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首页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上司大人,非诚勿扰!云和景明雪影渔人重生八零:军妻有点甜当女帝穿成十八线小网红,她火了世奇怪谈要命!禁欲王爷太撩人!跳楼陪葬后:我解脱了,他后悔了阴女还魂男神一吻好羞羞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六第60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注意,佛讲二十五个菩萨「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们心里起一个疑。佛的意思很明显,二十五个菩萨修证二十五个法门,都证得圆通,共同证得同一个如来藏性,最终的目的地是一样的。但是对于初修行的人,是不是要选择一下,看看哪个法门最方便、最容易成就呢?

所以第一卷讲了,我们要从悟门而入。那文殊菩萨在后面选择的是观音法门,因为他就是从明心见性起修。而我们这几千年以来,不听佛的话,不听文殊菩萨的话,想通过修方便法门来开悟,你这是打妄想。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为什么要叫文殊来回答这个问题?文殊菩萨虽然示现菩萨位,但他是三世佛倒驾慈航,文殊菩萨又是七佛之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凡是菩萨要成佛,都必须经过文殊菩萨的指导。下面看这段偈颂,要求大家都要背熟。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凭尘必有所,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各非圆觉观,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想念不可脱,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诘本称非相,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鼻想本权机,只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何关法分别,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

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因声有名字,

旋闻与声脱,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

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尘销觉圆净。

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

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尘垢应念销,成圆明净妙。

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盘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

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

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

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成就涅盘心,观世音为最;

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非是长修学,

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觉海性澄圆:上来两句就是为一心三藏开路。「觉海」就是真心本来面目,「性澄圆」就是讲性空真色。「觉海」是不是无形无相的真空?注意,这是用别教开路。「性」,他的真空本性是什么?就是「澄圆」——这个「澄」是寂,这个「圆」是照。寂而常照,不变随缘,显现出十方法界,是不是「圆」呐?也就是说我们的真空不空,真空当下即是妙有。「澄圆」,就是即空即有,即寂即照。

圆澄觉元妙:这是讲妙有非有。妙有当下就是空。也就是「性色真空」,万相的本性就是真空。这个「圆」是讲十法界之万法,就是照,这里「澄」就是寂。照而常寂,随缘不变,即照即寂,即有即空。「圆澄」,就是我们本体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圆」当下就是不变。「元妙」,本来就是我们的妙体,本来就是本觉智慧,始觉原来就是本觉。也就是重复,「圆」原来就是那个「澄」,妙有原来就是那个真空。「觉元妙」的「元」就是原来的原,这是按照别教的次第来观照。

元明照生所:在后面连续几句话高度概括总结168个字,在高度概括总结三种相续。「元明」,是我们的本觉、本明、本体,本来就明,本来就有智慧。「照」,就是生相无明。「生所」,由于生相无明而显现出业相无明,就是「因明立所」。

所立照性亡:「所立」,因为现出这个业相无明以后,紧跟着就第二个念、第三个念,然后盯住业相无明再观照。那个第二念是表无量的第二个念,是作为转相无明,然后转相无明又被业相无明调虎离山,离开了本觉本明,盯住了那个妄现的业相无明,在这打妄想。所以本觉本明就遗失在我们的邪知邪见里。虽然亡,有没有真正亡掉啊?他当下就是转相无明。

业相无明也好,生相无明也好,元明也好,都是一个东西。可是不这样讲,我们不容易明白。佛硬着头皮讲了《楞严经》,讲了《法华经》。真正大根机之人,几句话就了事。越是真理越简单,假传万卷书,真传就是一句话,就是「阿弥陀佛」,就是「如是我闻」。「所立照性亡」,这是我们本有的智光就被转为能见的见分之光。

我以上讲的那个山西老居士,念佛念到九点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不是叫「元明」?后来他夫人回来,说黑咕隆咚干啥呀,他一下什么也看不到了。这个时候本有的智光是不是就转为能见的见分之光了?所以能见的黑暗是不是黑光啊?然后灯一开就看到白光了,就变成见分之光了。因为他老婆回来说黑咕隆咚的,是不是所立了?所立了,这个照性就亡了。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总而言之,虚空是迷妄而来。我们有了一念业相无明,是不是变成我、他这个对立了?是不是就有空间了?是不是就有虚空了?这叫「迷妄有虚空」。就是由一念业相无明将本有真空浑浊为晦昧之空,成就了这个虚空。「立世界」就现相了。当我们有了虚空的感受以后,我们的转相盯住业相在观照,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心里本有的那种坚固的妄想就显现出地水火风、红黄黑白、山河大地等种种的相分,这叫「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由坚固的妄想而成就了国土。广义而言,风云雨雾是不是都是国土啊?我们的肉团身都是国土。「知觉乃众生」,「知觉」就是能知、能觉。这里「众生」是有情众生,前面的「国土」是无情众生。当然,无情众生也是知觉,这里特指生命层次比较高的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这个「空」是虚空,「大觉」是真空。我以上讲了,我们有时呆头呆脑地在那里发愣发傻,别人叫你几声,等叫第三声你惊醒了。又说你在想什么,但是你刚才什么也没想到,是不是?什么也没想就是真空,一出定就有想了,就成虚空了,是不是有了空间的感受?所以以先后次序,这个虚空是不是生在真空中啊?没有任何念头那就是真空了,打这个比喻。「如海一沤发」,「沤发」是个水泡,打比方,虚空在我心里就是大海中的一个水泡。实际上虚空是不是当下就是真空?到底谁大谁小?都是一个东西。

