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广场上有不少人在散步,儿童活动区里有几个卡通人物模型,看起来很热闹。
“效果图做得不错,但我在看图纸的时候发现了几个问题,想和你们沟通一下。” 赵承平把图纸摊开,指着景观湖区的水深标注,“你们设计的平均水深 1.2 米,最大水深 1.8 米,我查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规范》,里面建议平均水深 0.8-1.0 米,最大水深不超过 1.5 米。水深太深的话,夏天容易滋生蚊虫,而且如果有小孩不小心掉进去,救援起来也麻烦。我建议把平均水深调整为 0.9 米,最大水深 1.4 米,你觉得怎么样?”
王工程师皱了皱眉,拿出笔在笔记本上记了下来:“这个问题我们之前确实没考虑到,主要是想让湖区看起来更有层次感。不过你说的有道理,蚊虫滋生和安全问题确实重要,我们回去后会重新计算一下,尽量把水深调整到符合规范的范围。”
赵承平松了口气,又指着儿童活动区的图纸:“还有这个儿童活动区的塑胶地面,设计成灰色太单调了。我找了几个案例,你看 ——” 他打开手机里的图片,“这些地面都有鲜艳的图案,孩子们很喜欢,还能起到教育作用。咱们能不能把塑胶地面颜色调整为多色搭配,增加一些彩虹、卡通动物、数字字母之类的图案?”
李设计师接过手机,看了看图片,笑了笑:“赵工,你考虑得真周到。我们当时设计成灰色,主要是觉得耐脏,好打理。不过你说的对,儿童活动区就是要活泼一点,孩子们喜欢才最重要。我们可以在灰色地面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彩色图案,既耐脏又有童趣,你觉得怎么样?”
“这样挺好的,既保留了耐脏的优点,又增加了趣味性。” 赵承平点点头,又指着亲水平台的图纸,“还有这个亲水平台,宽度 1.5 米,我觉得有点窄了。到时候公园建成后,肯定有很多人来湖边散步、拍照,1.5 米宽的平台容易拥挤,建议调整为 2 米宽,增加通行空间。”
王工程师看了看图纸,又拿出尺子量了量,点点头:“确实,1.5 米宽有点局促,调整到 2 米宽更合适。我们回去后会把这些修改意见整合到图纸里,下周给你出修改后的版本。”
沟通完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设计单位的人走后,赵承平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 没想到修改意见这么顺利就被接受了,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设计单位修改后的图纸敲定那天,赵承平特意把女儿的卡通图案建议标注在儿童活动区图纸旁 —— 粉白相间的云朵、黄橙渐变的太阳,还有几只咧嘴笑的小熊,都是他照着女儿绘本里的图案画的。他摩挲着图纸边缘,心里盘算着:“接下来该去现场勘查了,得把每个角落都摸清,不能让图纸和实际情况脱节。”
勘查定在周三清晨,赵承平特意提前半小时出门。车刚拐进城东的明湖路,窗外的景象就从规整的居民楼变成了杂乱的闲置地 —— 这片两百多亩的地块,像块被遗忘的补丁,嵌在城市边缘。他把车停在临时搭建的铁皮房旁,刚推开车门,一股混合着泥土和菜叶腐烂的气息就扑面而来。远处有几位戴着草帽的老人,正蹲在菜地里摘豇豆,竹篮里已经装了小半篮。
