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声声慢

武当翠山

首页 >> 宋歌声声慢 >> 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武神主宰重生之老子是皇帝天下节度帝临鸿蒙绝色玄灵师:邪君的腹黑妃万古神尊从八百开始崛起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天下王者邪龙狂兵
宋歌声声慢 武当翠山 - 宋歌声声慢全文阅读 - 宋歌声声慢txt下载 - 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4章 文叔本意荐国昌,事违人心凉(3)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高公绘还是拒不退让,“他即与歹人为伍,必心术不正,乱我社稷,毁我江山,若他日再行歹事,岂非是得不偿失。”

苏轼辩道“何为歹人,我看你等高门纨绔子弟,且不是歹人吗?若非你等欺凌弱小,拿流民开刀,何以会激起民愤。”这时高太后的脸色极为难看。苏轼接着对高太后说道“既然数十年前没有杀唐国昌,今日也不能杀之。若是今日要杀他,岂非是错神宗之决议,为天下笑哉!人皆有命,唐国昌之命,既然数年前已经定夺完毕,今日不必再行定夺。据我所知,高门二子劣迹,汴京城人人皆知,今日还来殿前索命,岂不是更令人笑话。是故悠悠国士,却受轻浮之徒构陷,何其悲哉!”

高公绘见苏轼十分的纠缠,高太后虽然有意为兄做主,但是苏轼说的句句在理,满朝文武也都在看着,不好执意为之,众人议论纷纷,大多数人都对高门攫取豪财和强词夺理极为不满,便都向着苏轼。高公绘见人纷纷倒向苏轼,遂扑通跪地,委屈的喊道“微臣不服!吾对不起含冤枉死的二子。”

高太后见状急忙回道“兄莫如此,有失威仪。”高太后有心向着高公绘,毕竟是自家人,但是又显然不想在此刻与众臣翻脸,毕竟时光去之已久,那唐国昌即便有罪,也已是明日黄花,再作争执,必为天下人笑之。

大殿上人声喧哗,大家驳斥高公绘如此仗势欺人,高太后听在耳中,心中径自盘算如何才能让众人及高公绘就此罢手。寻思片刻,高太后突然对众人道“唐国昌远道而归,为大宋尽忠,可谓天地昭彰,众人莫要疑之。不过目前军中人员匮乏,苏翁及众卿家费劲千辛万苦方才召集十万左右,刚刚超过西夏人的一半,大宋男儿怎可对敌身强马壮的胡人,以一敌二,哪取胜算?”高太后息声片刻后又道“既然唐国昌一心为宋,可编入宋军,当为大宋左路先锋。”众人唏嘘叹息,左路先锋向来都以勇猛着称,多是亡命之徒,今让唐国昌入左路先锋,实在是欲亡其命!

苏轼急忙阻止道,“唐国昌毕竟是个读书人,怎么能上阵杀敌呢,更何况朝中更需要此等人才。”

高太后似有讽意道“是朝廷需要唐国昌还是你苏轼需要唐国昌,增其万人尚不足以抗西夏贼兵,今若少了他,岂不是釜底抽薪,唐国昌是个读书人没错,可是我大宋难道缺读书人吗?你看曾经的宰职吕惠卿不是也在军中吗?”

苏轼道“吕吉甫乃军中副职,长居帅帐,何有性命之忧?”苏轼说这话的时候吕惠卿朝他白了一眼,“这苏子分明是在讽刺我。”苏子又说,“唐国昌久为文工,上阵杀敌实在是强人所难。”

高太后道“若是大宋之士都如苏子这般惜死之人,吾等还在这汴京城里论什么出兵之策?”

苏轼一时无语。

高太后问唐国昌道“唐国昌,你可是惜命之人?”

唐国昌回复“臣不惜命!”

高太后又道“那此次西行,可为左路先锋一员!”高太后说的斩钉截铁,两眼冒光。

唐国昌激动的说“臣不惜命,不畏死,只是希望如若有命归来,希望官家能去我罪责,还我功名。”

高太后允诺“若我大宋为得胜之军,必恕汝之罪;但若兵败,亦当降罪!”。

苏轼则来怒道“怎可将胜败归咎于唐国昌一人!”

