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脑子里“轰”的一声,尘封多年的记忆瞬间被唤醒——上世纪九十年代,铁路沿线通讯中断,他们这些老铁路工人可不就是靠着“敲轨传令”来传递紧急信息的吗?
他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得差点儿跳起来:“老陈!这他娘的跟‘敲轨’是一个道理啊!都是靠震动!好小子,真是活学活用,返璞归真啊!”他顾不上跟陈立群多说,一溜烟儿跑回自己家,在堆满了各种老旧工具和零件的储藏室里,翻箱倒柜,终于从一个布满灰尘的木箱里,找到了一本已经泛黄的《轨道力学信号手册》。
这玩意儿,估计现在博物馆都难找了!
老刘的指尖颤抖着翻开手册,果然,里面记载着一套基于谐波共振的编码表。
他像个老顽童一样,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连夜动手,按照现代材料的特性,结合手册里的编码表,改良设计出了一款全新的、可用普通电池驱动的“震频盒”。
这东西,小巧又皮实,完全就是为偏远地区量身定制的!
几天后,一批又一批的“震频盒”,通过他熟悉的物流渠道,悄无声息地被送往了全国各地那些没有网络、没有信号的偏远站点,带着一份老铁路人的执着和一份对新技术的期盼。
这老头儿啊,真让人佩服!
与此同时,在贵州黔东南的苗族寨子里,周晓梅也收到了洛阳寄来的第一批“震频盒”。
她抚摸着这小巧却充满力量的装置,心里头那股子暖意,真是比任何热茶都要熨帖。
她早就琢磨着怎么在夜晚雷暴来临前,给村民们更有效的预警。
现在,这“震频盒”简直就是上天派来的及时雨啊!
她立刻着手,将“震频和”巧妙地融入了鼓楼气象站的预警系统。
周晓梅设计了一套非常贴心的夜间应急方案:当气象主控机监测到雷暴即将爆发时,它会自动发出特定的震动信号,通过无线模块传输到每个村民床头的木匣子里。
不同的震动模式,代表着不同的危险等级:轻微的颤动是“注意”,急促的连击是“准备转移”,而持续的剧烈震动,那就是“立即撤离”!
首夜测试,村子里几乎所有人家都安装了这套系统。
夜里,山雨欲来风满楼,雷声轰鸣,闪电划破夜空。
然而,在震动盒的提醒下,全村无一人错过警报!
那些平时听力不太好的老人,也都能及时地感知到危险的到来,纷纷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
更让周晓梅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几位老年村民过来,拉着她的手,用带着苗乡口音的普通话,感激地说:“周老师,这震动比铃声好!梦里也能感觉到!”
那一刻,周晓梅的眼眶彻底红了。
是啊,铃声再响,也可能被睡梦缠绕,但那直接作用于身体的震动,却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提醒。
这不就是技术最应该有的样子吗?
她将这套充满人情味儿的预警系统,充满诗意地命名为“大地心跳协议”。
随后,她毫不犹豫地开放了这套系统的所有图纸,供所有人自由复制和改进。
她的心里明白,这种能“触及灵魂”的技术,就该像大地的脉搏一样,自由地流淌在每一个角落。
而千里之外的成都,“自力工坊”里,赵振邦在看到“大地心跳协议”的图纸和反馈报告后,整个人都像被电击了一下。
他猛地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大喊一声:“好!”他立刻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跨省联动测试。
他选取了五个全国各地,完全没有网络覆盖的偏远村落,同步启动了“震频和”阵列。
信号源,来自洛阳的“语音图书馆”——那正是吴志国最初留下“回声”的地方。
而这次传输的内容,不是复杂的指令,也不是深奥的理论,而是一段稚嫩的童声,朗读着《论语》的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七分钟后,奇迹发生了!
所有终端,也就是那五个村落里的“震频盒”,都准确无误地接收并还原了这股充满智慧和希望的震动序列。
当一段段被“翻译”出来的《论语》节选,通过当地的志愿者转述给村民们时,整个测试现场,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激动。
一名参与测试的盲童母亲,紧紧抱着她的孩子,泪水像泉涌般止不住。
她哽咽着说:“他第一次‘听’到了故事……第一次,用身体!”那不仅仅是简单的接收信息,那是一种隔着千山万水,连接心灵的奇妙体验啊!
赵振邦看到这一幕,心中所有的疑虑和疲惫,都在瞬间烟消云散。
他当场拍板,决定将“震频通信”技术,正式纳入“自力工坊”的标准应急包,成为未来紧急通信的标配之一。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脑海中浮现出无数被高山、河流、荒漠阻隔的村落,那里的人们,现在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重新连接起来。
他为这项技术,取了一个同样充满力量的名字——“无声之网”。
“无声之网”……我的天,这名字简直太贴切了!
