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首页 >> 大宋网红苏眉山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穿越重生从藩王开始争霸三国:随子龙七进七出扬名立万穿越大宋之倒爷为王莲花楼:乐子人,见面先砍一刀我的大唐我的农场大唐万户侯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明末小暴君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武侠穿越,开局学会杨家枪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8章 沈括与王安国同志的励志故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令人称奇的是,北宋时期的沈括不仅能作为一名政客混迹政坛、参与变法。

作为一名外交官,出使辽国他也能寸土不让;作为一名军事家戊守西夏,其功名与战绩亦能声名远播。

老沈还在数学、磁力学、光学、声学、化学、天文、历法、地形、地图、水利、医药、经济、军事、音乐、书画等等现代科学领域,都有着无比精深的研究。

沈括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石油”这一科学的命名,还在世界上最早经实验证明了磁针“能指南,然常微偏东”,即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完全重合,存在磁偏角。甚至还撰写过音乐方面的专着《乐论》、《乐器图》、《三乐谱》、《乐律》等着作,只可惜没有流传到现在。

关于现代的飞碟(UFo),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里亦有详细的记载。

有一次,苏轼在路过镇江一带时,似乎也见过这种所谓的“不明飞行物”UFo,他在《游金山寺》诗中写到:“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游金山寺》)

沈括这种“达芬奇式”的百科全才,他用石油大量制造并命名为“延川石液”的墨块,就连苏轼用后都评价其“在松烟之上”。只是因为后来为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之需,挤兑了苏轼,令我们的古往今来的“苏粉”们不满了。

好在此时将要外任的苏轼,与大科学家沈括还并没有什么过多的交集与恩怨。

后来的沈括,也有了和苏轼一样的经历:贬为筠州团练副使,随州安置。沈括到随州后,寓居于法云禅寺,无亲无故,且行动受到很大限制。

随州的三年是沈括一生中最忧伤、灰暗的时期,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政治生涯,甚至对从政萌生出一丝“悔意”。不过,这种所谓的“悔意”是否与苏轼的遭遇有着关联,我们却不得而知。至少,我们在存世的苏诗中,鲜有沈括的影子,更别说诗词的唱和了。

苏轼与沈括在馆阁中作为同事在一起的日子是极短暂的,随后,苏轼即将到沈括的老家杭州任职了。

七月间 ,苏轼将要离开京师,因此有许多朋友要一一辞别。

首先是王懿敏公王素,是苏轼非常敬仰的老前辈,从在成都是结识,到今天离开京城要到杭州赴任。

苏轼来到了王大人位于京师的府上,与之饮酒到黄昏方散。

席间,两人自然而然地谈论起当时的时事。王公愤愤地说,我已年老了,恐怕看不到新法遗留下来的害处了,你要好自为之,别忘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话!

苏轼离开京师前夕,又当面辞别了李大临,想当年张方平按照朝廷的意思举荐了李大临与苏轼为谏官,朝廷上也没有批准。一气之下,老张坚决向朝廷乞求出任南京留台(御史台)。神宗看到他的张爱卿态度是如此的坚决,就任命张方平为陈州的知州。

不管是出于公心还是私人感情,张方平顺带着把苏辙也带到了陈州,出任陈州教授。

所以,苏轼当面告诉李大临,这次赴杭州,要先到陈州与张大人和苏辙在一起住上一段时间,好好地叙叙旧再喝上两杯。

当苏轼到宰相曾公亮处辞别时,曾公亮发自肺腑对苏轼说,我受知于张公(张方平),所以才到今天的地步,是全凭张公的恩德啊!后来,苏轼见到了张方平时向其打听这件事,张公颇为惆怅,过了好久才说,我当时是秘密地推荐曾公亮的,当时绝对没有人知晓此事。

——难道说是仁宗皇帝告诉他的吗?

苏轼这才知道,当时的仁宗皇帝是多么的信任与倚重张方平大人啊!

