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红莲,嬴政其实并不想轻易放过她,毕竟,她也是流沙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曾经并肩作战,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雨。然而,每当想到那个英年早逝的韩非,嬴政的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使得他难得地陷入了沉默。韩非的才华与智慧,曾让嬴政视为知己,如今却天人永隔,这份惋惜与痛楚,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对于自家亲爹的复杂心情,嬴骜心里其实非常明白。那不仅仅是对知己死去的深切惋惜,更是对韩非宁可赴死也不肯助自己一臂之力的愤怒与不解。如果红莲未曾参与流沙的一系列密谋与行动,嬴政或许看在死去的韩非的份上,会选择网开一面,放过红莲。然而,偏偏红莲认定自家哥哥的死与嬴政脱不了干系,因此义无反顾地参与了一系列针对嬴政的行动,这使得嬴政在对红莲的处理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一边是昔日相识相知的情谊与对韩非的深深敬重,另一边则是帝国律法的严苛与权谋大局的冷酷现实,不容有丝毫妥协。
嬴政指尖轻轻叩击着案几,目光落在竹简上那抹尚未干透的朱砂批文,仿佛透过那鲜红的字迹,看见了当年在紫兰轩中与韩非论道的身影,那是一场思想的碰撞,智慧的火花。最终,他闭上了双眼,长叹一声,一道密令悄然从咸阳宫中送出:红莲被流放至栎阳,接受严密的监控,终生不得离开那片土地。这样的处置,既全了故人之情,也警示了那些心怀叵测之人。
远远望去,一片白茫茫的雾气笼罩了整个视野,让人无法看清远方的景象。而在这片朦胧之中,一个纤细的身影正缓缓前行,宛如一朵盛开的红莲,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尽管距离遥远,但仍能感受到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独特气息——坚强、勇敢且充满活力。
这个身影正是红莲,她的步伐坚定有力,每一步都带着一种决然和果敢。即使身形显得有些单薄瘦弱,但她的背脊始终挺得笔直,没有丝毫弯曲之意,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自己内心深处那份永不屈服的坚韧意志。
此时此刻,嬴政静静地站在高耸入云的宫城之巅,任凭刺骨的寒风吹拂着他的衣衫猎猎作响。他那双深邃而锐利的眼眸紧紧锁定着南方的天空,似乎想要透过重重迷雾看到那个正在远去的美丽身影。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然而嬴政的眼神依旧不曾有过半点移动,就那样痴痴地望着,仿佛要将眼前这一幕深深烙印进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嬴政心里很清楚,随着时光的流逝,红莲的身影或许会像韩非留在竹简上的墨痕一样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但无论如何,它们都将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记忆里,熠熠生辉,永不磨灭……
嬴骜暗中松了一口气,他深知父王此举已是仁至义尽,既顾念了旧情,又维护了帝国的威严。
然而,嬴骜跟红莲联手隐瞒了自家亲爹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那就是,韩非留下的着作其实一直有一份被完好地保存着。可惜,在他们攻破流沙组织的时候,红莲在绝望与愤怒之下,一把火将自家哥哥留下的宝贵书籍与着作全部烧毁。火光映照着红莲决绝的面容,灰烬如同黑色的蝴蝶般升腾,湮灭了《五蠹》残篇最后的墨痕。
那一刻,愤怒至极的嬴骜猛然扼住红莲的咽喉,将她抵在断壁之上,铠甲碰撞的声音惊飞了栖息的寒鸦。你可知这竹简比周天子的九鼎更重?嬴骜目眦欲裂,颤抖的手从怀中掏出被火舌舔过的残卷焦角——那是他用生命换回的半片《孤愤》。焦痕如同蜿蜒的毒蛇盘踞在竹片上,嬴骜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喉间滚动的怒吼被夜风撕碎:韩非以血铸字,你竟敢...
