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白语解

我想签约

首页 >> 印光法师白语解 >> 印光法师白语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龙婿大丈夫2不想当大师兄后我开始听到心声我被云养成神倾世小帝妃洪荒:直播问答,开局问通天系统这么强,谁还修炼啊!妃常嚣张之毒医大小姐秦世明孔听秋小说阅读免费道侣反馈辅助点,我无敌了玄幻之一念花开
印光法师白语解 我想签约 - 印光法师白语解全文阅读 - 印光法师白语解txt下载 - 印光法师白语解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

第13回印光法师下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我们的一念心性,当下与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无二无别。而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在尘点劫前,已成佛道。又再多次示现降生,多次示现灭度,来施行化导。想要让我们,继承他们的美好行迹。

而吾人以烦恼惑业,无力断除。直至今日,尚在生死轮回中,头出头没,渺不知其何所底止。纵令往劫曾闻佛法,依教修行。但以自力劣弱,不能断惑,依旧常沉溺于生死苦海中,莫之能出。静言思之,能不愧死。

而我们因为烦恼惑业,无力断除。直到今天,还在生死轮回之中,头出头没,渺然不知什么时候才是尽头。纵然过去劫中,曾经听闻过佛法,依教修行。但因为自力劣弱,不能断惑,依旧常沉溺于生死苦海中,不能出离。静下来想想,能不羞愧到极点吗?

释迦弥陀,有鉴于此。特开一信愿念佛法门,令其仗佛慈力,横超三界。俾上中下根,同得往生西方。可谓真慈大悲,至极无加矣。

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看到这种情况。特别开示一个信愿念佛法门,令我们仗佛慈力,横超三界。使得上中下三根,共同得以往生西方。可说是真慈大悲到极点啊!

其教起因缘,修持法则,具见于净土三经。而阿弥陀经,言简义周,易于受持。故古人列为日诵,欲其家喻户晓,咸沐法泽也。

净土教法兴起的因缘,修持的法则,详见净土三经。而《阿弥陀经》,言句简明,义理周备,容易受持。所以古人列为日诵,想使这部经家喻户晓,全都沐浴在佛法的恩泽啊!

由是诸善知识,各为注释,若揭日月于中天,固已无义不显,无机不摄矣。但初机之人,或以文深义奥,难于领会。王显江居士,特为作一方便,取要解等注之义,以显浅之语言述之,名为直解,兼附净土种种疑问。其己立立人,自利利他之心,可谓诚且挚矣。

由此诸位善知识,都为这部经注释,使经义显豁,如日月朗照于当空,固然已经无义不显,无机不摄了。但是初学之人,或者因为文义深奥,难于领会。王显江居士,特别作一个方便,摘取《弥陀要解》等注解的义理,用显浅的语言叙述出来,名为《阿弥陀经直解》,兼带附录了净土种种疑问。这种自己成就,成就他人,自利利他之心,可说是很诚挚啊!

显荫法师序之,欲令一切同人,各生真信,老实念佛。因命(光)再序,遂书此以告阅者云。

显荫法师写了序文,想使一切同人,各自生起真实信心,老实念佛,就请我再写个序,于是写下此文以告读者。十三经读本序

天地以阴阳二气,化生万物。圣人以诚明一致,教育群萌。其为道也,横布万邦,竖传万世,有识皆遵,无思不服。虽有圣人复生,不能另立一法。亦不过发挥诚明之道,令其彻底圆彰,和盘托出而已。

天地以阴阳二气,化生万物。圣人以诚明一致(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来教育人民。这个儒学圣人之道,横布万邦,竖传万代后世,有见识的人全都遵守,没有人不佩服的。虽然有圣人再生,不能另外建立一个法。也不过发挥诚明的儒学圣道,令这个圣道彻底圆满彰显,和盘托出而已。

十三经者,二帝三王周公孔孟,继天立极,教化万世,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大经大法也。悉本天地无私之至理,吾人本具之良知。初非有奇特玄妙,不可企及者。

《十三经》,是尧舜二帝、夏、商、周三朝君王,周公、孔子、孟子,秉承天意,建立最高准则,教化万代后世,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这全都是源自天地无私的至理,和我们本具的良知。并没有什么奇特玄妙,而不能做到的。

虽夫妇之愚,可以与知与能。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尧舜与人同,而人皆可以为尧舜耳。若能遵而行之,则人入圣域,世复大同矣。

虽然是愚笨的男女,也可以知道及实行圣人之道。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缘故。尧舜与平常人一样,而每个人也都可以成为尧舜。如果能够遵照实行,那么人人进入圣人领域,世间恢复大同社会了。

其世道陵夷,人心浇漓者,由于儒者不知道在躬行,一向逐末。举凡克己复礼,闲邪存诚之义,置之不论。唯以记诵词章,拟为进取应世之资。是殆以圣人参赞化育之道,作为博取名利之艺。

世道衰落,人心浮薄的原因,是由于儒学之人不知圣道在于亲身实践,却一向追逐枝微末节。凡是内克私欲,外遵礼法,摒除邪念,常保至诚的义理,皆弃而不论。而只是以记诵词句文章,作为进取仕途,应酬世务的工具。这是将圣人辅佐天地教化培育之大道,作为自己博取名利之小技。

其诬蔑圣人,悖逆天地也至矣。由是读书之人,心不知书义,而身不行书道。其作文也,则发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道,直使一丝不漏。而考其居心行事,则绝无此等气分。直同优人演剧,苦乐悲欢,做得逼真,实则毫与自己不相干涉也。