苏轼在杭州通判的任命下达后,去向朝廷谢恩之时,在殿门外遇到了同日上朝谢恩的临淮郡通判赵庾(字成伯)。

临淮郡,郡治就在今天的江苏泗洪县南。

赵庾这个人,苏轼早就相识。那是在苏轼回家乡眉山守制之时,赵庾刚好从丹棱(音零)县(四川省眉山市下辖县)知县任上卸任到了眉山,两人从此结识。

后来,苏轼出知杭州时,与赵庾来往密切,直到苏轼出知密州时,赵庾又成了与苏轼搭班的通判。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苏轼在京师的这段时间,作诗极少,但有时也会稍作一点。

据苏轼自己写给友人的心中吐露,之所以有时候会偶尔再写几首诗,主要是自己的情志不够畅达,实在是找不到更好的抒发情怀的渠道而已。

在京师期间,苏轼与当朝的驸马爷王诜关系最铁,时常在一起评诗论画。我们前面说过, 王诜出身高贵,手里有不少书画中的精品与干货,而苏轼有的是极高的天赋与鉴赏水平,因此二人堪称是君子之交的好搭档。

王驸马常会差人给苏轼送去一些比如茶叶、药物、宣纸、笔墨、砚台、鲨鱼皮等物品慰劳一下,甚至还送过苏轼雕弓一张,箭矢十支,包指十个,要知道,这在当时都是时尚与上乘的礼物。

回想在京师上班期间,苏轼常常到静因院去参悟惟湜法师的高妙言论与超绝境界,如今要离开了,心中仍是念念不忘,什么时候才能够解脱政务的羁绊,真想再次去聆听一会大师的教诲。

在京师时,苏轼还与薛向(字师正)有过交往,当时薛向任江淮荆浙发运使(掌经制钱及和籴之事)。正是有着老薛的鼓励与支持,苏轼才有胆量敢于直接上书朝廷对当前的时政仗义执言。

还有,苏轼闲暇时还曾与陕西都转运使孙永谈论过养生方面的问题。

在养生方面,苏轼认为,被养生家称为“黄婆”的脾脏,只要调养得好就能长寿,调养不好就会短寿。脾胃安好,百病不生就能身康体健。

在这里,关于脾胃的作用,苏轼的理解也是大致正确的。现代医学认为:

胃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的作用。它通过胃液的分泌和胃蠕动,对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形成食糜,为后续的消化吸收打下基础。

脾则负责将胃腐熟的水谷进一步转化为精微物质,这些物质是身体各部位所需营养的重要来源。脾还具有运化水液的功能,可以调节体内水液的代谢平衡,防止水湿潴留。

脾胃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气血,为全身提供能量和营养支持。

脾具有运化水液的功能,可以调节体内水液的代谢平衡。

当脾功能正常时,水液可以顺利排出体外,防止水湿潴留。脾胃还参与体内的排毒过程,通过消化吸收和代谢作用,将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脾胃甚至还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气血不足会影响情绪的稳定。所以,脾胃功能良好的人往往情绪稳定、心态平和。相反,脾胃功能失调时,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内耗情绪。

在专家、养生家盛行的当代,这一观点我们不敢去评判其优劣,至少还没有经过当世惯用所谓的“问卷调查”之类的论证。

苏轼为此还曾向江南的一位老寿星请教过长寿的诀窍,老寿星告诉他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异的方法,就一条,不喝或少喝汤水!口渴的太过时也不过是用水沾一沾嘴唇,也就是现在人说的平常少喝或不喝水。

但苏轼很赞成一个观点,并且坚定地认为,脾胃怕湿,喝水少了,才会胃气强盛,体液才会运行自然。即使冒着酷热远行,也要保持脾胃不能湿,千万不要总想着喝水,如此这般这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至少是有点另类的理论)。

通常情况下,我们一天喝多少水比较合适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个人年龄、活动量等因素来判断。若喝水比较多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容易加重肾脏负担、水钠潴留、心脏负荷等。

对于正常成年人,每天的饮水量通常需要在四斤左右,若是做剧烈运动或是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出汗量会相应增加,还需要适当增加饮水量,才可以有效为身体补水,避免出现缺水的状态。

我们知道,水是经过肾脏排出体外的,若饮水量过多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加重肾脏负荷,长时间的肾脏过负荷,还有可能导致肾脏的功能衰竭。

喝水过多会超过人体的正常代谢,身体当中的水分不能被及时排出体外,就有可能会引起水钠潴留,也会造成身体水肿;

饮水量较多的情况下,容易稀释身体血液,增加心脏的负荷,尤其是本身就存在心功能不全或心功能衰竭的患者,过度饮水有可能加重局部症状。

所以说,苏轼的观点也不完全正确。

实际上,苏轼需要被普及的现代医学常识是: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体必需的东西,该补充时就要及时地补充,减少喝水并非真正的养生之道。但生活中也不能过度饮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苏轼还与王安石的大弟弟王安国论过诗。(从这一点,我们看到苏轼还是很会搞关系的)