高公绘又跳起来欲有所言,高太后急忙阻止“兄你住嘴,还是好好管教你家儿郎,多培养一些如骠儿一样的血性男儿。”高公绘听此言语只得闭嘴。

此时李格非心里还是觉得十分的不妥,唐国昌来汴京,完全是他一手怂恿的,若是唐国昌在战事中丢了性命,他可怎么向历城的唐夫人和唐迁交代呀,遂又出步而言“大娘娘,这唐国昌,乃是有功名之身,亦读兵书无数,在历城即为衙门里官士,今为左路先锋,岂不是只作一步卒,起码为一领五百人的统制。”

高公绘急忙阻止道“大娘娘,不可呀!唐国昌乃是戴罪之人,其对官家及朝中人事必有怨言,若领五百人投敌叛变恐为大患呀!”

众人也纷纷信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呀!”

唐国昌急忙释疑道“为大宋一步卒,臣无怨言矣。”

高太后道“若是领多了,百官不服,若是领少了,又是人才的浪费,且显得官家不够大方。这样吧,唐国昌就领左路先锋一百人的统制,且看你的造化如何!”

唐国昌拜服,李格非苏轼虽然对此事不甚中意,但是身为臣子却无可奈何。这就算“两不委屈”的决策吧。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苏轼为出征征集粮草和物资:

“粮草十万担,布匹一万段,备用皮革金甲八千套,弓弩两万手,箭矢二十万支,备用长戟三千支,战马八千匹,战车……”等等,苏轼等一一念完。

高太后对这些数字却不是特别感兴趣,真是听得昏昏疲乏,接下来就是去三军帐前举行盛大的出征仪式。众臣纷纷准备移步,高太后却道“三军仪仗,我一妇道人家就不要去军前,以免有伤军威,就让煦儿代我前行,苏子可要照看好我的煦儿。”

赵煦拜谢祖母大娘娘,随后直跨三四个台阶,竟步出得大殿,百官有年事高者,哪里追得上盛气的赵煦。却说三军仪仗在顺天们,与此宣德殿还有一段距离,他们就这样趋步而去,花费了大半个时辰。

这边高太后确实也是体力不支,毕竟本身就有疾在身。高太后在宫女的搀扶下离开宣德殿。却说有一个老的宫女生的如此眼熟,对,那是向太后假扮的!向太后于左侧搀扶高太后,小声对高太后问道“大娘娘,儿媳不知,你为何让煦儿独自去参加出征仪式,而你却悄悄避开呢?”

高太后道“这江山终究是赵家的,煦儿迟早会长大的,不如此回就让他去前军多见见世面,看看士气,也好了解一下三军现况,认识几个大臣将军之类的。”大概是高太后也在默默的考察赵煦是否是一个合适的君王。

向太后说道“可是大娘娘您前番还说煦儿年纪尚幼,不足以领衔群臣吗?”

高太后有点气愤道“向妃,你我都是妇道人家,妇道人家还是离权利远点为好,将来你只协之,莫要妄想取而代之,否则引火烧生,哀家或已先去,到时我可无法帮你。”

向太后道“儿媳不敢妄想取而代之,只是煦儿年纪轻轻,若操持过重,恐其乏也!”

高太后道“这些莫用你等操心,那苏子可是久经官场的大才,怎不可辅之?还有种师极,吕惠卿,年少者高骠高景佑宗泽,自会协助之,那里能让他疲乏。向妃多虑了。”

