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笑着点了点头,随后又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排凳子,笑道:“咱们坐下说。”
吴举应了下来,王琼又笑眯眯地对孔希学和孔希路说道:“两位孔侍郎也一块儿坐下说?”
孔希学和孔希路有心拒绝,只是看了看皮笑肉不笑的王琼,再看看满脸堆笑的吴举,终究还是应了下来。
王琼率先开口说道:“你这次调任扬州府,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吴举悄然使了个眼色,说道:“不瞒王詹事,学生是刚刚从殿下和大老爷那边过来。”
“学生跟大老爷说要几个方物的名头,又求着殿下和大老爷帮忙在铁道部那边美言几句,把扬州规划进第一批铁路修建的名单。”
“顺带着还要个十万二十万的劳工。”
王琼直接翻了个白眼,嘲讽道:“好家伙,你家大老爷当初都没你的胆子大!”
吴举嘿嘿讪笑两声,王琼又哼了一声道:“你说的这些,本官可都帮不上,你还是挑点儿本官能帮得上的说。”
略微顿了顿,王琼又望着孔希学和孔希路说道:“还有两位孔侍郎,你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也可以跟他们说一说。”
“……”
随着王琼的话音落下,孔希学和孔希路差点儿破口大骂。
你俩一个是詹事府少詹事,一个是扬州知府,都是正四品的官儿。
然后,你俩当着我俩的面儿,直接算计我们两个正三品的礼部侍郎?
这般不要面皮的破事儿,也真亏你们能干得出来!
孔希学和孔希路暗自腹诽,吴举却是笑着说道:“其实学生这次来,就是特地来拜会两位孔侍郎。”
“不瞒孔侍郎,下官在怀来之时,便曾听许多人说衍圣公府乃是天下儒学正宗,是天下士人之表率。”
“耳濡目染之下,下官早就对衍圣公神往不已。”
“如今得见两位孔侍郎,也说得上是足慰平生,又何敢再奢求孔侍郎相助?”
孔希学和孔希路的心中顿时更加紧张。
你猜我们信不信你说的这些鬼话?
儒学正宗,士人表率,这两个词儿从别人嘴里说出来是夸奖人的,但是从你吴知府的嘴里说出来,可是完全变了个味儿。
杨癫疯及其门下走狗,什么时候承认衍圣公府是儒学正宗了?
“尊孔,非尊孔府”,这可是他杨癫疯早就喊出来的口号。
现在连祭祀先祖的大典,都被朱皇帝借着“尊孔,非尊孔府”的理由给收归礼部,孔府现在都只能是祭祖,而不是祭祀“大成至圣文宣王”。
这里面差的可真不是一星半点儿。
孔希学和孔希路越想越是不安,王琼悄然瞥了两人一眼,却又呵地笑了一声,望着吴举问道:“既然你不需要两位孔侍郎相助,殿下和驸马爷那边又不肯给你劳工,那你有什么打算没有?”
吴举佯做沉思,缓缓答道:“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下官做扬州知府,自然要做好劝课农桑的本职。”
“学生想效仿宁阳县那边,把农场操办起来,然后再把纺织一类的工坊操办起来,让百姓能多一条赚钱的路子。”
“但是光劝课农桑,却又对不起陛下和太子殿下的厚爱,也对不起大老爷的教诲。”
“学生还想着,在扬州府广建社学,同时大力推动扫盲。”
“让扬州府的孩童们可以读书开智。”
“让扬州府的百姓不再像以前一样做个睁眼瞎。”
“……”
吴举把自己的为官之道都说了一遍,随后却又“哎”地长叹一声,“可惜,学生想法再多,也不过是无根之木。”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足够多的识字的书吏和教书先生,学生的这些想法就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实在是愧对孔夫子他老人家所说的“有教无类”。”
孔希学和孔希路感觉有被冒犯到。
毕竟是当着衍圣公南北两宗大当家的面儿说愧对孔夫子——如果你一个姓吴的都感觉愧对孔夫子,那我们两个姓孔的又该怎么说?
这跟指着和尚骂秃驴有什么区别?
吴举再次叹息一声:“其实学生也曾找大老爷要人,也好充实扬州府衙。”
“只不过,宁阳县和登州府的人手也十分紧张,根本没有多余的人手可以分派。”
“没奈何,学生也只能慢慢想办法。”
王琼点了点头,安慰道:“你有这个心,便是好的,哪怕是孔夫子当面,也只会倍欣慰,绝不会怪罪于你。”
孔希学和孔希路悄然翻了个白眼。
听你王琼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说俺们老孔家的祖宗,不会怪罪他一个姓吴的,却有可能来怪罪俺们两个姓孔的?
或者说,你他娘的根本就是在阴阳怪气,暗指我们两个姓孔的不孝?
也真他娘的难为你们两个王八蛋了,不提前对好口供,就能如此默契的坑人。
那你们以前究竟坑过多少人?
孔希学一边在心里暗自吐槽,一边说道:“王詹事和吴知府且勿担忧,我们孔家多少还是有几个识字的人手,本官可以做主,让他们来扬州府充任扫盲的先生,又或者是充任府衙的书吏,一切都听凭吴知府安排。”
孔希路也开口说道:“南宗人手紧张,不像他们北宗一样,只能抽调十个识字的,来扬州府听用,还请吴知府不要见怪。”
随着孔希路的话音落下,孔希学顿时破了大防。
人手紧张的南宗还要抽调十个人,那孔希路嘴里,人手不怎么紧张的北宗呢?
二十个?
又或者是三十个?
关键是北宗的人手也他娘的紧张啊!
瞧着孔希学和孔希路脸上那如同吃了三斤死耗子一般难看的脸色,吴举心中暗笑的同时,又向着孔希学和孔希路拱手拜道:“既如此,那下官就先代扬州府百姓,多多谢过两位侍郎。”
“二位调派来扬州府的人手,下官一定会妥加安置,绝不会让他们受了委屈,更不会伤了两位侍郎广施教化的善心德行。”
“下官也相信,有两位侍郎派来的人手,扬州府百姓一定会尽快读书识字。”
“以后再有像郭槐一般的官老爷想欺压他们,只怕也是千难万难。”
《奋斗在洪武元年》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才小说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才小说!
喜欢奋斗在洪武元年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奋斗在洪武元年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