这是诬蔑圣人,悖逆天地已到了极点。由此,读书之人,心中不知道书中的真义,而自身不实行书中所说的道理。他所作的文章,发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道,简直达到了一丝不漏的程度。而考察他的存心行事,就绝对没有这些气分。简直就是演员排演剧目,苦乐悲欢,演得很逼真,实际丝毫与自己不相干。

此弊一肇,渐至变本加厉。于是有天姿者,习为狂妄,耻循尧舜周孔之迹,而欲驾而上之。竟至废弃圣经,竞作新书。

这个弊端一开,愈演愈烈。于是有天姿的人,逐渐狂妄,耻于遵循尧、舜、周公、孔子的行迹,而想要凌驾圣人之上。竟然导致废弃圣人经典,竞相着作新书。

邪说一起,群相附和。遂致一班恶劣小人,欲逞自己劫掠奸淫之心,汲汲然提倡废经废伦,而欲实行之。唯恐斯民之不与禽兽相同,而纲常伦理之有碍于己也。致令天灾人祸,相继降作。国运危岌,民不聊生。譬如夜行废烛,海行废舟,欲不陨越沉溺,其可得乎。

邪说一生起,大家都来附和。于是致使一班恶劣的小人,想要满足自己劫掠奸淫的心,急切地提倡共妻共产,而想要去实行。唯恐百姓不与禽兽相同,而认为纲常伦理是阻碍自己。致使天灾人祸,相继发生。国运危急,民不聊生。譬如夜晚行走,丢弃蜡烛,海上航行,抛弃舟船,想要不堕坑沉海,可能吗?

施子肇曾,惧斯道之灭没也。乃与二三同志,特立国学专修馆。聚有志斯道者,俾其专精研究,身体力行,冀其有得,而广传焉。

施肇曾居士,畏惧儒学圣道的没灭。与二三位共同志向的人,特别建立国学专修馆。聚集有志向于儒道之人,使得大家专精研究,身体力行,希望有所得,而广泛传播。

唐子文治,十余年来,殚精斯道。搜集十三经善本,择其注之简当者,汇而集之。而复一一抉其微言,标其大义,附于诸经之后,其用心可谓诚且挚矣。

唐文治居士,十多年来,竭尽精思在儒学之道。搜集十三经的善本,选择注解之中简便得当的,汇集成册。而又一一揭示其中精深微妙的言词,标出其中的大纲要义,附于诸经之后,他的用心可说是很诚挚啊!

施子遂即刻之,以期布之学宫,俾各读诵而修习焉。刻既成,己与唐子各为序,述其所以。又令予序。予惟十三经之在世,如日月之丽天,有目皆睹。何待粥饭庸僧,特为标指乎哉。

施肇曾于是刻印出来,希望流布到学校,使得大家都来读诵修习。刻印完成,他与唐文治,各自写了序,叙述缘由。又请我写序。我想,十三经在世间,如同日月在天,有目皆睹。何必要我这个只会吃饭的平庸僧人,特地来加以标举指明呢?

虽然,道固无二,仁智见殊。不妨以己之所见,为诸仁智者告。亦未必非穷经希圣之一助也。窃谓十三经所发明之道,乃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道。

但是,固然大道唯一,无二无别,而见仁见智,各有不同。不妨以自己所见,为诸位仁者、智者相告。也未必不是穷究经典,效法圣人的一个帮助。我认为,十三经所阐发显明的道理,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阐发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要,唯大学则次第言之,而曲尽其致。中庸论语孟子,俱皆发挥此义,但不次第循序而说耳。是知四书者,乃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之注疏,而俾其道大明。

阐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旨,唯在《大学》中次第说到了,并婉转深入地将其中的道理表达出来。《中庸》、《论语》、《孟子》,全都是发挥这个义旨,只是没有次第循序而说罢了。所以知道《四书》,就是《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的注疏,而使得其中的道理大大彰明。

孝经,乃推其实行之效。春秋三传,乃示其遵违得失之证验也。由是而吾人之本心,群圣之薪传,俱得大明,以之继往圣而开来学。

《孝经》,是推究这些义理的实践效果。《春秋左传》等三传,这是显示对于这些义理遵守与乖违、得到与失去的证明检验。由此,我们的根本良知,群圣的儒学薪传,都得到了大大的彰明,以此继承往圣而开启来学。

其为功也,与天覆地载之功相等。彼废经者,是何异欲废天地覆载而自立乎。其不知事务也甚矣。循是而求之,举凡希圣希贤,治国亲民之道,无不一一若指诸掌。不欲希圣希贤则已,若欲希圣希贤,则圣贤之道,自备具于吾心与吾身矣。

这个功德,与天覆群生,地载万物的功德相等。那些要废除十三经的人,就如同想要废弃天地的覆载而自己单独立于世间啊!这些人不知事务,也太厉害了吧!遵循这些义理而寻求,凡是仰慕效法圣贤,治理国家,爱抚民众之道,没有不能了如指掌的。不想要仰慕效法圣贤也就罢了,如果想要仰慕效法圣贤,那么圣贤之道,自然具足在我心与我身啊!