向太后连连应身“还是大娘娘想的周全,儿媳受教了。”向太后表面谦和,内心却是无比的失望,她与权利之锋又远了几步。

其实高太后亦不可能不知这世界上谁不贪恋权利,只是如何让这天下掌握在更合适的人手中,才是最紧要的事,其他则可不必考虑,诸如唐国昌之事,只不过是一个小插曲,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话说皇帝与众大臣在顺天门,赵煦自然是年轻,面不红气不喘的,可惜就是苦了这帮上了年纪的大臣,个个虽然不至于人仰马翻,但是都已经累的气喘吁吁,那时的长衣宽袖,不便跑步,这宣德殿与顺天门之间约莫有五里远,皇帝即无銮驾,大臣亦不敢轻言车马,都皆鼎力而行。走到军前,赵煦先行冲上饮马台,观三军将士,威严肃穆,旌旗蔽空,台下三千甲士严阵以待,气势非常。赵煦此时见威严的三军,心中异常的惊喜。因为他的前半生见过的最大阵仗就是宣德殿上的一班酸朽的老臣在叽叽喳喳,这一下子三千人的情形观之当然不能自已,内心突然的变得洒脱与豪迈,真是前生未有过的自由与轻快,也许正是离开了大娘娘,内心才会变得如此的飞扬,难怪每个人对权利的追逐不遗余力,原来被挟制的感觉真是无比的压抑,只有此时才若放飞的鸟儿一样自在。

此时苏轼来到赵煦身边,轻声说道“官家,你看这三军阵势,遇见西夏贼兵,可是势如破竹呀!”苏轼说时依然带着喘息之声。苏轼又指着左侧先锋营马军,“这是冲锋最前的马军,个个骁勇善战,通常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入敌阵,冲破屏障,以使后军可以长驱直入。”然后苏轼又指着中间方阵。“这是中军大营兵马,负责拱卫帅府,护卫我军机要人,个个都皆是舍命之人,必可保我军帅府不失。”苏轼又指着右侧方阵“这是右军拱卫司,若左军冲锋已乱敌军,则作后续杀入敌阵,若未乱敌军,则可视战场形势而定,可以继续随左军冲锋,亦可后撤于中军外围,筑起一道屏障,以观形势。”苏轼又指着更远处的军士,“那些皆是我大宋步甲,机动性极高。”

赵煦确实没有见过如此阵仗,细心听苏轼讲解,连连点头示意,内心却万马奔腾,不停的从自己读过的书籍中寻找相似的场景章句。那众军士看见皇帝和苏轼在饮马台上嘹望三军,遂齐声山呼“宋军扬鞭,兵指天下!”欢呼声震耳扬天,直至天道尽头。正当欢呼声渐息之时种师极携高骠走上饮马台,高骠也没有见过如此阵仗,遂心生怯意,还是种师极见多识广,“官家,可以开始举行出征仪式了,”赵煦听得种师极此语不知所措,因为他没有经历过这种阵势,遂向苏轼示意,苏轼明白,遂言道“种将军,可以开始了。”

只见种师极挥手示意饮马台侧的令旗兵,只见令旗兵瞬间就明白其意,极速向空中挥舞着令旗,接着四方军中战鼓擂动,声音响彻天际。各方阵随鼓声而动,喊杀声,马嘶声,脚踏声,舞动旌旗声,以及风声,声声动天惊地,光看这声响,就可以吓退敌军于百里开外!赵煦及高骠竟皆惊喜甚至惊恐状,苏轼亦叹道“有宋军如此,何愁言败。”种师极却莫莫不语,正当此时,吕惠卿,晏秋,宗泽,狄少云业已走上饮马台告知“官家,将士们可以出发了。”

赵煦激动的站在饮马台上,听得苏轼许多言语,也见得宏伟博大的宋军,却还一言未发,不免觉得些许的遗憾,毕竟是读过圣贤书的,君王将军响令三军的故事自然看到的不少,就这样草草结束肯定不爽。于是赵煦寻着机会,对着台上的众人及台下的数千之众,高声喊道“大宋之军,常行仁义之师,今胡虏不肖,吾大宋军民必击之以安天下。尔等策马西夏,星河日月皆为你等所引,天地神明皆会护你周全,尔等都是我大宋的好男儿,男儿当志在四方,刀枪剑戟皆为所长,斩贼兵于大散关外,复我大宋疆土,未来公侯伯爵皆为你等荣光,吾在汴京盼尔归来,壶觞曲饮,共敬天下!”

