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各个代表团现身说法,让崇祯感触良多。
凭他现在的威望很多事本可以直接下旨钦定,但为了今后的大明,不得不采用明镜台会议这种于当下有些另类的方式。
万幸并非所有人都原地踏步,真心为大明的比比皆是,相当提案及倾向也切合实际。
钱龙锡领导的筹备小组如陀螺般旋转,连日来处理数百份提案,经筛选后也剩下不少。
各省府提出的一些内容存在部分相似,筹备组便归纳成一个类别,整合后仍接近两百份。
这些谏言并不在大会上投票表决,只需择重点公布一二,让代表们知道已引起重视,朝廷将在下一步制定出具体方针。
最后两日,进入首届明镜台会议高潮。
钱龙锡将《大明宪法》现场全文宣读,对部分配套律法予以简单摘要。
这当中有的律法已经执行,只是需要通过会议决议,体现崇祯想要的合法性。
与会代表人人手里都得到一份文书,所有事项明明白白,想装傻都不可能。
“诸位,本官宣布,下面对《大明宪法》等律法及朝廷人事进行选举!
诸位手里之文书便乃选票,请就文书中相关律法、大明委员、候补委员名单三项,分别从赞成、反对、弃权选项中任选其一!
明镜台主官、新晋阁臣、新设各部之尚书,请于自己认可的候选人名字后方划圈。
所有事项只能选择唯一且为必选,最后落款投票人姓名,现在开始投票!”
接着,关乎大明国运的决议环节开始了。
为充分落实天子意图,大会只给出三项选择,而候选人这一块则早早写在了文书里。
跟过去廷推区别在于,代表没有资格推荐人选,也没有发言权,仅表达意愿即可。
这是首届会议,其规则对大多数人而言本就陌生,再则崇祯想用的人自然得选上去。
代表们可以不给皇帝面子,但皇帝也不是傻痴,给你脸还敢不要啊,那就一律记名式投票,心存小心思者总得掂量掂量。
崇祯一副事不关己,看着臣子们忙碌。
大大的几个投票箱摆在发言席旁侧,内阁诸公与原六部大员们率先排好了队伍。
孙承宗第一个投票,接着钱龙锡、毕自严、李邦华、范景文、侯恂、卢象升、文震孟、刘宗周、刘遵宪、冯英......
足足折腾近一个时辰,六百多份投票全部投完。
这些投票不单单是几张纸,里面包含各类候选人名单,数项决议都放在了一起。
与其说是一份选票,还不如说就是一本小册子,将几个箱子塞得满满当当。
投票结束,随即进入验票登记。
在全场所有人见证下分类统计,最后报筹备小组、内阁、天子逐级审阅签章。
差不多临近傍晚,最重要的事务造册完毕。
经签署的统计名册交司礼监保管,明日再作宣布,首届明镜台会议也将落下帷幕。
......
次日正辰时,军乐团又出现于会堂。
今日不外乎唱票与总结发言之类,开了半个月的会,总算给出了人事成果。
“下面请太傅、内阁首辅孙承宗宣读各项投票决议,并就新设之衙门职责予以说明!”
“哗哗哗......”
密集的掌声响起,无论委员还是尚书,其名字昨日就白纸黑字印在了票据上。
十有八九会当选的不少人昨晚兴奋异常,甚至彻夜未眠,如今是给自己鼓掌啊。
没有选上的礼节上也得恭贺一二,甭管真心与否,掌声都比平日更卖力了些。
“本官宣布,《大明宪法》及其配套律法全票通过,于即日起正式生效!”
“哗哗哗......”
又是一阵掌声后,孙承宗念出委员名单,均属于全票通过。
其中大明委员共二十一人,为原各部尚书与即将入选的过半新任尚书,还有少量地方大员入选。
部分总督、巡抚、布政使、直属府知府入选成候补委员,共三十三名。
这些委员虽有的在中枢有的在地方,但比同等职位的人高出一级,拥有对朝廷决策的相当权力,都是大明顶梁柱啊。
宣读完名单,孙承宗拿起另外一份文书:
“诸位,拟选内阁次辅钱龙锡为首届明镜台委员长,拟选之四名副委员长依次为陆完学、王维章、熊文灿、邹维琏。
其中赞成票六百一十二票,弃权票七票,无反对票,根据《大明宪法》之规定,赞成票超过半数,所有候选人依法当选!”
