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首页 >> 大宋网红苏眉山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穿越后,我带兵在古代嘎嘎乱杀大漠狼烟起,穿越乱世情北明不南渡乱世收割列强我最强反派,开局路遇女频剧情晚唐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太孙收手吧,您登基一月灭了九国两宋传奇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9章 苏轼与神宗小皇帝的亲密接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谁知,苏轼的奏议送达朝廷后,宋神宗看过之后,竟当即下诏即日召见。

据说神宗看到苏轼的奏议,若有所悟地颔首说,原来有很多问题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看了苏轼上奏的奏疏后,一切都释然了。

所以,才决定即日召见。

见到苏轼(三十四岁),二十一岁的宋神宗劈头盖脸就问:你认为用什么方法能有助于朕的宏图大业(疑似急性子)呢?

苏轼故作谦虚地推辞再三之后,“只得”斗胆上奏说:微臣私下里认为,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愿陛下安静以待物来,然后再应对之。

神宗竟竦然接受道:爱卿所言,朕一定详思之!

这次皇上在便殿里的召对,使苏轼初步知道了神宗皇帝的心思。但凡在馆阁里任职的臣僚,都应当替皇上认真考虑治乱问题,指陈为政的得失,不要有所隐瞒——至少苏轼是这样认为的。自那以后,苏轼每见其他的同僚,都会绘声绘色地把陛下的话原封不动地正告给他的同僚。

短时间内,苏轼上了《议学校贡举状》后,又一鼓作气地上了《议买浙灯状》与《上神宗皇帝书》。

平心而论,多才得苏轼在熙宁初年写的有关新法的这几份奏议都颇有文采,甚至可以说,正因为苏轼奏议的文采斐然,在朝堂上下才会给王安石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作为直接给皇上看的文章,奏议一般要求开门见山,别他奶奶在那儿给皇上兜什么圈子。苏轼的《议学校贡举状》正是如此,一上来就指出自己是在顺应朝廷的召唤,然后再开始铺陈下文。

值得玩味的是,他首先来了一段“夫时有可否,物有废兴。方其所安,虽暴君不能废。及其既厌,虽圣人不能复。故风俗之变,法制随之”。

那意思就是在表白:陛下您看,我可不是反对变革,风俗之变,法制随之嘛。

但接下来就话锋一转:不过,变革嘛咱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对不对?

自古道:顺势者昌,逆势者亡。所以,我苏轼觉得“今之学校,特可因循旧制,使先王之旧物不废于吾世,足矣”。

在整个《议学校贡举状》中,苏轼既不正面否定变法者王安石,又不动声色地拔高了自己持有的异议,行文可谓是技巧娴熟。

不仅如此,在最为重要的《上神宗皇帝书》中,苏轼提出“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表面上是为了赵宋江山着想,骨子里还是在变相地抨击当下的变法。

《上神宗皇帝书》中提道:“夫陛下之所以创此司(三司条例)者,不过以兴利除害也。”但接下来话锋一转,又搬出了祖宗家法:“事若不由中书,则是乱世之法……此司之设,无乃冗长而无名。”

宋代历来讲究祖宗家法,苏轼就处处紧扣祖宗家法。我国的封建意识形态一向讲究厚古薄今,苏轼就旁征博引有宋以来的三代之治,依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一层层延宕开来,所以说这八千余字的《上神宗皇帝书》写得富有说服力,一度成为了后世所有奏议文的学习典范。

苏轼虽然耿直,却也并不莽撞。

毕竟自幼饱读诗书,又有父母的悉心教导,在礼数方面那也是拿捏得死死的。

在家丁忧了两年多,归来已是熙宁三年(1069),正是年轻的神宗皇帝踌躇满志的时候。苏轼自知很多情况都要熟悉,且不可冒失,于是他一边按部就班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又一边默默关心着朝廷事务。

就这样过了一年,苏轼都没发出什么动静。

其实这一年发生了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

宋神宗采纳了王安石全面改革的方案,从年初开始就强力推行变法,朝中大臣一片哗然,支持声、反对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苏轼因为官位低,对情况了解不深,没敢轻易开腔。神宗皇帝到底是什么性格,对待意见建议会是什么态度,这些都需要假以时日去观察,岂能鲁莽行事(说明苏轼一点都不傻)?