听完赵煦此语,大将军种师极激动回敬道“有官家如此豪言,吾等必将舍命保我大宋江山。”

后有宗泽道“男儿当马革裹尸,不破胡兵不还。”

苏轼轻声对宗泽道“唉!莫要先想着马革裹尸,要先想着收复失地,宗汝霖(宗泽,字汝霖)乃今年新科状元,朝廷还需要你回来安邦定国,且要留命得回,吾将深念之。”

宗泽笑道“吾在朝廷亦将小命舍于大宋,吾在沙场,更当奋勇杀敌,何异哉?”

苏轼却要更多言语时,赵煦却先抢道“大宋有宗将军,必为胜也,今此一去,必取功名!”

苏轼还想劝慰宗泽,种师极却拦道“战场杀伐本来就是吾等武人快乐源泉,苏子岂会明白,苏子还是归家吟诗作赋去吧。”说完急将苏轼拥入众将之外,众人亦是笑之。就这样在最后愉悦的氛围下,大军开拔,浩浩荡荡。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苏迈携大部分物资粮草先走,右军紧跟,帅府居中,左军最后出发,是时天色已晚,粮道军已经行出十几里地驻扎,右军刚刚过了后陇野(地名)也停步,帅府营和左军还未及动身。

此时唐国昌被左军都卫司看管,虽然被限制人身自由,却不限制朝中同僚过来探视。李格非因为没有参加出征仪式,遂早早的携酒过来为唐国昌送别。

李格非见唐国昌,十分歉意道“国昌贤弟,若非我等勾连,你或还在历城享人间之福,如今却要投军,恐有性命之忧。吾愧矣!”

唐国昌却笑道“文叔莫要有愧意,这一趟汴京之行,昌没有白来,成功引起了官家及众百官的注意,实乃我之福也。他日吾之归来,必要封侯拜相,入得庙堂,过去的一切罪责即当烟消云散。只是我之入军莫要让我妻小得知。”

其实李格非明白若是唐夫人和唐迁知道了这件事,定会为之担心,与其全家焦心,不如一人担当,唐国昌也乃是有心性之人,李格非说道“国昌贤弟深明大义,汝妻必为你所作而叹服。今日吾带一坛好酒,为你送行。”刚刚拿出酒杯,就被帐外军士吓止,“行军之前,不得饮酒!”

李格非气愤道“行军打仗,有酒才有劲,一杯酒可斩三百贼兵,自古将军账下不无酒。”那个小卒哪里再敢阻拦李格非这种朝中大人,遂说去请示左军都卫司长官。李格非哪里会等待他回来,小卒一走,李格非就开始把盏,似乎已经不惜官,不惜命矣!

“这第一杯酒,聊表歉意!”李格非说完,一饮而尽。

“这第二杯酒,望君归来!”李格非又是一饮而尽。

且待李格非欲再饮,唐国昌慌忙阻止,“唉,文叔兄莫要自个饮之,都说此去西行乃是昌洗脱冤屈的大好机会,我可不愿做逃兵。我唐国昌不过是一介草民,能寻机为国效力,也是飒然,何能背弃国土而遁西北,此杯我干了。”说完端起酒杯就是一饮而尽。

李格非又端起酒杯“吾以为国昌贤弟非宵小之徒,只是唐夫人自来时就不赞成你入汴京,却是我惑你来也!”

唐国昌劝慰道“文叔兄莫要自责也,昌不是贪生怕死之辈。此去西夏祸福所依,难论对错!”

李格非把盏道“国昌贤弟切切要保重性命。”

两人又各自倾盏数杯。

这时帐外来了一些人,李格非道是那小卒找来了左都卫司的长官,却不想是苏轼和黄庭坚。

李格非见状甚是惊讶,“苏翁前来,可谓幸事!”

苏轼笑道“今日殿上让国昌受委屈了!”

