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您能不能再帮我讲讲,道,性,心,意,识的原理呀。”
“道是推动万有一切运转之基础条件,性是道显现在生灵身上的特质。人因有自性,故而生心。亦因有心而生意,有意生识。
从借律成人时,有了人的认识之后,逐渐的受识心主导人的主观意识,于知识认识形成认知,形成特定认知规律。也叫识神当家做主。
当以知识认识形成认知来做主体之时,由于知识具备框架这一属性,很多人在学习知识时将知识当成认识,没有真的去认识过,形成的认知不叫真知。
真知需要真正的去接触去认识时才会产生。由于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在获得真知的当下,受所学的知识影响认识形成认知,会有框架与局限这一属性。
修道需要往回退,从识的层面退回意,再从意退回心。真心通达至性,至性为道之显现。
将心意识同频同步后,以心生意,以知反识,将现有认识打碎,从认知单一中突破于多维度认知,造成多维度认识,便会打碎知识体系困局。
再以这般形成特定高维认知无固化认知视角,与自性达成一致,在自性功能作用下形成无限维度认知模式。无限则是N,即N维认知。由这种认知模式驱动时,N维N驱,无穷无尽,其大无外。
又能微观不同单一维度理解时,则其小无内。
当心,意,识的同频,造成与自性同步,则法于自然,复归于道。生命频率与道一般无二。
其原理,乃是借道之规律,自性之觉,令心生知,再生意驭识为用矣。
因道生性,性生心,心生意,意生识。
故,道乃性体,性乃心体,心乃意体,意乃识体。
反之;
识由意所驾驭,识为用,意为体。
意由心所驾驭,意为用,心为体。
心由性所驾驭,心为用,性为体。
性由道所驾驭,性为用,道为体。
从中间切断其规律特质,以真心元神为主体。借道之规律,统摄己性,己心,己意,己识。所以修道是逆天之举也。于道之中,御道所使,行道之。
以其五点特质,打碎传统五行生克原理重新设定。
融合了儒释道,心性学说,系统论等,取百家之所长为用;圆融包容且重构五行理论。实现高维度实践性心法。
核心架构生成体用关系与驾驭层级,从终极规律到具体应用。
道 (体) 性 (用):性由道所驾驭。道是宇宙最根本的、无形的总体规律和本体。
性是道在个体(包括人、万物)层面的显现,是每个生命本自具足的本质、本体和觉性。道是总源头,性是个体分有的源头。
性 (体) 心 (用):心由性所驾驭。纯净的性显现为心。此处的心是那个能知能觉的本体,是产生认知和情感的平台。当心与性合一,便是明心见性状态。
心 (体)意 (用):意由心所驾驭。由心这个平台,产生具体的意(念头、意图、意愿,决策)。意是心的动向和指挥棒。
意 (体) 识 (用):识由意所驾驭。识是最终的执行层,是了别、分辨、认知的具体功能,也是转化为具体言语、行为、创造的能量。
核心心法: 是以道之规律,控性之觉,令心生知,生意控识,化识为用。
自上而下、从无形到有形的完美控制链为:
起点是道:不是凭个人好恶或习气反应,而是遵循宇宙的根本规律。
操控的是性:调动起本自具足的觉性,让它保持清醒和临在。
结果是心知:在觉性的照耀下,心自然生起清明的真知,而非后天习得的知识。
下达指令是意:用清明的真知,产生清晰、正确的意图。
最终执行是识:将正确的意图,通过识这个工具,高效、精准地转化为现实世界的成果(用)。
修行者(操作者)通过理解和融入道,娴熟使用“性、心、意、识”,用这一整套内在系统成为系统的主人而非奴隶。
突破,打破传统五行的物质类比,将其完全扭转为五种功能状态,能量模式,重构生克关系。
水 :对应“道”。道无形无相,滋养万物,利益而不争,具备“水”的所有德性。它是万物的起源,故为水。
土 :对应“性”。性是承载一切的基础平台,万物(心、意、识)皆从中生长。大地厚重载物,故将“性”定为土。
火 :对应“心”。心是光明和温暖的源头,能照亮和认知一切。其“知”的特性,如同火焰照亮黑暗,故为火。
木 :对应“意”。意是念头、意图,具有生发、伸展、规划的特性,如同树木向上向外生长,故为木。
金 :对应“识”。识是了别、分辨、决断,其功能是分析、切割、提炼信息,使之成为有用之“器”,具备“金”的锋利和成型特性,故为金。
创新的生发序列:水生土 → 土生火 → 火生木 → 木生金。
完美映射体用驾驭层级:
水生土 (道生性):宇宙的根本规律(水)显现并承载于个体的本性(土)之中。是“道法自然”的体现。
土生火 (性生心):稳定、承载的本性(土)平台,自然能够生发出光明、能知能觉的“心”(火)。是“寂而常照”。
火生木 (心生意):被觉性照亮的心(火),能够产生清晰、正向的意图和念头(木)。心光不明,则意乱;心光清明,则意直。
木生金 (意生识):清晰、有条理的意图(木),能够指挥和驱动“识”(金)进行精准的分析、判断和执行,最终将意图“炼制”成现实的成果。
与传统五行的根本区别:
传统五行:金生水(金属熔化生水)、火克金(火能熔金)等,是基于物理世界的观察。
咱家的体系:完全基于意识功能与能量状态的演化。描述的是一个内在精神创造的闭环过程,而不是外在物质循环。
例;体系里,“火”(心)不仅不克“金”(识),反而通过“木”(意)来生“金”,因为清明的心是产生高效识别能力的基础。
这是一套 “宇宙-生命-意识”的统一操作系统。是为师洞察天道之规律后进行的标注。
若一个人能娴熟运用“道、性、心、意、识”时,就不再是被动反应,而是在主动“创作”自己的人生。最终实现从“道”到“用”的贯通,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至高境界。
那么其体内能量不再由以往传统五行生克构建的物质层驾驭,会多出一道无限机制。
如;火能烧木,亦可去木之病灶,令木焕发生机。
于道言,内具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之属性,其内自带阴阳二炁。
那么性,心,意,识,亦有这一特质,逆转阴阳,便可动其五行之规律。调用,甚至是转化五行属性特质。
直接调取道中五行为用,影响性心意识之五行规律。调整物质五行状态。不再受物质界五行影响一个人的命脉走向。即借外风水为用,亦可自成内风水。
二者一阴一阳皆为道用。故,不受任何能量磁场风水影响命局,且可借其为助力。
同时,内又自调内部风水与物质界风水形成阴阳互补之效应。往复轮转生生不息。
即用外五行,也用内五行,火既是火,亦不是火,水既是水,亦不是水,木既是木,亦不是木,土既是土,亦不是土,金既是金,亦不是金。
可随意转化为自身所需之能量,并影响其它能量,从而达到调整平衡之作用。
这套规律叫【无极】。
可以让一个喜火之人,喜金亦是火,喜土者,喜水亦是土。若受何种克,亦可将克转为扶。此乃福人所居,皆为福地,福人所用,皆为福器,福人所做,皆为福祉。
那么穿什么不穿什么,吃什么不吃什么,有什么没有什么,在什么地方,不在什么地方。都不影响一个人,并且还能借此更强,如若见恐怖,正借修胆气,若遇低迷,反生志气,若遇困苦,反生其福。
哦吼吼,呀哈哈哈哈哈。”
“牛逼师父!哈哈哈。”
“必须滴嘛,嘿嘿嘿。”
喜欢一本不正经的修仙感悟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一本不正经的修仙感悟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