要说苏轼对新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没有自己的观点,那也绝不可能。

他只是认为还没有到开口的时候,不能为了凑热闹而发声,要发声时必须言之有物,也必须用恰当的方式发声。

深入观察了一年之后,苏轼对新法已经有了明确的立场和主张,至少打好了《上神宗皇帝书》的腹稿,但他没有写出来,而是借用一件小事“投石问路”——递上了《谏买浙灯状》。

元宵佳节皇宫要在民间采购灯笼,实在是不足挂齿的小事,皇帝纳谏或不纳谏,都无伤大雅。在这里苏轼埋下了伏笔:如果皇帝纳此谏,那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禀报。如果皇上不纳此谏,那也犯不着再说什么,甘愿受罚罢了。

买浙灯之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至少在苏轼眼里,它涉及皇帝失民心还是得民心的所谓原则性问题,绝对值得一奏。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此事的背景:

熙宁四年(1071)的元宵节,神宗皇帝想张灯结彩好好庆贺一下,便下令当时最好的苏浙花灯禁止交易,全部低价卖给皇家。

苏轼认为,皇帝从自身角度考虑,为了过节观赏一下就花费那么多钱,未免太浪费了!——皇家也要崇尚节俭。

而神宗却认为,扎个纸灯笼成本也不值几个钱。

这也说明神宗皇帝从小在皇宫大院长大,年纪轻轻的(要知道,苏轼此时已经三十四岁了)考虑问题可能还不周全,他不知道扎浙灯的都是些穷苦的手艺人,灯笼是他们全家人的命脉与口粮,人家大老远地给送到京城来卖,成本除了材料钱、手工钱,还有运费、贷款的利钱等等。往年都是自由交易,价格还能卖得高些,现在只允许卖给皇家,还是低价收购,那是要亏本的!

于是苏轼耐心向小皇帝说明情况,请求收回成命。

令人没想到的是,过了不多时,神宗小皇帝竟然采纳了苏轼的建议,把买灯笼的安排果断地给取消了(这就像大学里做社团工作的大学生那样的状态,激情满满)。

这还了得,本来他还以为自己的建议不过是泥牛入海的存在。此时的苏轼,他着实地激动与受宠若惊,紧接着就又上了《上神宗皇帝书》!

《上神宗皇帝书》这篇奏章,是苏轼对于王安石变法之态度的一种真实体现,反映了这一时期苏轼对王安石变法的理性批判。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军事方面,苏轼还是极为幼稚的。因为军事与外交这些重大的工作事宜,那是需要经过长期历练方能奏效的。

当时,契丹、西夏疆域虽广,但多为不毛之地,或因气候等原因无法耕种。由于环境恶劣、资源短缺,势必得向外拓展,压缩北宋的生存空间,双方为此在边境上大打出手也是情理之事。

北宋政权自建立之始,赵匡胤为了防止武将们的飞扬跋扈,重蹈李唐覆辙,为了能够消弭隐患那是绞尽脑汁,最终通过一系列措施解除了武将们的兵权。

但是,此举对加强中央集权固然有利,却形成了北宋“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特殊兵制。一旦战争发生,协调作战的灵活性就完全丧失。武人跋扈的情况虽然得到有效遏制,但矫枉过正,过于束缚了武将的手脚。在战争中又不断削弱武将实权,刻意抬高文官的地位。崇文抑武令武将素质普遍下降,武人心理失衡,不思进取,畏战心理严重。

特别是宋太宗两次北伐失败后,彻底丧失与北方游牧政权作战的勇气与信心,转而将全部心思用在了“守内”一面。后来,继任者不思振作,宋廷逐渐形成了“守内虚外”的国策。

所以到了北宋中期,像苏轼的这类被洗过脑的文官,也说过那些极具代表性的令人啼笑皆非的话。比如,他在上神宗皇帝书中竟然这样说:“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不在乎强与弱。”

历史证明,宋廷上下不以开拓进取为立足之本,反以修道德、务本业为根本,完全是舍本逐末。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与强邻不是比谁的拳头更硬,而是大谈礼义道德,此时宋廷大概是脑子被驴给踢了。

——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历史局限性”吧!

神宗皇帝在一字不漏地拜读了苏轼的三封奏章后,也许是被苏轼的爱国精神感动了。

据史料记载,有一天,神宗问王安石道:苏轼的为人如何?

王安石知道苏轼向来对于新法的态度,可以说是自己的异己,恐怕年轻的神宗皇帝接下来会重用苏轼,所以连忙说:

陛下为什么要召见苏轼?