尔雅之所训释,乃诸经之总注,俾若文若义,悉得解了也。是则尔雅为解义之初步,而四书乃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也。

《尔雅》所训释的,是诸经的总注,使得无论文字义理,全都得以明解。所以《尔雅》是解义的初步,而《四书》是从始至终的总持法门。

再进而谈其要义,则明德为本。而明其明德,又为从凡至圣,以人合天之关键。能明其明德,则内圣外王之道备矣。然欲明其明德,必须格去人欲之物,令净尽无余。庶即心本具之真知,彻底圆彰。

再进一步谈论其中的要义,就是以明德为本。而彰明我们人人本具的光明正大之性德,又是从凡夫到圣人,将人事顺合天道的关键。能够彰明我们光明正大的性德,那么内圣外王的法道就具备了。然而想要使其彰明,必须格除人的私欲,令私欲净除究尽。使得即心本具的真知,彻底圆满彰显(即格物致知而明明德)。

而读书之能事,只在此几希间了耳。何等直捷,何等痛快。方知人皆可以为尧舜,夫妇之愚可以与知与能,乃真语实语。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故也。

而读书所能(达到)之事,就是在这细微之处(格除私欲,显明良知,彰明性德)用功并实现的啊! (与通过穷尽天下事物之理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才算格物致知相比,格除私欲恢复本有的良知)是何等直捷,何等痛快。这样我们就知道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愚昧的男女可以知道并实行圣人之道,这是真实的话。因为人同此心(人人都本具有良知,却被私欲所蒙蔽而不得显现受用),心同此理(去私欲,复良知,即得受用)的缘故。

欲世道人心,转乱为治,反浇为淳,舍此则无术矣。不知施子唐子,以予言为然也否乎。然此且就世间法论,切勿谬谓并出世间法论也。至嘱至嘱。

想使世道人心,转危乱为大治,反浇薄为淳厚,舍弃这些圣人之道,就没有其它办法了。不知施肇曾、唐文治,认为我的话对吗?然而这只是就世间法而言(舍弃圣贤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法,则其他世间法均无能为力),千万不要误会,以为此言也包括出世间法(佛法广大透彻,因果昭彰,较儒道之劝人背恶向善,安世淑民之功多多矣。重视儒学的同时更应重视佛法)。这是我恳切的嘱咐。注:【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其形成过程为:汉 立《诗》《书》《易》《礼》《春秋》于学官,为五经; 唐 加《周礼》《仪礼》《公羊》《谷梁》为九经;至 开成 间刻石国子学,又加《孝经》《论语》《尔雅》为十二经;宋 复增《孟子》,因有十三经之称。以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诫神勿享肉食序(代安徽黟县卢智睿居士作)

谨按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由罪福因缘,轮回六道。若不力修戒定慧,以期断尽贪瞋痴。及生信发愿,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则无由出离。

按照佛所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由于罪福因缘,轮回六道。如果不努力修习戒定慧,以期断尽贪瞋痴。以及生信发愿,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办法出离。

是则我与水陆飞行,及六道一切众生,从无始来,无不各各彼此互为父母兄弟妻妾儿女朋友亲戚。无不各于未来,得闻佛法,修戒定慧,断尽烦惑,圆成佛道。

所以,我与水陆飞行,以及六道一切众生,从无始来,无不各各彼此互相成为父母、兄弟、妻妾、儿女、朋友、亲戚。无不各在未来,得闻佛法,修戒定慧,断尽烦惑,圆成佛道。

以故如来敕诸弟子,戒杀放生,勿食诸肉。然世俗迷情,皆以肉食为敬。而不知其为自他同种恶因,致使将来必受恶报也。

所以如来敕教诸弟子,戒杀放生,不要吃众生肉。然而世俗的迷惑凡情,都以为用肉食(祭祀鬼神)是尊敬。而不知道这样做使自他同种恶因,致使将来必受恶报啊!

我今已知食肉过患,岂忍任彼一乡之人,犹执迷情,以罪业因缘之肉食,累及尊神乎。又恐尊神未能详知所以,或生瞋怒,降以灾祸。则乡人之迷情更甚,致令乡人与尊神将来之恶报更深更大,而不易消灭也。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吃肉的过患,哪里忍心随任家乡人民,还执着迷情,以罪业因缘的肉食,来连累我们尊敬的神只呢?又恐怕尊神没能详细知道所以然,或者生起瞋怒,降下灾祸。那么乡人的迷情更加严重,致使乡人与尊神将来的恶报更深更大,而不容易消灭。

是故特将如来所说之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敬化尊炉。庶得上体佛慈,下悯愚诚。爱惜物命,不享肉食之祭。凡用素者,则锡之福祉。若用荤者,即示以祸殃。

所以,特别将如来所说的《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恭敬的焚化在香炉中。使得尊神向上体察佛陀大慈,向下怜悯凡夫愚诚。爱惜众生之命,不享鱼肉的祭祀。凡是用素食祭祀的,就恩赐以福祉。如果用荤食祭祀,就警示给他祸殃。

俾一乡之人,同感尊神聪明正直,好生恶杀之德。庶可普扇慈风,以培菩提之道本。挽回劫运,共乐太平于无既也。恳祈明察,则乡人幸甚,国家幸甚。

使得一乡人民,同感尊神的聪明正直,好生恶杀的品德。才可以普遍扇播佛陀慈风,来培植菩提的道本。挽回劫运,共享太平于无穷啊!恳祈尊神明察,那么乡人非常庆幸,国家非常庆幸。扬州普照寺同戒录序