王安国,字平甫,此人不但文才出众,而且长期尽心尽力侍奉母亲,广结善友,是个出名的贤士。

王安国因不愿倚仗其兄王安石之势谋取功名,因而未能中第(好难得哟)。熙宁元年(1068)经朝臣——三司使韩绮的举荐,再经神宗召试,才勉强地被赐进士及第,任西京国子监教授,教授西京国子。

此时的王安国已四十一岁,方从布衣入仕。

因为他是王安石的胞弟,熙宁四年(1071)任满回京时,神宗召见,询问外界对王安石变法的反映(这一票很重要)。

王安国对王安石变法不甚理解,颇有微词,就直说道:“恨之人不明,聚敛太急耳!”(外面说他用人不当,敛财太急了)。这自然与神宗的想法相悖,神宗不悦,未予重用,只授予崇文院校书,后改为着作佐郎秘阁校理,世称“王校理”。

王安国对变法由不理解到反对,因而对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吕惠卿和曾布也很有意见,当王安石以兄长之名劝他少沉溺于吹笛时,他则反讥其兄远离小人。

吕惠卿对此非常气愤,熙宁七年(1074)间,趁王安石罢相,他任参知政事之机,借郑侠以《流民图》反对新法下狱事,认为王安国与郑侠属同党,将其削职放归乡里,“天下之人皆以为冤”。不久,朝廷决定再次起用他时,他却不幸因病亡故,时年四十七岁。

听了以上对于王安国的介绍后,大家都可能知道了王安国的为人,绝对是个实在人。那么,接下来言归正传,说一说苏轼与这位小王论诗的段子。

话说王平甫有一首叫《甘露寺》的诗,里面有两句“平地风烟飞白鸟,半山云水卷苍藤”,是王安国同志最为得意的句子。

当他自信满满地拿给苏轼看时,心直口快的苏轼说道,全篇还就好在一个“卷”字上了,只是那个“飞”字不太恰当!

王平甫同志沉吟良久后对苏轼说,要是那,阁下认为换成哪个字要更好呢(有点君子的气度)?

苏轼信手拈来道,您认为换成“横”字如何,——平地风烟横白鸟!

这时,相对老实(也可以说是厚道)的王平甫顿时竟“叹服不已”。

被折服的王平甫,不久后得到了一方心爱的砚台,首先想到的是是拿到了苏轼那里,硬是让苏轼给此砚台作了一篇铭文才罢休。

闲来无事时,苏轼还会去宋道(字叔达)家听老宋弹琵琶。

宋道,河南(今洛阳)人,有一兄叫宋选,有一弟叫宋迪。这种宋人起得名字很有特色,使得观其姓名之偏旁部首即可大概看出他们是兄弟的关系。

宋道这个人,想当年与其弟宋迪同榜等进士甲科,此人“善为诗歌”。因此上说,老宋与苏轼也算是一路人,所以苏轼常去找他听琵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苏轼还曾到驸马都尉李玮(字公炤)家欣赏过晋人的书贴,因李玮的老婆是仁宗皇帝的长女兖国公主,所以家里也有不少的干货。

书贴方面,李驸马家里就有不少的晋人贴,比如晋朝谢尚、谢鲲、王衍等人的墨迹,都比较出色,其中尤以王衍的书法最为超凡脱俗,只是上面都盖着小印章“涯”字,让人都一头雾水!

喜欢大宋网红苏眉山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大宋网红苏眉山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之湮拳愿?刃牙?可惜我是腕豪!御兽化形:开局强制契约九尾妖狐清宫答应传奇小队股市:从零开始一秒一罪奴,女帝跪求我别反!女鬼要杀我:我只好把她当老婆四合院:傻柱重生,收养破局法医毒妃收养幼小女帝,我当面被男主杀害SSS级警报,神龙出狱!全球戒备!修仙就是这样子的大唐万户侯撞鬼实录之灵异科大漠狼烟起,穿越乱世情咒回:崩崩小圆帽的游戏人生迷踪幻梦双穿门,从仙侠世界开始远征诸天综影视:跨越万千小世界之撩男主
经典收藏汉末烽烟之苍龙再起汉末之益州崛起录傻王嗜宠:鬼医盗妃塑山河此刻,万代帝王,奉我为神!火爆爱妃权倾天下,皇帝也怕我三分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弃女,暴力召唤师万世秦疆曹操穿越武大郎我在秦朝当神棍塑晋开局登基:我还能活几天大秦:公子丹,镇守边关八年穿越酋长被退婚,岳父还要打上门逐寇开天鸿蒙诀超次元战争游戏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
最近更新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穿越大明朱雄英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情牵盛世恋歌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成州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大唐:公主逆天路黑魔法三国传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大秦:开局直接坑害刘邦!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