红莲忽然低笑起来,火光在她眼中跳动,如同鬼魅般诡异:哥哥说过,书生之言救不了乱世。她猛地挣脱了嬴骜的桎梏,碎发扫过嬴骜脸上那道被烟熏到的黑痕,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就像你父王,终究要靠铁与血来统一六国。残卷从嬴骜掌心滑落,被夜风卷向燃烧的竹简堆,火舌瞬间吞噬了那半片《孤愤》。
嬴骜怔怔地望着漫天飞舞的灰烬,忽然想起上辈子,祖父临终前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阿骜,有些火种,是烧不尽的。远处传来更鼓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嬴骜弯腰拾起最后一片未燃尽的竹简,上面法不阿贵四个字在月光下泛着幽光。他小心翼翼地将这片竹简收入怀中,转身时,看见红莲靠着墙,满脸泪痕,嘴角却挂着凄厉的笑。
嬴骜默然解下披风,轻轻裹住那片残简,寒风吹起他染血的衣角,如同当年送别祖父归来的黄昏。那一刻,他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过去的缅怀,也有对未来的坚定。他知道,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有些东西,永远不会被遗忘。曾回头,他深深地凝望,心中明了,那红莲焚尽的不只是竹简,还有少年时代她的哥哥韩非关于仁政的所有美好幻想。冷冽的月光无情地洒落在废墟之上,映照出一片凄凉景象,同时也照见了他心中最后一丝犹豫的彻底消散。披风紧紧裹住残存的竹简,那一刻,嬴骜的眸底映出了燎原之火的熊熊燃烧。他轻轻摩挲着怀中的残简,仿佛能触摸到韩非临终前那抹苍凉而无奈的笑意。火光的映照下,竹片上的“法”字赫然裂成两半,恰如这个时代的剧烈裂变,象征着旧秩序的崩塌与新秩序的崛起。嬴骜转身毅然步入黑暗之中,铠甲与刀鞘相击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渐行渐远。灰烬如雪花般纷纷扬扬落满他的肩头,仿佛昔日宫墙飘落的雪花,带着无尽的回忆与哀思。他踏过焦黑的土地,每一步都无情地碾碎残留的字迹,却无论如何也碾不灭心头回响的韩非那激昂的论辩声。远处,新征的兵士们正忙碌地擦拭着戈矛,战马的嘶鸣声划破了长夜的寂静。他解下腰间的酒囊,仰头饮尽,烈酒灼烧喉咙,如同心中燃烧的火焰。前方的营火明灭不定,仿佛当年李斯写成大秦律的身影在帐前浮现,躬身捧上一卷新制的竹简。“大秦律成矣。”嬴骜未发一言,只将手中的残简轻轻放置其上,两代人的心血叠合在一起,发出细微而意味深长的裂响。风起,吹开了简册,露出了“刑过不避大臣”几个大字。他望向东方,启明星悄然升起,光芒照彻千山万水的寒色。
嬴政的声音自远处传来,低沉如雷鸣般震撼人心:“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他的脑海中猛地回想起,幼年时,嬴政对他说过的这番话,那时候,嬴骜跪地接旨,双手恭敬地捧起那卷《韩非子》,那是父亲对国家未来的殷切期望,也是对他们兄弟的深切期望。嬴骜俯身将酒囊置于营火之侧,指尖轻轻拂过竹简边缘的焦痕,恍若触摸到父亲斑白的双鬓与沉重的目光。他缓缓抽出佩剑,剑锋映着残简的微光,刻下“法行自贵近始”六个大字,力透剑刃,如同凿刻在心志之上。远处战鼓声即将响起,晨雾中旌旗猎猎作响,新律条正由传令官高声宣读。嬴骜立于高台之上,迎风而望,那一片灰烬之地已生出新土,萌芽待发,象征着新的希望与未来。他低声应道:“儿臣不负所托。”寒风卷起披风,怀中残简与新律叠合之处,隐隐生发出微弱而坚定的光芒。
嬴骜的手指缓缓抚过竹简上凹凸不平的刻痕,仿佛触碰到自家亲爹当年握笔时的温度。咸阳宫的烛火在风中摇曳不定,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满地散落的竹简残片上,显得格外孤独与落寞。他忽然想起五岁那年,自家亲爹在看书时自己陪在身边的情景,那时候,父亲拿着手上的韩非所着的书简沉默了许久,他都以为父亲就这么坐着不说话了,谁知道,父亲突然跟他还说起了往事。父亲说,当年,韩非将《五蠹》的初稿递给他时,指尖沾着未干的墨迹,笑着说:“阿政,日后这卷书,我将来要将它刻在云梦泽的青铜鼎上。”可是而今,青铜鼎依旧在,书却已化为灰烬。远处传来宫人巡视的声音,嬴骜将残卷贴身收好,转身时听见宫墙外有孩童在背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对于自家父王期待能否再现韩非的着作,嬴骜心中明了,不能说实话,就当是给父亲一个念想罢了。如今,唯有孩童的诵读声在风中不绝,如同一曲悠远的哀歌,诉说着无尽的遗憾与怀念。丝如缕,缠绕于巍峨宫阙之间,仿佛无尽的思绪在历史的长河中盘旋。他知道,那些曾经被烈焰吞噬的篇章,早已随着血脉的流淌,悄然融入每一个律令的施行之中,悄然复活。松烟墨色深深浸入骨髓,纵使万卷典籍化为灰烬,亦无法烧尽那刻进山河、融入人心的秩序。他凝望天际,晨光渐明,耳畔似乎回响起韩非执笔时沙沙作响的声音,仿佛看见其人立于案前,青衫落影,笔走龙蛇,字字珠玑。那一瞬,仿佛有温热的墨点溅在手背,嬴骜猛然睁眼,却只见晨光刺破云层,洒下万道金辉。
喜欢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