如来大法,普被九界。上圣下凡,咸资钧陶。虽法门无量,不易悉说。而总举大纲,维戒定慧。

如来大法,普被九界。上至圣贤下至凡愚,全都蒙受熏陶成就。虽然法门无量,不容易全部都说。而总举大纲,就是戒定慧。

良以入道之要,初则以戒执身,次则以定静虑,次则以慧破惑。由是得以断五住之烦惑,证三德之秘藏。故楞严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实在因为入道的要门,最初就是以戒约束身行,其次以定澄静思虑,再其次以慧破除烦惑。由此得以断除五住烦惑,证得三德秘藏。所以《楞严经》说:“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此之三法,如鼎三足,若缺其一,便难安立。说虽有三,修在一心。以无定慧之戒,非出世之戒。无戒慧之定,非出世之定。无戒定之慧,非出世之慧。是知三法,原是一法。其言三者,以宏扬者注重为名,及修证者获益判义耳。

戒定慧三法,如鼎炉的三足,如果缺少一足,就很难安立。说起来虽然有三法,修起来在于一心。因为没有定慧的戒,不是出世间的戒律。没有戒慧的定,不是出世间的禅定。没有戒定的慧,不是出世间的般若慧。所以要知道这三法,原本就是一法。之所以说三法,是因为宏扬者侧重名相,以及修证者能以获益来判定其义罢了。

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又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可知戒之一法,统摄诸法。以故知识宏扬,学人修持,莫不以戒为先务焉。

《梵网经》说:“ 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 又说:“ 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 可知这个戒法,统摄一切法。所以,大善知识宏扬戒法,学道之人,修持戒法,没有不是以戒作为首要事务的。

普照寺者,道清老人所开建也。老人示生四川,年方弱冠,即厌尘劳,遂诣峨眉山华严顶出家,随即受戒。乃穷参力究,发明心要。欲遍参诸方,开扩心地。经过扬州,为徐凝门外永镇乡绅士所识,遂请住持该处之太阳宫小庙。

普照寺,是道清老人所开创建立的。老人出生在四川省,在少年时代,就厌弃尘劳,于是到峨眉山华严顶出家,随即受具足戒。于是竭力参究自性,阐发显明心要。想要周遍参访诸方的善知识,来开扩心地。经过扬州,为徐凝门外永镇乡的绅士所赏识,于是请他住持当地的太阳宫小庙。

老人察知可建道场,宿缘有在,故允许之。系前清光绪元年也。于是遍募十方,开拓基址,佛殿经楼,杰出云表。

老人观察知道,小庙可以建成大道场,有宿世的因缘在,所以允许答应,这是在前清光绪元年。老人于是周遍募集十方信施,开拓地基房址,大佛殿、藏经楼,巍峨耸立,超出云外。

凡丛林所应有,行道所必需者,无不备足。从兹冬禅夏讲,大启度门。善士达人,悉相依止。

凡是丛林所应该有的,行道所必需具备的,没有不备足的。从此,冬季坐禅,夏季讲经,大启度生之门。善士达人,全都来依止。

至二十二年,入都请经,得蒙俞允,及敕赐普照禅寺之额,实为莫大之幸。即于是冬,开坛传戒,以报国恩而祈民福。

到了光绪二十二年,到京都请大藏经,得蒙主上应允,以及敕赐普照禅寺的寺额,实在是莫大的荣幸。就在这一年的冬季,开坛传戒,以报国恩而祈祷人民幸福。

迄至民国五年,凡五开戒坛,三启讲筵。而常时修持,虽则禅净并行,而尤注重于净土焉。

到了民国五年,一共五次开坛传戒,三次开启讲经法会。而平常的修持,虽然是禅宗净土一并行持,而尤其注重在净土法门。

迨至八年,年已八十有四矣。因示寂以归极乐,与海会圣众,亲炙弥陀,以证无量光寿耳。

到了民国八年,老人已经有八十四岁。圆寂归于极乐世界,与莲池海会圣众,亲受阿弥陀佛教诲,以证得无量光寿。

其得法剃度弟子甚多。爰有高足,厥名稻香,与(光)谊属莫逆。欲于今冬,出龛起塔。乃于九月十五日开坛传戒,至冬月初八日圆满,以报佛恩而资师冥福,命(光)序之。

他得法剃度的弟子很多。有一位高足,名为稻香,与我属于莫逆之交。想要在今年冬天,出棺龛,建灵塔。从九月十五日开坛传戒,到十月初八日圆满,以报答佛恩而资助先师的冥福,请我写个序。

(光)惟佛教以孝为本。故梵网经云,孝名为戒,亦名制止,孝顺至道之法。夫依教奉行,方名为孝。能依教奉行,则凡佛所得者,己悉得之。

我认为,佛教是以孝为本。所以《梵网经》中说:“ 孝名为戒,亦名制止,孝顺至道之法。” 依教奉行,方才名为孝。能够依教奉行,那么凡是佛所得到的,自己全都能得到。

则即烦恼以成菩提,即生死以证涅盘。方可不辜佛化,不负己灵。为出格之丈夫,作如来之真子矣。

那么即烦恼而成菩提,即生死而证涅盘。方才不辜负佛陀的教化,不辜负自己的性灵。为杰出的大丈夫,作如来的真弟子啊!

