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之后,江南各地幸存的富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齐聚苏州。
因为他们此次要面对的,是有着“要钱不要脸、要钱不要命”之称的大明户部尚书郭允厚。
众人心中七上八下,甚至有人已做好舍财保命的准备——毕竟江宁等人到江南后,前前后后杀了数万人,被流放者更是不下十万。
无数士绅、富商、地主被牵连,连读书人都遭了数轮文字狱清洗。
这些幸存的富商早已没了反抗的念头,只盼郭允厚下手能轻点。
郭允厚得知众人到齐,十分高兴,第一时间带着苏州富商赵长青、赵松等人出面接见,随后邀他们前往狮子林圣恩寺赴宴。
此前朝廷下令整顿天下寺庙宫观,圣恩寺的和尚没能幸免,如今狮子林及整座圣恩寺都成了闲置的朝廷产业,便成了设宴的好去处。
一众富商跟着郭允厚进了圣恩寺,郭允厚饶有兴致地为众人讲解寺中景致与狮子林的妙处,众人满脸堆笑地附和,却摸不透这位郭大人的心思。
不多时,手下人来报酒宴备好,郭允厚便领着众人去了立雪堂。
一进门,只见钱正秋带着各大商会的话事人早已等候在那里。
郭允厚满脸笑意地为双方引荐,江南富商们得知钱正秋等人的身份,心中顿时五味杂陈。
想当年,钱正秋之流根本入不了他们的眼,就连大明皇家商会想在江南拓展市场,都被他们联手排挤了回去。
可短短数年,双方身份已是天翻地覆——钱正秋如今是大明工商总会会长,正三品官阶,等同于户部侍郎,同时还是朝廷官方代言人。
他身后的十几人,也全是各省商会的领军人物。
同行本就是冤家,此时此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一时之间,堂内气氛陷入尴尬。
郭允厚见状,赶忙笑道:“诸位入席吧,咱们边喝边聊。”
众人连忙应命落座。宴席上,江南富商们个个低着头,没人敢先开口。
郭允厚与钱正秋、秦有义、林少峰等商会话事人却有说有笑,连一旁的赵长青等苏州本地富商也时不时插话,郭允厚都笑着一一回应。
到后来,众人竟聊起由各家商会及赵长青为首的苏州商人接手先前查抄的江南士绅、富商产业,各大商会话事人纷纷抢着发言,生怕慢了一部就分不到好处。
郭允厚满脸笑意地摆手:“诸位不必急,老夫手中的产业够大家分的。
本官做事公平公正,绝不偏袒,也不弄虚作假。”
各大商会话事人赶忙吹捧:“郭老大人处事公正,堪称我大明朝的财神爷!
我等自然信服,接手多少产业全凭郭老大人做主,绝无二话!”
连钱正秋也点头附和。
这情景看得一旁的江南富商们个个红了眼——此次查抄的产业,足足占了江南富商产业总量的七成,堪称天文数字。
商人本性逐利,他们也不例外,可此刻谁也不敢开口。
毕竟他们与朝廷虽无直接冲突,却也有过不少过节,而钱正秋等人早与朝廷建立了各种合作,根基稳固,自己这些人根本没法比。
郭允厚看着身旁低头不语的江南富商,笑道:“诸位来者是客,本官的原则是有钱大家一起赚。
只要不触犯朝廷律法,咱们都是朋友。如今各位都是久经考验的合法商人,在江南也有声望,所以本官才邀大家一同发财。
可你们一个个一言不发,是瞧不上这点钱财,还是不愿给朝廷和本官面子?”
说着,他“啪”地将酒杯摔在桌上。
在场的江南富商们吓得猛地坐直身子,常州富商代表高秀长惶恐道:“郭老大人息怒!
草民们绝无不敬朝廷与大人的心思,只是……只是……”说到这儿,他也不知该如何说下去了,身后的富商们更是吓得脸色惨白。
郭允厚见状,对身旁的赵长青使了个眼色。
赵长青秒懂,赶忙开口:“高东家不必担忧。
郭老大人邀请诸位前来,是想让大家跟着朝廷赚干净的合法银子,共同合作。
如今朝廷打算把松江府打造成东南沿海第一港口与商贸之地,各位若有兴趣,尽可参与其中。
先前那些不法士绅、富商的产业,朝廷也有意让诸位接手一部分。
只是你们都不表态,总不能让郭大人逼着你们接收产业吧!
那不就成了强买强卖了吗?”
高秀长尴尬地笑了笑:“赵东家说得是,是老夫失礼了。”
郭允厚笑着摆了摆手:“高东家不必担忧,本官对诸位只有善意,绝无恶意。
先前本官已与北方、西南各大商会及苏州赵东家等人商议过。
此次查抄的产业,四成由北方、西南商会按比例出资购买;剩下的四成,便由各位接手。
不知诸位觉得这安排如何?”
高秀长愣了愣,脱口问道:“草民斗胆,敢问郭大人,剩下的两成产业作何安排?”
郭允厚笑道:“剩下的两成多以作坊为主,全迁去松江府,为那里的发展打根基。”
高秀长这才明白,连忙点头,随即满脸苦涩道:“郭老大人有所不知,我等一直诚信经营,比不得先前那些不法士绅、富商靠手段敛财。
即便只需接手四成产业,对我等而言也是天文数字,就算倾家荡产,恐怕也凑不齐啊!”
