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交通条件不比千年以后,没有你说的那种日行千里的汽车。”季宴时跟着把糖糖放下来,“这里最常见的是马车。马车装不开这么多人吧?谷中的孩子越来越多,之前就有十几个,如今又多了几个,再往后只会越来越多。”
很多妇女到山谷中定居后,都又开始怀孕生子。
不出几年,她们生的孩子都会到上学的年纪。
“那就学火车呗,一节车厢拖一节。实在不行就继续铺轨道,以希望学院为中心分别通向各个城镇。
这样很多年龄比较小的孩子都可以回家。”
季宴时摇头,“铺设轨道成本不低,只用来接送孩子有点浪费。”
毕竟现在他们还在铺设主要输运线,挺费银子的。
“不会浪费的。”沈清棠道:“轨道也不是只能跑校车,还可以跑公交车啊!
公交车就是方便大家集中出行的交通工具。
比如说从桃源谷到北川的公交车。
在北川和桃源谷各设一个停车点。
能载人拉客的车在固定的时间经过这两个点。
想往返于这两个地方的人就可以提前等在这两个点上车,然后到目的地。”
“比如说从桃源谷到北川,每天可以设十个班次,差不多半个时辰会有一班车从桃源谷发往北川。
假如两刻钟后就有班车从桃源谷出发,咱们先现在就可以出发到停车点等着。车来了之后,我们和其他也想在这个时间段去北川的乘客一起上车,支付统一的车费就能坐到北川。
这个车费往往会比较低,普通百姓也能接受,愿意为此付铜板来代替步行。”
“公交!听起来不错。”季宴时点头认可,“也是未来的东西?”
沈清棠点头,“对。看你意思似乎不太支持?”
“也不是不支持。有些东西适合未来不一定适合现在。我不知道你所在的将来到底是什么样子,我只知道公交车在这里怕是会有些水土不服。
首先公交车应该用什么?用火车?成本太高。用马车?一次载不了几个人。况且有等车的工夫,大家就步行到北川了。”
“是。你说的对。只是话赶话说到这里而已。到时候真想弄公交路线,肯定要经过方方面面的考察再决定。
不过你说的问题我觉得也不算是大问题。马车是一次载不了几个人,若是把车厢去掉,改成村里用来拉粮食的那种长板车呢?
再不然,时间和银子都允许的情况下,我还是更支持铺设轨道用火车当公交车,虽说前期透入成本高,但,随着出行的人多了,回本也快。
还能方便多座城市之间进行贸易,也能方便军用物资运输。
轨道只需要一条,可是火车并不是只有一辆。”
“乍一听可能有点鸡肋或者说投资过大。可你不是商人,你的面前也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你眼里看见的是天下。
有公交车以后,北川、禹城、盘城乃至附近几座城,百姓们来往方便,可以交换物资或者交换劳动力。这样普通百姓能有收入的渠道又多些!边关商贸也能繁荣些!对大局只有利没有弊。”
闲时民用,战时军用。
两不误。
说话间,沈清棠夫妇带着果果糖糖就到了村子外围。
他们走的方向是朝着树林去的。
不是山中原始的树林,是果树林和桑树林。
果树林里的果子煞是喜人。
沈清棠顺手摘了两个,用帕子擦了擦拿来哄孩子。
桑树林,勉强能叫桑树林吧!
两年的桑树又细又小。
看桑叶的状态,大概还能维持到村民养完最后一波蚕就完成它们今年的使命了。
“清棠?”
沈清棠循声看过去。
沈清冬背着竹筐站在其中一块桑树田中。
她穿着一身干活的粗布衣裳,遮着半张脸,头发也用画布包着。
要不是沈清冬先开口,沈清棠真没认出来。
沈清棠含笑看着沈清冬点头,“好久不见!”
沈清冬背着装桑叶的竹筐,朝沈清棠走过来,看见季宴时下意识后退一步,快速垂头,“正想着怎么找你呢!你就回来了。”
“嗯?找我?有事?”
沈清冬脸上因为重逢浮起的笑容淡了下去渐渐被忧愁取代,“想跟你告别。你帮我这么多,临走总该跟你打个招呼的。但是三叔三婶儿说你忙生意,四处奔走,他们只能收你的信却不知道怎么找到你。”
沈清棠诧异挑眉:“你要离开?去哪儿?”
沈清冬垂下眼,声音很低,“回京城。父母说给我找了一门亲事,让我回去。”
沈清棠:“……”
二伯和二伯母混的还不如大伯,能给沈清冬找什么好婆家?
说是亲事,怕是卖女儿吧?!
前阵子还吵吵着要回来投奔沈清冬,怎么又留在京城还给沈清冬说了亲?
沈清棠有些疑惑,却没有追问也没有反对。
古代的女孩自幼就被灌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家的好坏轮不到她们挑。
二伯和二伯母再不堪也是沈清冬的父母。
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之命不能不从。
看沈清冬表情,应当是已经答应了。
“你可想好了?”沈清棠看着沈清冬,“你这一走可就不能再回头!有些选择是要为别人的利益用一辈子买单。”
沈清冬欲言又止,终究还是点点头,“我知道的。”
沈清棠微不可见的叹息一声。
感觉沈清冬就是这个时代大部分姑娘的缩影。
她们不是不清楚此刻的处境艰难,不是不想为自己的未来奋斗一次。
可,最终还是抵不过时代的轨迹,不管是勇气不够还是能力不足,终究还是认输。
“你想好了就行。”
沈清冬点点头,歉意道:“对不起!你帮了我那么多,我却辜负了你。”
沈清棠摇头:“你辜负的不是我,是你自己。打算什么时候走?”
“就这三两日吧?”
“我爹和我娘也要回京,你可以随他们一起。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沈清冬面上一喜,紧接着摇摇头,“算了,别再连累三叔三婶儿。”
沈清棠一听便知二伯和二伯父可能是用了不光彩的手段逼迫沈清冬,犹豫了下还是道:“你可以和我爹娘一路同行,到京城前分开也不晚。”
沈清冬眼睛重新亮了起来。
喜欢流放怀孕父不详,边关深山盖大房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流放怀孕父不详,边关深山盖大房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