若不依教奉行,则袈裟之下,失却人身,三途恶道之苦,穷劫未能尽说也。愿受戒诸佛子,各各勉旃。

如果不依教奉行,那么袈裟之下,失去人身,三途恶道的痛苦,穷劫不能说尽啊!祈愿受戒的诸佛子,各自勉励。

注:【五住地】(名数)根本之烦恼,能生枝末之烦恼,故名住地。住地之烦恼有五种:一、见一处住地,身见等三界之见惑,入见道时断于一处,故曰见一处。二、欲爱住地,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重,故表爱之名。三、色爱住地,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最重,故独表爱之名。四、有爱住地,无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最重,故表爱之名。有爱之有为生死之义,无色界之爱于生死之果报,为爱着之最终者,故名有爱。五、无明住地,三界一切之无明也,无明为痴闇之心体,无慧明者,是为一切烦恼之根本,故别立一住。

【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是佛常住不灭的法性身无不周遍;般若德是佛的智慧无量无边;解脱德是佛所证得的最胜妙法,能够化度一切众生而自在无碍。重刻水陆仪轨序

甚矣佛恩之广大周遍,而靡有孑遗也。初成正觉,说所证法。唯法身大士,方能与会。人天凡小,不见不闻。

太伟大了啊!佛恩的广大周遍,而没有遗漏者。佛最初成等正觉,宣说所证大法。唯有法身大士,方才能够领会。人天凡夫小乘,看不见,听不到。

于是为实施权,寝大用小。随顺机宜,循循善诱。待其已断烦惑,已证真谛。然后种种弹斥,多方淘汰。

于是为宣扬实教,而施设权教,息大法而用小法。随顺众生根机所宜,循循善诱。等待众生已经断除烦惑,已经证得真谛。然后用种种批评和斥责,加以冶炼。

俾其发大心而冀佛果,不住法而修万行。迨至根机已熟,则会三归一,开权显实。普授作佛之记,大畅出世本怀。从兹了知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人皆是佛子,而无复自甘退屈矣。

使众生发大心而希求佛果,不住着一法而修六度万行。等到众生根机已熟,则会三乘归于一乘,开权教,显实义。都授以成佛之记,彻底实现出世初衷。从此了知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人都是佛子,而不再自我甘心退缩委屈了。

又复悯彼自力劣弱,现在断难了脱者,特开净土法门,令其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其有罪障深重,定业不易转移者,大启秘密观道,使彼承三密力,灭尽无余。

又怜悯众生自己的力量太劣弱,当生决定很难了脱生死轮回,特别开启净土法门,令众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其中有罪障深重,定业不易转移的,大启秘密观法之道,使众生承身口意三密之力,灭尽罪障。

然此二法,乃凡圣同修之道,成始成终之法。以其偏显业系凡夫,顿获胜益,作如是说。实则十方三世诸佛,莫不由此以圆成佛道,莫不由此以普度群萌也。

然而这显密二个法门,是凡圣同修之道,从始至终的方法。因为观道忏法偏重显示罪业系缚的凡夫,顿时获得殊胜的利益,作如是宣说。实际十方三世诸佛,没有不由此而圆成佛道,没有不由此而普度群萌的。

迨至法流震旦,梁武御极。由高僧以示梦,俾普度夫含灵。因兹备览大藏,制斯仪轨。自是流通,以至今日。

等到佛法流传到东土,梁武帝做了皇帝。由高僧托梦给他,使他普度一切含灵。因此通读大藏经,然后制作水陆仪轨。从此流通世间,以至到今天。

溯其原始,则以无量威德陀罗尼而为发起。究其纂述,与其修设,则一代时教一切诸法,无不备举而读诵修持焉。故其法门广大,利益宏深。不但使六道凡夫,顿脱业缚。亦兼令三乘圣人,速证菩提。

追溯其源头,是以无量威德陀罗尼 (瑜伽施食) 而作为发起。研究其中的编纂着述,以及其中设定的内容,那么一代时教,一切诸法,没有不推举而加以读诵修持的(因为该仪轨圆满至善)。所以这个法门广大,利益宏深。不但使得六道凡夫,顿时解脱罪业系缚。也可使三乘圣人,快速证得菩提。

然人能宏道,诚堪契真。若请法斋主,与作法诸师,各皆竭诚尽敬,则其利益,非言所宣。

然而人能宏道,诚敬才堪能契入真理。如果请法的斋主,与作法的诸位法师,各自都竭尽虔诚恭敬,那么这个利益,不是语言所能宣说的。

譬如春回大地,草木悉荷生成。月丽中天,江河各现影像。故得当人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先亡咸生净土,所求无不遂意。并令历劫怨亲,法界含识,同沐三宝恩光,共结菩提缘种。

譬如春回大地,草木全都因此而生长。月在高空,江河各自显现出月影。所以能使当事人业消智朗,障尽福增。先祖亡灵全都往生净土,所求无不遂意。并令历劫怨亲,法界含识。同沐三宝恩光,共结菩提缘种。

若斋主不诚,则出钱之功德有限,慢法之罪过无穷。僧众不诚,则是鼓橐 (tuo ) 龠 (yuè ) 以为经,交杵 (chu ) 碓 (dui ) 以成礼。

如果斋主不诚敬,那么出钱的功德有限,轻慢佛法的罪过无穷。僧众不诚心,就是鼓动风箱当作诵经,交击舂捣当作礼拜。

于三宝龙天降临之际,作卤莽灭裂塞责之行。其不至罪山耸峙,福海干枯,生罹灾祸,死受谴谪者,何可得也。

在三宝龙天降临之际,作草率粗疏,敷衍了事的行为。这样想不招至罪业如山耸峙,福德如海干枯,活着遭遇灾祸,死后受到贬降,怎么可能呢?

