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三七南下疫区,范京墨北上戍边,范府似乎一下子空寂了许多。
留守京城的范茯苓,却在这份空寂中,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他争取来的西域商路上,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他并未满足于第一批货物带来的丰厚利润。
在仔细分析了慕容熙送来的西域物产清单和京城市场需求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不再仅仅做珍稀货物的二道贩子,而是要建立一条稳定、高效、并能持续产生高附加值的贸易链条。
他首先找到了范南星。
“哥,西域驼队运来的皮子品质极佳,但处理工艺粗糙,卖不上价。
你能不能设计几种更省力、处理效果更好的鞣制工具?
还有,他们盛产玉石,切割打磨全靠老师傅手感,效率低下,若有更精密的器械……”
范南星正沉迷于改进水车,闻言眼睛一亮,立刻被新挑战吸引,拍着胸脯保证尽快拿出设计图。
接着,范茯苓又寻到范夕颜。
“姐,西域的香料和植物色素很是特别,与你研制胭脂水粉或许能碰撞出新奇效果。
我让人送些样品给你,你看看能否研发出西域风情的‘胡妆’系列?
这在京城定是独一份。”
范夕颜本就热衷于创新,立刻兴致勃勃地开始研究,整日泡在她的夕颜阁工坊里调配新品。
同时,范茯苓亲自与范府麾下最老练的商队管事、账房们开会。
他摒弃了以往粗略的估算,引入了更精细的成本核算与利润预测模型,让习惯了“毛估估”的老账房们看得目瞪口呆。
他还制定了严格的货物验收标准、运输途中损耗的奖惩制度,以及针对商队成员的激励方案。
“少主……这,这是不是太严苛了些?”一位老管事犹豫道。
范茯苓坐在主位,年纪虽小,气势却不容置疑:“李管事,严苛方能出精品,明晰方可保长远。
西域商路是我们范府未来重要的财源,更是与慕容熙少主维系关系的纽带,不容有失。
诸位只要按章程办事,利润分成,我绝不会亏待大家。”
他的话语条理清晰,恩威并施,竟将一干老江湖治得服服帖帖。
当范南星设计的新式鞣制工具和玉石切割机图纸、以及范夕颜研发的“西域幻彩”系列胭脂样品摆在面前时,范茯苓知道,时机成熟了。
他亲自遴选货物,除了传统的丝绸、瓷器和茶叶,更带上了范南星的器械图纸、范夕颜的胭脂样品,以及大量由范朝颜绣庄提供的、融合了西域图案元素的精品绣品。
庞大的商队再次出发,这一次,目标明确,准备充分。
数月后,商队满载而归,带来的不仅是翻了几倍的利润,更是令人振奋的消息。
范南星的器械极大提升了西域皮货和玉石加工的效率和品质,慕容熙已决定在其辖地推广。
范夕颜的“西域幻彩”系列不仅在京城引起抢购,甚至反向输出西域,受到贵族女子的追捧。
范朝颜的融合绣品更是被当作最高级别的礼物,在西域诸部间流传。
范茯苓站在范府账房内,看着最新的账册,上面滚动的数字印证了他的成功。
他不再是那个因被兄长光环遮盖而心生嫉妒的别扭孩子,他是范茯苓,是手握一条黄金商路、能为家族带来巨大利益、甚至能影响两地手工业发展的商业新星。
他心中那份因优秀而不甘的执念,终于在实实在在的成就中,化为了沉稳的自信。
他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走的是一条独一无二、同样闪耀的道路。
---
就在范茯苓的商业版图顺利扩张之际,整个大庆朝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一桩三年一度的盛事上——科举殿试。
十一岁的范凌霄,已连夺解元、会元,如今站在了科举之路的最后一关,金銮殿上,直面天子策问。
消息早已传遍京城,十一岁的会元,本就是旷古奇闻,如今能否连中三元,创造史无前例的神话,成为了街头巷尾最热门的谈资。
有人期待,有人质疑,更有人暗中盼着这“神童”摔下云端。
殿试当日,紫宸殿内庄严肃穆。
范凌霄一身青色儒生袍,在一众或中年、或老迈的考生中,显得格外稚嫩,却也格外引人注目。
他身姿挺拔,面容沉静,那双清澈的眼眸中,没有紧张,只有一种洞悉一切的淡然。
皇帝谢子卓高坐龙椅,目光扫过殿下众考生,最后落在范凌霄身上,带着审视与期待。
他亲自出了策问题目,并非拘泥于经义,而是紧扣时局:“问:北境戎患,江南时疫,西域初定,国库虽丰而用度亦巨,当以何策,固本培元,使国朝长治久安?”
此题涉及时政、军事、经济、民生,极为宏大,考验的是学子真正的经世致用之才。
众考生皆凝神静思,有的引经据典,有的空谈仁义,有的则眉头紧锁,难以把握。
范凌霄略一沉吟,便提笔蘸墨,文思如泉涌,落笔如行云流水。
他并未堆砌辞藻,而是开门见山,条分缕析:
“针对北境,臣以为当练兵选将,巩固城防,同时可效仿西域慕容氏例,择边民中骁勇善战者,编练乡勇,给予田亩,战时为兵,平日为农,既可节省军费,亦可加深边防……”
“对于江南时疫,当设常平仓备灾,建立疾疫预警机制,汇集民间验方,编纂医典推广,并派太医定期至地方教授防治之法……”
“西域之定,重在羁縻与通商。
当维持与慕容氏之盟好,鼓励商旅,以其地之产补我之需,以其路通四方之利……”
“至于国库,开源节流并举。
开源者,鼓励工商,改良农具粮种,提升税赋效率;节流者,汰撤冗官冗兵,明晰预算,杜绝虚耗……”
他的策论,既有战略高度,又有具体措施,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更难得的是其中透露出的务实精神与开阔视野,完全不像一个十一岁少年所能及,倒像是浸淫朝政多年的能吏所为。
尤其是他提出的“乡勇戍边”、“疾疫预警”、“工商亦为国本”等观点,更是让在场不少老成持重的官员暗暗颔首。
皇帝越看,眼中赞赏之色越浓。
当读到“国之强弱,在德不在险,在民不在器,然无险不固,无器不利,无商不富,无农不稳,需德、险、器、商、农并举,方为万全之策”时,他忍不住轻轻拍了下御案,低声道:“好!”
阅卷、唱名、传胪……当内侍监那尖细而悠长的声音响彻大殿内外——“一甲第一名,范凌霄!”时,整个京城仿佛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震天的议论与惊叹!
十一岁!连中三元!大庆朝开国以来第一人!
“文曲星下凡!”、“范家麒麟儿!”赞誉之声如同潮水般涌向范府。
范凌霄身着状元红袍,帽插宫花,骑着御赐骏马,在万众瞩下游街夸官。
他面容依旧平静,只有眼底深处,闪过一丝与母亲柳清漪如出一辙的、了然的光芒。
他做到了,以最耀眼的方式,走上了母亲为他规划,也是他自己选择的仕途起点。
范府之内,柳清漪接到喜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凌霄的状元,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对她教育理念最有力的背书。
一个十一岁的状元,足以让所有质疑“因材施教”的人闭嘴。
范府双子,一商一文,皆已崭露头角,震撼天下。
《育儿师天降,携26子共谱华章》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才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才小说!
喜欢育儿师天降,携26子共谱华章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育儿师天降,携26子共谱华章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