身后的富商们也纷纷点头附和,面露难色。
此时高秀长心里早有盘算,他可早就打听过了,朝廷让北方、西南商会接手徐州、凤阳、扬州的查抄产业时,都是以市场价半价出售的。
可这话他不敢直说,只能等郭允厚主动松口。
郭允厚何等精明,一眼看穿了他们的心思,心中冷笑:“这点雕虫小技也敢在老夫面前班门弄斧?
若不是侯爷有令,你们的家产老夫也不会放过,还想让我让步?
简直白日做梦!”
面上却笑道:“高东家,你们的家底老夫算过,接手这四成产业虽有压力,却也不至于吃不下。
若是现金不够,可向朝廷借贷。
如今朝廷大力扶持商人,你们借贷能享受最低利息。”
高秀长等人面面相觑——没想到郭允厚没提打折,反倒让他们向朝廷借贷。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问:“敢问郭老大人,年息多少?”
郭允厚微微一笑:“朝廷明文规定,民间借贷月息不得超三厘,年息不得超三分六厘。”
高秀长等人顿时面露苦涩,他们私下也时常借贷,利息也才三分左右,这三分六厘哪是照顾,分明是拿他们开涮。
就在这时,郭允厚话锋一转:“当然,朝廷扶持商人,自然不会收三厘月息、三分六厘年息。
给你们算两分年息,怎么样?
够照顾了吧?
况且你们是江南本土商人,接手产业后立马能盈利,风险远低于北方、西南商会。”
听到月息两厘、年息两分,高秀长总算松了口气,这条件他们还能接受。
一众富商赶忙起身行礼:“多谢郭老大人!
我等有信心接手!”
一旁的钱正秋、秦有义、林少峰、赵长青等人笑而不语,他们借贷的年息最多一分,还有其他政策照顾。
但是江南富商们刚刚归顺朝廷,自然享受不到同等待遇。
郭允厚趁热打铁道:“高东家,既然接手产业的事谈妥了,咱们再聊聊别的。
想必你们也清楚,如今大明北方、西南各省都已组建商会,由朝廷管辖对接,既能统一市场,又能让商人享受新政好处。
所以先前钦差大人给本官下令,希望南直隶下辖十三府各组建一家商会,共十三家。”
高秀长等人心中一沉——该来的还是来了,朝廷不光要当他们的债主,还要给他们套上“紧箍咒”。
可事已至此,他们别无选择,只能默契地点头答应。
钱正秋站起身,举杯道:“诸位,今后大家便是自己人了,希望同心协力,合法经营!”
众人赶忙举杯响应,堂内气氛总算缓和了些。
钱正秋又道:“朝廷将在南直隶十三府设立大明工商总会分部,管辖各地商会与商人。
还望诸位严格执行新政,保证工人的工钱与待遇。”
高秀长等人也都点头应下。
虽然这些要求让他们有些不爽,但一想到能接手四成产业,身价能翻数倍,便也捏着鼻子认了。
又寒暄一阵,郭允厚放下酒杯:“高东家,还有一事要通知各位:接下来朝廷会为江南各地重新制定商税,还望大家备好账目,与大明工商总会及户部官员对接。”
高秀长等人脸色骤变,他们以前要么不交税,要么只是象征性地交一点,哪受过这等约束?
赵长青见状,赶忙打圆场:“郭老大人放心,我赵某人第一个让名下商铺、作坊备好账目对接,及时缴税!”
郭允厚笑着点头,目光却直勾勾地盯着高秀长等人。
高秀长知道不能再沉默,咬着牙问:“不知郭老大人,我等需缴纳多少商税?”
郭允厚嘿嘿一笑:“根据朝廷最新税制,十税二。”
高秀长等人瞬间面色大变,十税二看似不多,实则一点也不少,他们以前交的钱连一百税一都不到,十税二,这简直是割肉放血。
他硬着头皮道:“郭老大人,不是我等叫苦,只是十税二是不是太高了?
听闻朝廷在北方、西南收的商税才十税一……”
郭允厚笑道:“高东家此言差矣。
北方、西南贫瘠,怎比得上江南富庶?
况且北方、西南商人虽只交十税一,却响应朝廷号召推行新政,花费不少,真要算下来,实际付出怕是已超十税二了。”
高秀长心中暗骂“老狐狸”——北方商人付出多,可朝廷给的回报也丰厚啊!
郭允厚见状,知道没必要再客气了。江南富商横行无忌惯了,该给点颜色看看了。
他站起身,端着酒杯道:“前不久老夫来苏州时,钦差大人曾给老夫写过一首诗,正合此情此景,不妨念给诸位听听。”
高秀长等人一头雾水——刚聊商税,怎么突然变成诗会了?
钱正秋、赵长青等人却赶忙捧场:“请郭老大人吟诵,我等洗耳恭听!”
郭允厚清了清嗓子,缓缓念道:
“八面威风杀气飘,个人所得全上交。
一百给我九十五,我的手段你清楚。
剩下五两别乱花,明天再交四两八。
还有两钱你别动,一钱后天有点用。
剩下一钱你记住,五分给你谋出路。
五分算我存你那,之后连本带利交。
不服你就把我告,厂卫官兵马上到。
不行你就往出走,南北两条阳光道。
往北辽东上前线,往南出海当海盗。”
喜欢天启朝第一搅屎棍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天启朝第一搅屎棍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