此书杭垣之板,模糊不堪。天童虽刻,亦难普及。以故维扬万寿寂公,宝轮裕公等。募资重刻,以冀广传。令光纪其年月,故略述原委,与其利弊。俾从事此法者,唯得其益,不受其损。则佛圣欢喜,而福慧二俱增崇矣。愿修法者,其各勉旃。

这部书的杭州板,很是模糊。天童寺虽然有刻,也很难普及。所以扬州万寿寺的寂山老和尚,扬州宝轮寺法裕长老等人。募资重刻,希望广泛流传。令我纪述其中年月,所以大略叙述缘由始末,与其中的利弊。使得从事修持这个法门的人,只得到修法的利益,不受到败法的损害。那么佛陀圣者欢喜,而福德智慧都会增长啊!祈愿修法的人,各自勉励。新昌大佛寺修筑放生池募缘序

儒者以忠恕胞与为怀,必须推己及人,以至于物,方有实际。释氏以慈悲济度为事,是故悯诸物类,皆具佛性,欲行救援。无奈世人杀生食肉,相习成风,不知其非。致使生生世世,展转互杀,了无已时,可不哀哉。

儒家学者以尽忠、仁恕、泛爱为怀,必须推己及人,以至推广到一切万物,方才有实效。佛教以慈悲济度为事务,所以怜悯一切众生,都具佛性,想要救援。无奈世人杀生吃肉,互相沿袭成为风俗,不知道这是错的。致使生生世世,展转互相杀害,没有停止的时候,能不悲哀吗?

须知人与物类,同此血肉之躯,同此灵知之性,同生于天地之间。但以彼此宿世罪福不同,致使今生形质灵蠢各异。

必须知道人与一切众生,同样是血肉之躯,同样有灵知的心性,同样生长在天地之间。只是因为彼此宿世的罪福不同,致使今生的身形禀质或灵敏、或愚蠢,各有差异。

以我之强,陵彼之弱。以彼之肉,充我之腹。快心乐意,谓为福报。而不知其福力一尽,业报现前。堕彼异类,受人杀戮时。则身不能敌,口不能言。中心忧惧痛楚,方知食肉之事,为大罪过。

以我的强大,欺陵它的弱小。以它的血肉,来填我的口腹,让我快心乐意,认为这是福报。而不知道这个福力一旦享尽,业报现前。堕到畜生类,受人杀戮的时候。就身体不能反抗,口里不能说话。心中忧愁恐惧痛楚,才知道吃肉这件事,是大罪过。

食肉之人,为真罗刹。虽欲不令人杀而食之,不可得也。故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又况多劫以来,更互相生。既无道力以行救济,忍使彼受刀砧极苦,我享口舌滋味乎。

吃肉的人,是真罗刹。虽然想要不让人杀死吃掉,也不可能了!所以《楞严经》中说:“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 又何况多生多劫以来,还彼此相生。既然自己没有道力来施行救济,难道还忍心让它遭受刀板宰杀的极苦,而自己却享受口舌的滋味吗?

入楞伽经,世尊种种呵斥食肉。有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凡诸杀生食肉之人,若念及此,当即怵然惊,憬然悟。宁可自杀,不能杀一切物矣。

《入楞伽经》中,世尊种种呵斥吃肉之事。其中说到:“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 凡是一切杀生吃肉的人,如果想到这,应当立即惊惧,幡然醒悟。宁可杀自己,也不能杀一切众生啊!

新昌有山,名曰石城,即山凿龛,及弥勒百尺大像。乃齐僧护,僧淑,梁僧佑,三师所造者。相好庄严,妙无伦媲 (pi ) 。

浙江新昌县有一座山,名为石城山,随山势而开凿佛龛,以及弥勒佛百尺高的大像。这是南朝齐朝的僧护、僧淑和南朝梁朝的僧佑三位法师所造。相好庄严,妙无伦比。

其寺为天台西门,智者大师入灭于此。盖欲表前继灵山,后辅龙华也。大师一生,随机说法,尤加意于放生。

大佛寺为天台山西门,智者大师在此处入灭。大概是想要表达,向前继承灵山法脉,向后辅佐龙华三会吧!智者大师一生,随机说法,尤其注重放生。

以台民多业渔捕,乃以衬 (chèn ) 施,买渔簄 (hu ) 一所,为放生池。兼为彼讲金光明经。渔者闻法,皆好生去杀。遂各舍江溪簄梁,六十三所,周三百余里,俱作放生法池。

因为天台地区的人民大多是捕渔为业,于是将信徒供养自己的钱财,买了一所网鱼的水域,作为放生池。又为他们讲《金光明经》。捕渔的人听闻佛法,全都喜好放生,远离杀生。于是各各施舍江溪中的堤坝渔网,共六十三处,方圆三百多里,全都作为放生池。

有偷捕者,则立即得祸,至唐时尚然。而世远人亡,法残禁弛。遂致大佛寺外之池,亦为渔捕之所矣。

有偷偷捕鱼的,就立即遭受灾祸,到了唐朝时,仍然还是如此。但是世代久远,智人亡故,法事残败,禁令松弛。于是致使大佛寺外面的放生池,也成为捕渔的处所了。

马契慈居士,景仰僧护,僧淑,僧佑,智者之懿德殊勋。欲使同人,以及水陆空行一切物类,各得同尽天年,同生极乐,将来同预龙华三会。特呈宪严禁,勒其示文,冀垂永久。

马契慈居士,景仰僧护、僧淑、僧佑、智者大师的美德功勋。想要使大家,以及水陆空行一切众生,各自得以同样享尽自然的寿命,共同往生极乐世界,将来共同参预龙华三会。特地制定规约严禁盗捕,并勒石铭刻规约条文,希望能流垂永久。