赵承平从后备箱拿出帆布包,里面装着 GpS 定位仪、卷尺、笔记本和一瓶矿泉水。定位仪是去年水库工程时买的,黑色机身边缘磕掉了一块漆,屏幕上还留着淡淡的划痕,但定位精度始终保持在 1 米以内。他拉上背包拉链,踩着碎石子路往地块深处走,鞋底时不时传来 “咯吱” 声 —— 地上散落着废弃的塑料袋、破旧的纸箱,还有几段生锈的钢筋,显然是之前施工留下的废料。
“小伙子,你是来干啥的?” 一位挎着竹篮的老太太走过来,花白的头发用红头绳扎着,手里还攥着一把刚拔的小葱。赵承平停下脚步,笑着递上名片:“阿姨您好,我是负责这片城市公园建设的,今天来现场看看情况。” 老太太接过名片,眯眼瞅了瞅:“公园?就是电视里说的那种有花有草、能遛弯的地方?”“对,到时候还有儿童区,您家要是有小孩,能来这边玩滑滑梯。” 赵承平指着规划中的儿童活动区方向,老太太立刻笑了:“那可太好了!我们这片区没个正经玩的地方,以后遛弯不用跑老远了。”
和老太太聊了几句,赵承平才知道,这片闲置地荒了快十年,附近居民看着可惜,就开垦出一块块菜园,种些应季蔬菜。“你看那边那片番茄,是老张种的,长得可好了;还有那几垄韭菜,是我去年秋天种的。” 老太太指着不远处的菜地,眼里满是自豪,“要是建公园要推掉,我们肯定配合,就是有点舍不得这些菜。” 赵承平心里一暖,连忙说:“阿姨您放心,我们会提前通知大家收菜,尽量减少损失。后续公园建成,还能请您来提提意见呢。”
告别老太太,赵承平打开 GpS 定位仪,屏幕上很快跳出卫星信号 —— 四个绿色的信号点闪烁着,定位精度显示 “0.8 米”。他对照着图纸上的园区道路规划,沿着虚线标注的路线往前走,每走五十米就停下来核对一次坐标。走到地块中央时,定位仪突然 “滴滴” 响了两声,屏幕上的坐标显示,这里比图纸上标注的海拔低了 30 厘米。“怎么会差这么多?” 他皱起眉头,掏出卷尺,在地面上找了个相对平整的地方,一端固定在石头上,另一端拉到一米外,水平仪显示确实有轻微的坡度。他立刻在笔记本上记下:“园区中央区域存在 30 厘米高差,需在场地平整时调整标高,避免积水。”
继续往前走,一阵 “嗡嗡” 的电流声从头顶传来。赵承平抬头一看,只见两根黑色的高压线从园区上空穿过,线杆立在地块边缘的马路旁,绝缘子上还挂着几片干枯的树叶。他拿出图纸翻到基础设施页,上面只标注了地下管线,压根没提高压线的事。“这可不行。” 他心里咯噔一下 —— 高压线下方不能建设游乐设施,甚至连高大乔木都不能种,要是不处理,儿童活动区和休闲广场的规划都得调整。他掏出手机,对着高压线拍了几张照片,照片里能清晰看到线杆上的编号,然后在笔记本上画了个醒目的闪电符号,旁边写着:“高压线横穿园区,涉及儿童区上空,需立即与电力部门协调迁移或入地,否则影响施工安全和功能布局。”
走了快两个小时,赵承平才把整个地块勘察完。帆布包里的矿泉水喝了大半,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笔记本上,晕开了几行字迹。他找了棵老槐树坐下歇脚,树影斑驳地落在图纸上,他对着照片和笔记,逐条梳理问题:除了高差和高压线,地块西北角还有一处废弃的蓄水池,池壁已经开裂,里面积着发黑的雨水;西南角靠近居民楼的地方,有几堆建筑垃圾,看样子是之前装修留下的瓷砖和水泥块。“这些都得在场地平整前处理掉,不然会影响后续施工。” 他心里盘算着,掏出手机给施工队负责人李队长打电话:“李队,明天上午九点,咱们在现场碰个头,我把勘察发现的问题跟你说说,顺便确定场地平整的方案。”
第二天上午,李队长带着两个技术员准时到了现场。他穿着蓝色的工装服,袖口卷到小臂,黝黑的脸上满是风霜:“赵工,你昨天勘察辛苦了,这片地我之前也来看过,确实有点乱。” 赵承平把笔记本摊开,指着高差标注说:“中央区域有 30 厘米的高差,平整时得把高的地方挖点土填到低的地方,保证整个场地坡度不超过 2%,不然下雨容易积水。还有那处高压线,我已经联系了电力部门,他们下周一来现场勘查,迁移方案出来前,高压线下方区域暂时不能动工。”