神宗道:朕看到苏轼的奏议异于诸人,所以决定召见。并且苏轼还对朕说,陛下若轻易就召见微臣,这样并不好。因为人臣向来以得到皇上的召见为荣,如今陛下尚不知道微臣的情况,就仅以一些上奏的言语就召见微臣,那么恐怕朝廷上下人人都会争相效仿。还说朕给臣僚封官封的太快,以至于今后效果如何以至于不能始终。苏轼这些话,爱卿认为如何?

安石道:陛下给臣僚加官,不会不加以考实,虽然加官但有何害?

神宗又道:苏轼还给朕讲了一些兵法上的道理,他说先动者为客,后动者为主。主常胜客,客不常胜,治天下亦然。人主不欲先动,常以静应之于后,乃胜天下之事。他的这些观点怎么样?

安石回答道:苏轼说的也有些道理,但是(注意这个但是),这都是“道之经”,而非“道之变”,圣人之于天下,感而后应,苏轼的言论也符合这一道理。但是(又一个但是),世间的事态变化无常。譬如用兵,不是每次的后动者都能得胜,这是获胜方的时与势都为之相宜啊(我们注意到,堂堂大宋朝的命运,都在两个文人与一个二十来岁的小青年手头捏着)!

神宗道:爱卿所言极为精辟!照你这么说,苏轼这个人用一些事去试试他如何?

安石答道:微臣已多次上奏,试人当以事。

其实,王安石真正中意的人选乃是吕惠卿。

后来,神宗皇帝又问曾公亮道:苏轼这个人每次奏对都很明敏,是否可以一用?

曾公亮回答道:京师尚没有人选。

为什么这位曾同志说话能够这么有底气,我们来先看一下此人的档案吧:

曾公亮,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晋江县(今福建省泉州市)人 ,是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

曾公亮原为刑部郎中曾会之次子,他自少时起就颇有抱负,且器度不凡,为人“方厚庄重,沈深周密”。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曾公亮登进士第,授会稽知县。他自地方官员累升至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等职,在嘉佑六年(1061)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正式拜相。

宋英宗即位后,加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宋神宗即位后,再加至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累封鲁国公。之后因年迈罢相,带司空兼侍中出镇河阳三城,又判永兴军,最终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1078),曾公亮去世,年八十。获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赐谥“宣靖”,是宋理宗时的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曾公亮曾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王安石道:苏轼没有外放过,居京不会长久,不如先擢为京城里的推官。

神宗道:朕有意着苏轼修编中书条例。

王安石赶紧答对曰:苏轼此人与微臣的所学所见皆异,陛下若是让苏轼来修编中书条例,朝廷上下估计都不愿意。以苏轼的个性,他断不肯去为了迎合众人而去完成制定的条例,到时候恐怕还会发一些奇谈异论,坏了变法的大计!陛下用人,必须要再三考察,实可用乃用之。今陛下只是看到了苏轼上奏的言辞,其言论尚未见到什么效果,因此断不可轻用!

君臣的这一番对话,使得苏轼的政治生涯又多了一道坎。

喜欢大宋网红苏眉山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大宋网红苏眉山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不可思议杀手:求求你杀死我!和婆母分家后,盖房囤粮肉满仓拳愿?刃牙?可惜我是腕豪!死人烧香,人偶坐堂咒回:崩崩小圆帽的游戏人生反派,求求你给主角留点活路吧精灵:我小霞,水系神奇宝贝大师重生之玩转1975神魔无双股市:从零开始绝色弃女一睁眼,她靠医术逆袭了血月黯临风起凤翎实力强大的我非要隐藏实力天逆苍穹诀富二代修仙日常娱乐:让你去种地,你去烧大席!开局发配边疆,我于人间立仙朝综影视:跨越万千小世界之撩男主清宫答应
经典收藏富婆启动计划大隋:全能败家子神医娘亲:团宠萌娃太抢手曹操穿越武大郎当家主妇武英殿巧妇当家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傻王嗜宠:鬼医盗妃闯旗汉末之益州崛起录枭起传弃女,暴力召唤师汉末烽烟之苍龙再起三国之龙战八方放浪形骸歌大夏憨婿三国之制霸寰宇崇祯有把枪大唐之最强驸马
最近更新唐刀陌刀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大秦:开局直接坑害刘邦!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草原铁骑,生化大军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我这等人,也能称帝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