然池久未浚,淤泥充满。兼须外筑围墙,以防盗捕。又须造桥修闸,建亭铺路。岂特徒壮观瞻,实欲来礼佛者,触境舒怀,上契佛心。庶可消除天灾人祸,于不知不觉中。

然而放生池很久没有浚通了,充满淤泥。又必须在外面筑一道围墙,以防止盗捕。又必须造桥修闸,建亭铺路。这哪里只是特意来提升观赏,实在是想使进来礼佛的人,接触这个环境,舒畅心怀,上契佛心。在这不知不觉之中,可以消除天灾人祸啊。

但以工程浩大,不得不募诸十方官绅士商,以及一切善信也。恳祈各发生佛同体,物我不二之心。共出净资,俾观厥成。则其功德,当与十方虚空同一寿量矣。

但因为工程浩大,不得不向十方官绅士商,以及一切善信来募资。恳祈各各发起众生与佛陀同体,动物与我不二之心。共同捐出清净资财,使得这些大观可以成就。那么这个功德,应当与十方虚空,同样的寿量啊!金山江天禅寺传戒序

如来以三事故,令正法久住于世,众生悉蒙度脱。三事者何,曰戒定慧。以众生一向背觉合尘,轮回六道。今欲令其背尘合觉,趣证涅盘。

如来以三桩事,令正法久住于世间,众生全都得蒙度脱。哪三桩事呢?就是戒定慧。因为众生一向背觉合尘,轮回六道。现今想使众生背尘合觉,趣证涅盘。

非戒则无所束缚,必至随逐尘境,起惑造业。非定则识波奔涌,何能心无所住。非慧则本具之真心何由彻证,幻起之妄惑何由顿灭。

没有戒,就无所束缚,必会随逐六尘境界,起惑造业。没有定,就识海波涛奔涌,哪能心无所住。没有慧,那么本具真心,没有办法彻底证得,幻起的虚妄之惑,哪有办法立刻灭除。

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须知此三,全三即一,全一即三。切勿谓戒但为定慧之初基而已。

所以《楞严经》中说:“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必须知道这三法,全体三法,即是一法,全体一法,即是三法。千万不要认为,戒只是定慧的初基而已。

夫律仪戒,执身不作,可云初基。而定共戒,执心不起。道共戒,业尽情空,真穷智朗。岂非定慧之全体大用,何得唯以初基视之。

律仪戒,约束身体不作恶,可以说这是最初基础。而定共戒,约束恶心不起。道共戒,业尽情空,真穷智朗。难道不是定慧的全体大用,怎么能够只以最初的基础来看待戒律呢?

然定共道共,仍以律仪而为本体。但以持戒功用浅深,而立此二名,初非另有所说之戒本也。

然而定共戒、道共戒,还是以律仪戒作为本体。只是以持戒功用的浅深,而建立这二个名称,不是另外有与律仪戒不同的戒本。

世人每以律仪为论,致不知如来制戒大意者,或藐视之。而真戒真定真慧,无从闻熏而冀及,为可叹也。

世间人每每只以外相可见的律仪来看戒律,以致不知道如来制戒深意,或者加以轻视。而真戒、真定、真慧,就没办法听闻熏修而祈望得到了,实在可叹啊!

然如来法道,弘范十界。虽宏法大士,各皆三学圆明,而门庭建立,不能不各有专主。或专主于止作持犯,则为律。或专主于修观讲演,则为教。或专主于参究本来,以期彻悟,则为宗。

然而如来法道,弘范十法界。虽然宏法的大菩萨们,都是戒定慧三学圆明,而门派的建立,则不能不各自有所专一注重。有的侧重于止持作持,止犯作犯,这是律宗。有的专一注重于修习止观,讲演教法,这是天台贤首等教。还有的专一注重于参究本来面目,以期彻底开悟,这是禅宗。

宗名教外别传,律教乃教内真传。言别传者,欲人于言外见本体也。非谓宗迥出于教理之外也。

禅宗名为教外别传,律教是教内真传。说别传,是想令人在言语之外而见到本体。不是说禅宗远超出在教理之外。

试观世尊拈华,迦叶微笑。本地风光,彻底显露。了此,则尽世间所有形形色色,无非世尊所拈之华,无不令人彻见自己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况如来金口所说之无上妙法,便非此华,便不能令人亲见本来面目耶。

看看世尊拈华,迦叶微笑。本地风光,彻底显露。明了这个道理,那么尽世间所有的形形色色,无非都是世尊所拈之华,无不是令人彻见自己父母未生前之本来面目。何况如来金口所说的无上妙法,就不是花,就不能令人亲见本来面目吗?

而人天百万,纵见世尊拈华,悉皆罔措。亦如骑牛觅牛,了不可得。若知直下便是,则多少现成,多少省力。由其迷不知返,如演若之头,无端狂走。衣里之珠,枉受贫穷。为可哀也。

而法会中的百万人天众生,纵然见到世尊拈华,全都罔然不知所措。也如同骑着牛而到处寻牛,了不可得。如果知道当下便是(本来面目),那么这是多么现成,多么省力!但由于众生迷不知返,如演若达多迷失自己的头,无故颠狂奔走。自己衣中有明珠,而枉受贫穷。实在悲哀啊!

须知律也教也宗也,此三者全,方可以续佛慧命,传佛法道。若或有缺,则便不足以上证无上菩提,下度一切含识矣。

必须知道,戒律,教下、禅宗,这三法具全,才可以续佛慧命,传佛法道。如果其中有缺,就不足以上证无上菩提,下度一切含识啊!