这群人,就像一群无声的拓荒者,用最原始却又最有效的手段,在信息荒漠中,编织出了一张张坚韧的生命之网。
这可真是比任何高大上的技术都要让人心潮澎湃啊!
就在全国各地都在为“无声之网”的铺展开来而振奋不已时,藏西高原的林小满,却没有片刻的放松。
她站在村校门口,凛冽的寒风将她的发丝吹乱,却吹不散她眼底那份沉思。
阿旺的盒子,刘建国的震频盒,周晓梅的“大地心跳协议”,赵振邦的“无声之网”……这些看似独立的点,正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编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底层网络。
她感觉,这张网,正在以一种超乎想象的力量,将那些散落在民间的火种,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然而,光是连接还不够,她心里清楚,总有一些声音,是需要被“听见”的。
她正想得出神,目光无意中瞥向远方。
一辆墨绿色的吉普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着驶来,在村校门口停下。
驾驶座的车窗摇下,一张熟悉又带着风霜的脸露了出来,冲她笑了笑,然后从副驾驶座上,拿出了一个扁平的纸箱。
“林老师,您的快递。”哎呀,真是!
那辆墨绿色的吉普车简直像个救星一样,在这种节骨眼上出现,简直是电影里的情节嘛!
林小满的目光简直是黏在那快递箱子上了,心里头扑通扑通的,也不知道是期待还是紧张。
驾驶座的车窗摇下,一张熟悉的、带着风霜的脸露出来,冲她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点儿神秘兮兮的意味。
我跟你说,这种时候,直觉告诉我,这绝对不是什么普通的“双十一”包裹,肯定有大玄机!
只见那人从副驾驶座上,拿出了一个扁平的纸箱,小心翼翼地递了过来,嘴里还说着:“林老师,您的快递。”切,谁的快递会送到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还用这种古老的方式?
明摆着是在传递什么重要的东西嘛!
林小满接过箱子,手指刚触碰到粗糙的纸板,就觉得一股子异样的寒意从指尖蔓延开来。
打开一看,我的天!
里面竟然静静地躺着一块巴掌大小的金属片,表面泛着幽暗的光泽,上面密密麻麻地刻着一串串古老的藏文符码,那种沧桑感,仿佛穿越了千百年。
但更令人吃惊的是,金属片的背面,竟然焊接了一个指甲盖大小的微型震动片,旁边还露着两根细若发丝的导线,显然是某种高精密的改装。
这哪是什么普通快递,这简直是艺术品,是秘密武器好不好?!
她好奇心爆棚,手指忍不住轻轻触碰那块金属片。
瞬间!
一股微弱却又异常清晰的规律震颤,像电流一样,猝不及防地直冲她的脑海!
那不是杂乱无章的抖动,而是一种带着节奏、带着深意的脉冲。
林小满的眼睛一下子睁得老大,脑子里无数个念头疯狂地闪过,这震动模式……怎么听起来,不对,是“感觉”起来这么熟悉?!
她猛地闭上眼睛,全身的感知力都集中在指尖,反复感受,反复“解码”。
几秒钟后,她猛地吸了一口凉气!
“真正的网络,生于断联之处。”这几个字,带着一种冰冷的金属质感,却又像一道闪电般,直接劈开了她脑海中的迷雾!
我的老天爷啊!
这不就是楚墨公司早期研发日志里,那句她曾偶然读到过的密语吗?!
当时还觉得是楚墨那小子故弄玄虚,现在看来,这哪里是故弄玄虚,这分明是预言,是箴言啊!
她感觉自己的心脏都要跳出嗓子眼儿了!
一瞬间,所有的碎片都拼凑起来了!
阿旺的盒子,刘建国的震频盒,周晓梅的“大地心跳协议”,赵振邦的“无声之网”……这些看似各自为战的民间火种,原来一直都在同一条不为人知的“震动”线路上跳动着!
这条线路,从来就没有断过!
它只是……换了一种更原始、更本能、也更难以被干扰的方式,在呼吸,在蔓延,在传递着生生不息的信号!
我滴个神啊!
原来,大家都是这庞大网络里的一颗颗微小却至关重要的脉搏!
她几乎是颤抖着,将那块刻着古老符码、却又充满未来感的金属片,轻轻地递到了阿旺的手中。
少年那双明亮的眼睛,此刻正带着一丝不解和好奇地看着她。
林小满看着阿旺,看着他那与生俱来对震动的敏锐感知,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这孩子,生来就是为了这份使命吗?
她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也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期许,轻声对阿旺说:“现在,轮到你来告诉它,该怎么跳。”
喜欢港片:人在洪兴,开局被b哥暗杀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港片:人在洪兴,开局被b哥暗杀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