事集英雄联盟之极品天才报告顾少,你老婆生了签到千年,从凡尘仆役到仙界至尊美漫哥谭,阿卡姆的警长顶流死对头竟然在恋爱亿万婚约:她的财富帝国天才小农女:学霸军少宠上瘾从深夜开始超凡欧希乐斯的日记无渊大地
经典收藏大明最狠总兵侠唐大夏憨婿边荒枭龙塑晋我与着名帝皇们的争霸人生我爷是刘邦帝国猛将大唐极品闲人万世秦疆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三国之大楚天下一碗火腿泡面,我竟黄袍加身!?迁徙的三国城堡开局登基:我还能活几天弃女,暴力召唤师南朝第一赘婿南风紧校花的贴身狂少捡个王爷来种田
最近更新大明第一战神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蓝鸮之恋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我长生不死愁啊这就是你的宿命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大唐长安秘物栈小姐,姑爷又摆烂了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这个师爷很科学大明工业导师秦时:截胡所有,多子多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别家皇帝追求长生,朕只求速死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杨凌传之逆袭家主洪武:医圣朱橚玄黄十二域寒甲御天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仙乡樵主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txt下载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最新章节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