唐国昌亦笑意回说“昌本已知苏翁及众人舍命搭救之意,昌未敢忘矣!”

苏轼有点叹息道“朝中有人欲置你于死地,吾等众人搭救皆未奏效,望你西行就此保重。今借杯酒一壶,敬之以望前程无忧。”

唐国昌急忙接酒回敬。

唐国昌正义凛然道“苏子莫要慨叹,我的人生得你两次搭救,吾心足矣,此去西行,必将建功立业,不负君之所托。”

黄庭坚摸了摸唐国昌的胳膊说道“唐兄果然身材健硕,力大无穷,可以一抵百,必然无有贼兵可伤你分毫。”

唐国昌笑道“昌今年三十又五,比诸位都皆年轻,自然身体力行。”

苏轼哈哈大笑“果然是年轻人,胆气过人,你于我府上只作一执笔郎乃是大材小用,待汝归来,吾必保你入朝就相,封妻荫子。只是这战场是舍命的事,你且须各自小心。”苏轼又转而愧意道“你我同僚一场,苏某虽为朝中权相(其实苏轼被高太后许诺拜相,还未正式加封),但却不能保你性命,甚是惭愧。”

唐国昌谢道“朝中有人从中作梗,即便是官家也未必能保之,何况是苏子,昌定是不敢怪罪苏子。”

苏轼又问道“此番西去,具体安排若何?”

唐国昌回道“左都卫司说目前吾只于军中禁行,待军行至陕南道,会委派吾作一都尉(宋制为辖一百人的将军),冲锋陷阵不在话下。”

苏轼叹曰“果然,早有人(高公绘)于军中打过招呼,必使你为先锋,先殒命者也,高公绘真是居心叵测。吾需即刻见左都卫司,”说完即命另一小卒将左都卫司叫来。

唐国昌慌忙阻曰,“大可不必,男儿上阵杀敌,都须不畏死,谁为先锋谁不为先锋自是天意注定,何意在乎个人生死。别人为先锋也是生死之间,何分彼此?”

苏轼道“国昌深明大义,苏某拜服。”

不时间,左都卫司进来,见一屋子“权贵”,即惊讶客气道“苏子前来,军中之幸也,吾常在军中,不知汴京城繁文缛节,还请苏子见谅。”随即又对那小卒呵斥道“苏子而来,自然可以饮酒,何必阻之。”那小卒顿时哑口无言,因为他不知道苏轼也来了。

苏轼问道,“左都卫司属吕惠卿部,左军担任冲锋陷阵之责,可谓是三军之重也。让臣下僚属饮此一壶,也算人前作偿,苍天共悯也!”

左都卫司急回应道“前锋营都皆是粗人,哪里懂这些礼节,官家有命,行军不得过酒,恐耽误时辰,不过苏翁来也,我也当借杯敬之!”

苏轼笑道“即是为国效力,当满饮此杯,以示我苏某慰劳诸位国士”随即苏轼端上一杯酒送于左都尉司,苏轼又问道“这唐国昌之事,左都尉司可有了解?”

左都尉司说道“只知道他是朝廷的大官,因犯事入军中,以命抵罪。入前锋营首当入战场。吕大人特命,只限制其出入,不限制其所求,若需纸笔酒器尽管言语。虽为罪人,但是毕竟曾是朝中大官,吾等不敢怠慢。”

苏轼笑道“哈哈,左都尉司果然也是明事理之人,不过此后在军中,可否照顾之一二?”

唐国昌甚是愧意阻止苏轼言语,“苏子莫要帮我在军中求得利害,昌不惧生死矣!”

那左都尉司回苏轼道“苏翁莫怪,官家有言,此人首拨执杖,恐欲致其死地,只是吕大人千番叮嘱,军中其余事宜莫要做更多为难!若其能活过第一节冲锋,则属造化。后将也不再为难。军中有规定,只要舍命一次,便可恕原罪。”

苏轼诧异的骂道“‘官家有言,欲以从军之意置其于死地’?却是谁人之言也?不过高家高公绘之言罢了?”