李队长接过笔记本,手指在高压线的标注上划了划:“高压线迁移估计得花不少时间,会不会耽误工期啊?”“工期能协调,但安全不能将就。” 赵承平语气坚定,“要是因为没处理高压线出了事故,咱们谁都担不起责任。” 李队长点点头:“你说得对,安全第一。那场地平整先从没有问题的区域开始,先清理表层土和建筑垃圾,回头我安排人把蓄水池也拆了。”
场地平整工作在周五正式开工。那天赵承平不到七点就到了现场,施工队的五辆挖掘机已经停在地块边缘,驾驶员们正围着讨论作业顺序。他走到挖掘机旁,拍了拍驾驶员老王的肩膀:“王师傅,今天先清理表层土,厚度控制在 20 厘米,把草根和碎石都筛出来,这些土后面还能用来回填绿化区。” 老王笑着说:“赵工你放心,我干这行二十年了,保证给你筛得干干净净。”
挖掘机启动的轰鸣声打破了地块的宁静,铁铲插进土里,带着草根和碎石的表层土被挖起来,倒进旁边的筛土机里。赵承平拿着卷尺,在筛土机旁守着,每过十分钟就抽查一次筛土厚度 —— 第一次是 18 厘米,第二次是 21 厘米,第三次刚好 20 厘米。“王师傅,刚才那铲土厚了 1 厘米,再调调铲斗角度。” 他朝挖掘机喊,老王立刻比了个 “收到” 的手势,下一次挖出来的土,厚度刚好卡在 20 厘米。
上午十点多,太阳越来越烈,赵承平的工装服后背已经湿透,贴在身上黏糊糊的。他从背包里拿出毛巾擦了擦汗,刚想喝口水,就看到李队长带着几个工人往西南角的建筑垃圾堆走去。“赵工,这堆垃圾里有不少大块的水泥板,挖掘机挖不动,得用破碎机先打碎。” 李队长指着垃圾堆,里面确实有几块半人高的水泥板,表面还沾着钢筋。“行,注意安全,破碎机作业时周围别站人。” 赵承平叮嘱道,心里却想着:这些建筑垃圾得分类处理,水泥块打碎后能当路基填料,瓷砖和塑料得拉去专门的垃圾场,可不能随便乱倒。
到了下午两点,场地平整进入回填压实阶段。压路机在刚清理完的地面上来回行驶,滚筒碾压过地面,发出沉闷的 “轰隆” 声。赵承平拿着压实度检测仪,跟在压路机后面,每隔十米就取一个检测点。走到西北角时,检测仪突然显示 “压实度 85%”—— 设计要求是不低于 90%。“怎么回事?” 他蹲下身,用手摸了摸地面,能感觉到轻微的松软。他顺着压实的痕迹往前找,发现有块二十平米左右的区域,填土厚度明显比其他地方高。
他立刻招手让压路机停下,李队长也快步走了过来:“赵工,咋了?” 赵承平指着那块区域:“这里填土厚度至少有 50 厘米,设计要求最多 30 厘米,压实度肯定不够。得把多余的土挖掉,重新分层碾压,每层厚度不能超过 20 厘米,压实度必须达到 90% 以上。” 李队长皱起眉头,掏出烟盒想抽根烟,又放了回去:“赵工,差这 20 厘米没事吧?挖掘机再压两遍,压实度肯定能上来,挖掉重填多耽误时间啊。”
“李队,这不是差不差的问题。” 赵承平语气严肃起来,指着旁边的检测数据,“你看其他区域,30 厘米填土,压实度能到 92%;这里填 50 厘米,就算再压十遍,下层的土也压不实,以后下雨容易沉降,到时候铺好的路面会开裂,返工更麻烦。” 旁边的技术员也附和道:“赵工说得对,分层碾压是规范要求,咱们不能图省事。”
李队长脸色有点难看,嘴里嘟囔着:“真是小题大做,以前施工填一米都没事。” 但他看着赵承平坚定的眼神,知道这事没得商量,只好朝工人喊:“把挖掘机开过来,先把这块的土挖掉 20 厘米,然后分层压!” 赵承平松了口气,从背包里拿出矿泉水递给李队长:“李队,我知道赶工期不容易,但咱们建公园是给老百姓用的,得保证质量,不能留隐患。等项目建成,咱们再来这里遛弯,也能踏实不是?”