卢舍那佛,以戒为体。以恶无不尽名净,善无不圆名满。断恶修善,乃止作二持也。是律为佛身,教为佛语,宗为佛心。心语身三,决难分裂,决难互缺。否则只翼难飞,单轮莫运。欲自利利他,便难如愿矣。

圆满报身卢舍那佛,以戒为体。以恶没有不尽除的,名为净,善没有不圆满的,名为满。断恶修善,就是止作二持。所以戒律为佛身,教下为佛语,禅宗为佛心。心语身三,决定很难分开,决定很难缺少一个。否则只有一只翅膀难以高飞,只有一个车轮不能运行。想要自利利他,就很难如愿了。

金山,乃千余年来着名道场。虽圆修三法,而注重于宗。故古今来于此大彻大悟者,不胜其多。每间数年,必传一次戒。一以继先佛之洪规,一以作后学之懿范。退居青公,住持融公,乃数十年前之故友。

金山江天禅寺,是一千多年的着名道场。虽然圆修律、教、禅三法,而侧重在禅宗。所以古往今来,在此寺大彻大悟的人,非常多。每隔几年,必定传一次戒。一方面,是继延佛陀的洪规,一方面,是作后学的懿范。退居方丈青权印开老人,住持融通印澈老和尚,是我几十年前的老友。

今秋至山观光,二公款留信宿。因言此间常住,明年拟欲传戒。命光作序,以发挥其义。光于宗于教于律,皆无心得,何能不负所嘱。但以平日闻于佛祖古德,而鄙见所领会者,撮略言之,以塞其责。

今年秋天到金山江天寺观光,二位老和尚款留招待二三天。因此说到常住,明年打算传戒。请我写个序,来发挥其中的义旨。我对于禅宗、教下、戒律,都没有心得,哪能不负嘱托。只是以平日从佛陀祖师古德那里听到的,我的心中所领会的,大略说说,来搪塞这个责任。

遗教经云,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佛遗教经》中说:“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 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若能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又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

《梵网经》中说:“ 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若能如是信,戒品已具足。” 又说:“ 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

愿受戒诸佛子,各各自知自己本来是佛。以迷背故,反承此佛性功德力,轮回六道,受诸极苦。如转轮圣王,梦作蚁子,寻膻阶下,自顾藐小。而床上王体,依旧不失。及至于醒,方知幻作蚁形,了无实体。

祈愿受戒的诸位佛子,各各自知自己本来是佛。因为迷惑背离的缘故,反而承着这个佛性的功德力,轮回六道,受诸极苦。如同转轮圣王,梦到自己变成蚂蚁,在台阶下面寻找食物膻味,自己看自己很藐小。而床蹋上的王体,依旧没有失去。等到醒来,方才知道是梦中变蚂蚁的形体,没有真实的本体。

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佛本是而未成,业原无而妄造。高推圣境,甘处凡愚。独让释迦世尊,为一雄猛丈夫,岂不大可哀哉。

一切众生,也是如此。本来是佛,而未成佛,业原本没有,而错妄造作。高高推崇圣境,甘心自处凡愚。独让释迦世尊,成为一代雄猛大丈夫,岂不是大可悲哀吗?

倘受戒诸佛子,各各勉旃。则不但不负融公传戒一番婆心,亦可慰如来出世制戒一番圣意也已。

倘若受戒的诸位佛子,各自勉励。那么不但不辜负融通老人传戒的一番婆心,也可以安慰如来出世制戒的一番圣意啊!鄞县至邱隘镇修诸桥梁征信录序

喜欢印光法师白语解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印光法师白语解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少年战歌修仙:开局从药童开始离谱!都无敌了,女帝让我吃软饭凰娇全球末世,旅行青蛙帮我囤物资十级文明快穿:冰冷男主每天被小反派诱撩嫌弃宇智波?我宇智波不玩了从丧尸开始,我有神笔称霸宇宙逆天狂妃:杠上冷邪冰帝赵平安齐天娇神秘老公,晚上见!来自蓝星的乐子人统域万道,影凌密钥大神你人设崩了天王的专属恋人:独家宝贝火葬场女工日记(2)三界血歌猎宝妙手天医之锦绣医女
经典收藏总裁他白天冰冷冷,晚上要奶娃开局洪荒,看我如何傲游诸天诡秘:迷雾城修仙世界的巫师木叶之绝世无双仙为仆,帝为奴,满宗弟子皆离谱异能双雄:闪耀寻光路快穿之行路迟迟第九峰主洛兰领主地球疯狗出笼记漫步在万界星空斗罗大陆3龙王传说稻星一成为文明引神决从剑宗杂役开始签到成为无敌剑仙程序员转行去修仙叫我无名崩坏星河骷髅主宰
最近更新拜师云霄百年,你告诉我这是封神生杀论道录玄幻大陆之热血爱恋天塌了,龙门在此诸界幻梦混沌劫起最初的奥术师僵约:他就是个该溜子!我的侍女是绝色天骄合欢宗极品鼎炉,开局被圣女俘虏华娱从男模开始重生之我的金手指是无敌的一入都市便成最强修仙者古今双穿小子混京都穿越修真:乱天穹万界主宰悟性太高我全能谁教你这么修仙的我屠杀妻子全族,被她追杀七百年噩梦使徒从婴儿开始强化词条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印光法师白语解 我想签约 - 印光法师白语解txt下载 - 印光法师白语解最新章节 - 印光法师白语解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