“哗哗哗......”
周边同僚不禁向副委员长们鼓掌道贺,按《大明公务员法》规定,副委员长授正二品官衔,与各部尚书同级。
虽说走向了一个新的岗位,但怎么说都是朝廷大员。
接下来,孙承宗又公布了各部、各总司尚书名单。
这些人皆为高票当选,弃权票很少,反对票更是寥寥无几。
这次大动作让礼部、兵部、工部、户部四个千年衙门变为历史,仅吏部、刑部、督察院三个衙门得以延续,还把大理寺提升成与各部相同级别。
关乎皇帝私事与举国事务的司礼监、东厂完全退出政治舞台,变为皇家私人秘书与特别警卫性质。
司礼监披红事务移交给皇家事务司,并提升成从二品衙门,仍由蒋德璟担任主任。
崇祯两年多时间就敢这么干绝非脑袋被驴踢了,以孙承宗为首的保皇党以及数十万禁军便是他的底气。
而且小的事务早都交由内阁全权处理,他只批阅大事,司礼监于政治层面已经名不副实,何不向前再推一推,落得个文官眼中的好名声。
大明文官与太监斗了两百多年,谁也没有真正赢过,到头来损失的都是家国利益,这下崇祯把它给彻底分清了。
而对于留下来的衙门,相应职权进行了严格区分,四个裁掉的衙门拆分成多个部局。
其中督察院仍由李邦华直接掌控,黄道周次之。
吏部文震孟、刑部冯英、大理寺卿凌义渠均维持不变。
兵部已经由军机委员会全权接盘,不在本次会议范畴。
礼部拆分成外交部、教育部,刘宗周任教育部尚书,傅宗龙调回京师领衔外交部。
工部拆分成建设部与水利部两个,建设部主管除水利设施以外的所有城乡建设与交通设施建设,并负责交通运营维护等事务。
刘遵宪任首任建设部尚书,水利部尚书则由原河南巡抚玄墨调回京师担任。
大明科学院升格为科技工业部,钦天监并入其中,王徵担任尚书;大明科学院仍旧保存,为科工部下辖的纯研发机构。
科学院博士、学士一律统称院士,享受朝廷特殊津贴。
对于原六部中最大的衙门户部,这次分拆动作最大最广,完全一分为七。
拆分出农业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税总局、工商总局、海关总局。
原有三万税警一部分保持税警总队或纳入地方税警,一部新设成警察总局。
农业部尚书由宋应星担任,国土资源部交给孔贞运,他的山东巡抚仅给了两年任期,现山东已趋于稳定,不需再常设巡抚了。
财政部由毕自严掌管,统领大明钱袋子。
范复粹从原户部侍郎晋升为国税总局尚书,统管全国税务。
倪元璐升任工商总局尚书,彻底离开教育系统。
海关总局方面,由原天津巡抚贺世寿接任,并将于各地成立缉私部队。
刘国能摇身一变,统领警察总局,完成从流寇到朝堂重臣的华丽转身。
本次会议还新设出矿业部、医药部,吴又可领衔医药部。
新科状元徐霞客,将参与筹建并担任首任矿业部尚书。
随着今后蒸汽机的日渐成熟与普及,大明矿业必将成为经济亮点之一,这是新科进士首次直接就任尚书,妥妥千年未有!
而新生出的大明医药部,代表百姓健康被提升到国家高度,。
那些曾将大明推向灭亡的各类瘟疫,将举全国之力扼杀于摇篮之中!
中医疗法也不再是碎片化,将变得更系统完善,融合成一股完全传承及发扬的科学力量!
大明制造局方面,所有厂窑作坊并入皇家集团范畴,变成国有企业性质。
大会明确皇家集团为正二品国企衙门,总襄理巩永固,与各部局同等级别。
......
新的机构新的人事就这样了,孙承宗说得口干舌燥。
以大明现有状况,所有衙门能够保障朝廷基本运转,崇祯不敢确定百分百合理,但较过去已经更为精细与专职化。
不管怎么说都是一种进步,一切以实际为要,鞋子不在于大小多寡,合脚就行了。
喜欢重生大明1635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重生大明1635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