那左都尉司又回复说,“内情下官属实不知!”

苏轼道“高家果真是恶爪强伸,已然想要取其性命!与其同为宋人,实在汗颜。”苏轼示意左都尉司下去。又对唐国昌和李格非道“此番西行异常凶险。高家之徒真是异常歹毒,不仅敌之险恶,原来官也害人!你若遇可乘之机,可速逃离!”

唐国昌叹息道“若想逃离,往后将何以立足于大宋,不如顺其天命,或可有此一活。不仅得保大宋江山,甚至还可还我功名,命可弃,但是声名不可弃。若真当了逃兵,恐有负诸公所托,更何况吾妻子尚在历城,泱泱大宋之地。此番苏子与李文叔等莫要相劝,此去西行,有命得回,无命即当马革裹尸,青冢向阳!”

苏轼叹服道“天涯路远,人生且长,愿你早日归来,嘱此一杯,君去莫忘。”

黄庭坚也敬道“天意难定,天命难违,愿君此去云开日散,人间皆暖!”说完满饮一杯。

李格非道“吾比你略长几岁,你向来以兄相称于我,目今观之,你的心志胸怀远在我之上,所以你应该为兄,我为弟哉!”

唐国昌急忙阻止道“即是兄弟,何分长幼,文叔兄莫要过谦。吾称你为兄,实乃文过于昌,并非年岁之见。”

黄庭坚见李格非语与苏翁皆飒飒欲悲之,遂即又插话乱之曰“今日出征之行,乃壮志天涯,何以言悲,何以生悲,吾观国昌兄必是吉人自有天相,诸位莫要过分忧伤。”

李格非说道“即如黄鲁直之言,吾等当慨然为之送行。玉门山嶂几千重,高歌声远燕山穹!愿君早日回还”。

苏轼亦吟道“胡马黄河叫黎黍,壮士铁衣光刺骨;杀的敌将阴山去,归则春风送屠苏。他日豪饮,我将斟上汴京城最好的酒。”

唐国昌应声感谢李格非与苏轼等。

于是唐国昌就在这样一个夜晚作别了汴京,这汴京城他原本离了开十多年,刚刚回来不足月余,就又要别离,又是一次被迫别离,真是让人感慨,难道这汴京城并非唐国昌的福地,真是前生有多少恨,都在此处。

喜欢宋歌声声慢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宋歌声声慢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萌宝快递:拐个妈咪送爹地神级透视天价前妻农门寡妇养崽日常恶魔就在身边重生后九公主运筹帷幄执掌天下嫡大小姐之丹药师天下王者楚剑秋柳天瑶无删减完整版重生之改写宿命在诡异世界当npc开始我在全职法师世界想要稳健发育重生日本当神官替身侍婢魅君心:一夜弃妃女boss坑仙路宝贝,怪我来打,副作用你来挨武神破空道界天下佣兵的战争万古杀帝
经典收藏锦衣卫创始人穿越大秦:开局大泽乡见狐妖富婆启动计划大明1642你呀就缺一味药权倾天下,皇帝也怕我三分大唐神级太子重生元末,朱元璋被我爆锤帝国猛将大唐极品闲人回到远古带领部落一统华夏塑晋大明最狠总兵天灾年,我囤养了古代女将军塑山河武英殿穿越红楼之军功封王两界穿越:我打造了一座现代城南风紧大隋:全能败家子
最近更新穿越秦末,打造寡妇村特种部队纨绔世子的一生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合鸣穿书后我让反派姐姐们后悔稗宋反骨仔中国古代名人传军统财神爷短视频:考进长安?不如杀进长安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大汉第一狂使,西域诸国求我别死凉州布衣人在古代,开局用半斤肉换美娇妻我家诊所通东宫,朱标:嬴麻了穿越红楼,开启与美人的羁绊大唐钓鱼人特种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穿越大唐重整山河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
宋歌声声慢 武当翠山 - 宋歌声声慢txt下载 - 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 - 宋歌声声慢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