李队长接过矿泉水,拧开喝了一大口,脸色缓和了些:“你说得在理,是我想简单了。以后有啥质量要求,你尽管说,我们肯定配合。”
地形塑造完成那天,赵承平踩着新平整的土地走了一圈 —— 原本高低不平的闲置地,如今变成了缓坡起伏的地形,儿童活动区的浅洼地、景观湖区的下沉槽,都按设计标高呈现出清晰轮廓。他蹲下身,抓起一把土在手里捻了捻,细土从指缝间滑落,没有杂质,这才放心地掏出施工图纸:“接下来该地下管网进场了,这可是公园的‘血管’,一点都不能错。”
地下管网施工队进场时,带来了成捆的 pE 给水管、双壁波纹管雨水管,还有密密麻麻的管件。赵承平早早在现场划好了管线走向标记 —— 白色石灰线在黄土地上格外显眼,每隔十米就插着一面小红旗,标注着管线类型和埋设深度。“给水管埋深 1.2 米,雨水管 1.5 米,污水管 1.8 米,必须严格按这个标准来。” 他拿着图纸,逐点跟施工队班长老周确认,“特别是交叉口,得做好避让,不能出现管线打架的情况。”
老周是个干了二十年管网施工的老手,手里拿着水平尺,笑着说:“赵工你放心,我们干这行从没出过岔子。” 可赵承平还是不放心,每天早上比施工队早到半小时,晚上等最后一段管线回填完才走。他随身带着三样东西:卷尺、水平仪、管线检测镜。卷尺用来量埋设深度,水平仪校准坡度,检测镜则能伸进管线接口处,查看密封情况。
这天检查雨水管道时,赵承平用检测镜对着一段接口照了照,镜面上隐约能看到缝隙。他立刻让工人停下手里的活:“把这段再挖开点,我看看接口。” 工人嘟囔着 “应该没事”,但还是拿起铁锹开挖。当接口完全暴露出来时,老周也凑了过来 —— 只见橡胶密封圈没完全卡进凹槽,接口处留着一道两毫米的缝隙。“你看,这要是下雨,雨水渗进土壤里,时间长了会把路基泡软,到时候路面容易塌陷。” 赵承平指着缝隙,语气严肃,“必须重新对接,密封圈要抹上专用胶水,卡紧后再用抱箍固定,最后做闭水试验。”
老周脸有点红,赶紧招呼工人拆接口:“都听赵工的,重新弄!” 看着工人小心翼翼地调整密封圈,赵承平心里松了口气 —— 地下管网看不见摸不着,一旦出问题,后期维修要挖开路面,不仅费钱还影响使用。他掏出笔记本,在 “雨水管接口” 旁画了个红圈:“后续每段接口都要做闭水试验,合格后才能回填,我会全程盯着。”
管网施工进行到一半时,景观湖区开挖正式启动。这片七十多亩的湖区,是公园的核心区域,设计水深 0.9 米,湖底要做防渗处理,湖坡坡度控制在 1:3。赵承平每天雷打不动去现场查看 —— 早上七点准时到,先看开挖进度表,再拿着水准仪测量湖底高程;中午顶着太阳在湖边走一圈,检查湖坡开挖坡度;傍晚则要确认当天的土方是否清运到位,有没有堆积在湖边影响后续施工。
负责湖区开挖的是李队长的施工队,他每天见到赵承平,都会笑着说:“赵工,你比监理还认真。” 赵承平总是回一句:“湖区是公园的‘眼睛’,挖不好,后续蓄水、景观都受影响。” 有天上午,他测量湖底高程时,发现西北角比设计标高低了 5 厘米。“这里得回填点土,不然蓄水后会形成深水区,不符合安全要求。” 他指着测量点,李队长赶紧安排挖掘机运土回填:“你这眼睛比水准仪还准,差一点都逃不过你的眼。”
赵承平只是笑了笑,心里却绷着弦 —— 他想起之前水库涵管的教训,任何小误差都可能酿成大问题。湖区开挖到第三天下午,天空突然暗了下来,乌云像墨汁一样在天边蔓延。赵承平抬头看了看天,心里咯噔一下:“坏了,要下雨!” 他掏出手机看天气预报,显示 “未来一小时有暴雨,伴有短时大风”。
新挖的湖坡全是松散的泥土,一旦被暴雨冲刷,很容易出现滑塌。赵承平顾不上收拾东西,抓起车钥匙就往工地跑。刚驶出市区,豆大的雨点就砸在车窗上,“噼里啪啦” 响个不停,雨刷器开到最大档,视线还是模糊的。他心里急得不行,双手紧紧握着方向盘,脑子里全是湖坡的画面:“千万别出事,要是滑塌严重,之前的功夫就白费了。”
赶到工地时,雨已经下得很大了,工地门口的土路变成了泥潭,车根本开不进去。赵承平推开车门,雨水瞬间打湿了他的衣服,他顾不上撑伞,踩着没过脚踝的泥水往湖区跑。远远就看到李队长带着几个工人在湖边忙活,可雨太大了,他们手里的防雨布根本铺不开。
“赵工,你怎么来了?” 李队长看到他,惊讶地喊道。“先别说话,赶紧看湖坡!” 赵承平抹了把脸上的雨水,顺着湖岸跑 —— 跑到东南角时,他心里一沉:这段湖坡已经出现了小范围滑塌,松散的泥土混着雨水往下流,在坡底积成了泥堆,要是再冲一会儿,滑塌范围肯定会扩大。
“快!把防雨布打开,两个人拉一头,先把滑塌的地方盖住!” 赵承平大声指挥,雨水灌进他的嘴里,又咸又涩。他和工人一起拽着防雨布,雨水把布浸得沉甸甸的,几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防雨布铺在滑塌的坡面上。
喜欢我爹贪污入狱,国防大学还要特招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我爹贪污入狱,国防大学还要特招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