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嵩立刻把这段金属震音录了下来,融入了新曲的副歌部分,命名为《衬砌之诗》。
演出当天,赵小满站在后台,听着台下上百名工人齐声高唱着自己父亲哼过的调子改编的旋律,心中百感交集。
他第一次摘下了那双常年带着油污的手套,摸了摸右手指尖的伤疤,那是常年和钢铁打交道留下的痕迹。
刘桂香带领着老年合唱团,登上了社区春晚的舞台,演唱原创作品《我们低头看地》。
灯光亮起,舞台背景上,投影出十几双布满老茧的手,那是从真实的劳动者手中采集的影像。
这些手,有的粗糙,有的黝黑,有的伤痕累累,但每一双手,都充满了力量。
台下,李素芬和王建国并肩而坐,两人都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舞台上那些闪闪发光的身影。
演出结束后,两人同时拿出了工作笔记本,在扉页上,写下了同一句话:
“制度可以起草,但尊严必须唱出来。”
许嵩疲惫地走出演出现场,简单和于佳佳、赵小满告别后,就准备打车返回学校。
一阵夜风吹过,吹散了他额头的汗珠,也让他清醒了不少。
他拿出手机,准备叫车。
突然,一条匿名的私信弹了出来。
“《混凝土的呼吸》很好听,但是……你真的听懂了吗?”
私信的末尾,附着一段极模糊的音频,像是……某种机械运转的声音……演出散场,许嵩脑子嗡嗡的,像是刚从演唱会现场被轰出来,又像是论文ddL前夕被导师狂喷了一顿。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准备回学校补觉,突然蹦出来一条匿名私信。
末尾附着一段音频,滋啦啦的电流声里夹杂着滴水声和哼唱,像是老式录音机里传出的梦呓。
“h009号笔记第三页背面,用热水杯焐一下,就能听见。”
许嵩瞬间清醒,瞌睡虫全跑光了。
这尼玛,福尔摩斯·嵩上线!
他立刻打车冲向学校图书馆,在闭馆铃声响起前,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借出了那本尘封已久的h009号笔记。
图书馆阅览室,灯光昏暗,空气中弥漫着纸张腐朽的味道。
许嵩小心翼翼地翻到第三页,对着灯光仔细辨认,什么都没有。
他想起私信里的提示,从书包里掏出保温杯,倒了杯热水,屏住呼吸,轻轻地焐在纸面上。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水汽氤氲,纸张微微泛黄。
突然,一行细若蚊蝇的铅笔字,如同幽灵般,缓缓浮现出来,像是一段被尘封的密码:
“北纬31°xx‘xx“,东经117°xx’xx””
一组经纬度坐标!
许嵩倒吸一口凉气,肾上腺素飙升。
他迅速截图,发给了于佳佳,对话框里最后跳出三个字:
“它还在……”
许嵩瞪大了眼睛,盯着手机屏幕上那串坐标,感觉自己就像是电影里破解了谜题的侦探,肾上腺素狂飙。
他颤抖着手,把坐标转发给了于佳佳,末了,还不忘加一句:“它还在……”
那头的于佳佳也没闲着,纤细的手指在电脑键盘上飞舞,迅速调出城市规划图和最新的卫星影像。
当坐标定位在北三环一处正在建设的保障房项目时,她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秦峰,有点意思了。”于佳佳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这组坐标,指向的是即将封顶的保障房项目,地下二层。”
秦峰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沉声道:“看来,赵工留下的线索,远不止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
一场秘密行动,在麦窝社区的地下室里悄然展开。
于佳佳以“社区声音艺术装置”的名义,向相关部门提交了临时施工许可的申请。
理由很充分:为了收集城市建设的声音,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当然,真正的目的,是秘密组织一支勘探小组,进入保障房项目进行探测。
姚小波临危受命,负责协调设备。
这小子鬼点子多,居然把主意打到了医院的核磁共振(mRI)设备上。
“姐,你想啊,mRI为啥要减震?不就是为了排除外界干扰,捕捉最微弱的信号吗?”姚小波对着电话那头的于佳佳一顿忽悠,“咱把这原理用在地质勘探上,绝对能搞出大新闻!”
说干就干。
姚小波连夜跑到相熟的医生那里软磨硬泡,愣是借来了几台报废的mRI减震器。
经过一番改装,一套简易的地质传感器就新鲜出炉了。
勘探小组乔装成施工人员,偷偷潜入了保障房项目的地下二层。
这里阴暗潮湿,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混凝土味。
姚小波小心翼翼地架设好地质传感器,启动设备。
屏幕上,各种数据开始疯狂跳动。
“怎么样,小波,有发现吗?”秦峰的声音有些紧张。
姚小波紧盯着屏幕,神情专注。
突然,他指着一条曲线,激动地喊道:“峰哥,有情况!这里的土体,存在周期性的微幅沉降!频率和h009号笔记里记录的‘隐患共振段’完全一致!”
于佳佳走到姚小波身边,眯起眼睛,仔细观察着屏幕上的数据。
她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看来,赵工当年发现的问题,并没有被彻底解决。”
“这不是艺术,”姚小波对着身边的监工说道,脸上带着一丝严肃,“这是体检。”
与此同时,在市建委的办公室里,一封匿名报告摆在了郑卫东的办公桌上。
报告质疑保障房项目的地基安全,措辞严厉,矛头直指工程质量。
郑卫东皱着眉头,看完报告,心里有些犹豫。
作为城建集团的项目总工,他对这个项目倾注了大量心血,绝不允许出现任何问题。
他本想直接驳回报告,但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赵小满在听证会上说的那句话:“有些声音,只有听地的人才能听到。”
郑卫东最终还是决定,亲自带队复查。
他带着几个技术人员,钻入了尚未封闭的地下管廊。
这里光线昏暗,通风极差,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灰尘味。
郑卫东拿着一根传统的听音杆,沿着承重墙,逐段检测。
他将耳朵紧贴在听音杆上,仔细辨听着墙体内部的声音。
突然,他的脸色变了。
在一处承重墙角,他听到了一种异样的声音——细微的开裂声。
郑卫东放下听音杆,仔细检查墙面。
他发现,在墙角的隐蔽处,有一条细小的裂缝,如果不仔细看,根本无法发现。
更让他震惊的是,这条裂缝的走向,竟然与赵工当年绘制的图谱中标注的“冷接缝风险带”完全重合!
郑卫东的脸色变得铁青。
他立刻拿出手机,拨通了市建委领导的电话。
“我要求,立刻停止保障房项目的施工!”郑卫东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这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当天晚上,保障房项目被紧急叫停。消息传开,引起了轩然大波。
吴志强坐在办公室里,脸色阴沉。
作为市建委工程监管处的处长,他一直坚持“程序正义”,认为一切都要按照规章制度来办。
“非标证据不能作为决策依据!”吴志强对着下属怒吼道,“仅仅凭着一封匿名报告和一些未经证实的猜测,就叫停这么大的项目,简直是胡闹!”
他强烈要求撤销停工令,恢复施工。
面对吴志强的强硬态度,于佳佳并没有争辩。
她知道,想要说服这些保守派,光靠嘴说是没用的,必须拿出确凿的证据。
她想到了一个办法——邀请第三方仲裁机构进行“双轨评估”。
所谓的“双轨评估”,就是同时进行两组独立的风险评估。
第一组专家,只凭借常规的检测数据,对保障房项目的风险等级进行判断。
而第二组专家,则结合“号子声谱+手感记录+历史图谱”,进行交叉验证。
结果,第一组专家评估的结果是“低风险”。
他们认为,从现有的检测数据来看,保障房项目的各项指标都符合标准,不存在安全隐患。
但第二组专家,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高危”。
他们认为,结合赵工当年留下的线索和最新的勘探结果,保障房项目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坍塌。
七日后,就在专家们争论不休的时候,保障房项目原位置,发生了一起轻微的塌陷。
虽然塌陷的面积不大,但足以证明第二组专家的判断是正确的。
消息传开,舆论哗然。
媒体记者蜂拥而至,争相报道此事。
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们纷纷追问塌陷的原因。
郑卫东站在聚光灯下,神情严肃。
他只说了一句话:“有些人,一辈子都在教你怎么听地。”
秦峰趁势推出了“劳动音景计划”。
他在十二个重点工地设立“声音驿站”,鼓励工人们用自己的方言,讲述当日的作业心得。
系统会自动生成语音日志,并接入档案馆的动态舱,永久保存。
首个入驻“生音驿站”的站点,便是赵工老锅炉房原址改建的社区服务中心。
揭牌那天,赵小满穿着一身干净的工装,来到了现场。
他默默地走到墙边,从工具箱里拿出一把磨短柄的扫帚。
这把扫帚,是当年北环线抢修时,他父亲用过的。
赵小满将扫帚挂在墙上,并在旁边贴上了一张标签,上面写着:
“1983年冬,北环线抢修,它听过第一声号子。”
许嵩参加完活动,和于佳佳、赵小满简单告别后,就准备打车回学校。
一阵夜风吹过,吹散了他额头的汗珠,也让他清醒了不少。
《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才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才小说!
喜欢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