有漏微尘国:包括有情世界、无情世界,和所谓根身与器界。「微尘国」,大至佛刹,小至微尘,皆是国土。皆依空所生:世界上的万法都在虚空包容之中,虚空由我们一念妄想所现,依此观照十法界万法。这个「生」解释为变现。因为讲生就有能生、所生,就是有二法门,而能现、所现是一个东西。

沤灭空本无:我们的真心比如大海,虚空就好像大海里的一个水泡——这是通过分别法来观照,拓宽我们的心量——何况天人鬼畜、泥巴瓦块这些东西?是不是虚空这个水泡里的一点点东西啊?况复诸三有:「诸三有」是欲界、无色界、有色界。说到有情、无情一切众生,都是唯真心一念之所变现。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归元」就是成佛,「性」就是明心见性,「无二」再没有第二个法门。「方便有多门」,明心见性以后,我们修任何法门都能帮助我们成为究竟圆满之佛。像龙女那样根机特别利,当下即成圆满佛。她不用方便法就成佛了,用究竟法就可以直接成究竟圆满之佛,但是绝大多数人来讲呢,他先成分真即佛。要成为圆满之佛还要有一个过程,要修证,这个时候你修任何法门都行,包括什么法门都不修也是一种法门。所以一定要搞明白,必须在明心见性的前提之下才可以说万法平等,都能成就。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圣性」就是指我们的本性无所不通。正法、邪法、大法、小法,没有一法不是我们的自心本性所显现,叫「圣性无不通」。所以这个「圣性」一定是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任何一法之性都是「圣性」。这个茶杯是不是圣性啊?它跟诸佛菩萨是不是通达的?无不通,本性就是通的。一定要搞明白。所以成佛不从修得,他本来就是佛。但是不修不得,不修的话即使你是佛,你也得不到真实妙用。「顺逆皆方便」,是表无量法门皆是不了义之方便法门,进一步肯定,成佛(归元)的法门,只有先明理这一条路。无量法门讲成究竟义都能成就。到下面就有文章了。

初心入三昧:「初心」就是指刚上路的修行人。迟速不同伦:明心见性的人可以一步登天,不明心见性的人不知道猴年马月。「迟」与「速」就是快与慢不是一回事,前面讲了,是日劫之倍。

对于下面的二十五个法门,文殊菩萨分别作了具体的分析。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这是针对优波尼沙陀尊者观白骨的法门。「色想结成尘」,色尘是由坚固的妄想而成就。「精了不能彻」,这句话应该是「非精了不能彻」。也就是说,这个坚固的色尘是由坚固的妄想而成就,那我们要破是不是也要通过坚固的妄想去破除?那么至于初心的人是不是很难修啊?「如何」,那你怎么可能通过?「不明彻」,不容易明白。以这种不容易透彻的色尘作为初心修行的法门,怎么能明心见性呢?

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这是针对憍陈那尊者以音声为观来成就。「音声杂语言」,当我们声音发出来的时候,是不是就有语言、文字的形相啊?音声和语言是不是各有特性呢?音声是一种振动,语言通过声音来表达,有时候还话中有话,弯弯曲曲。所以直与曲杂在一起,是不是很难分别和判断呢?「但伊名句味」,就是那么一点名句味啊。怎么「名句味」呢?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法理法义。「一非含一切」,一句话能不能表达无量义?苹果能不能具足一切水果的味啊?不能。而修这个声尘,我们耳识仅仅是取决于一时,一时的这个声尘能不能明白无量的义啊?不能。所以「云何获圆通」?我们不能通过声尘这个「一」来包容含摄无量义。

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这是讲香严童子菩萨以香尘为观而开悟。「香以合中知」,闻香尘之香臭、通塞,必须通过鼻根与味尘合起来才能成就。「离则元无有」,离开香味,离开通塞,这个觉知性能不能存在啊?不能存在。所以这个香尘不恒,我们怎么能够从中成就呢?「不恒」就是生灭法呀。「不恒其所觉」,前面讲的「离则元无有」,就是离开香尘,所觉不恒,能觉能不能恒啊?那就合于另外一种香尘,不就变化了?前后不一,初心怎么能成就啊?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这是药王、药上二大菩萨修的味尘。跟香尘类似,但也有区别。前面是以鼻根来嗅香尘,这里是以舌根来尝味尘。「味性非本然」,没有食品的时候,舌头能不能尝到食品的味道啊?「要以味时有」,有食品现前的时候味道才有,这也就讲了味性也不恒,也要在合中才能知道。「其觉不恒一」,我们能尝味道的这种尝觉不能保持专一不变。那怎么能成就圆通啊?注意,药王、药上菩萨通过品尝各种树木花草、土石、有毒、无毒等各种万法的味道,那么「其觉不恒一」,为什么两个菩萨能够成就啊?因为他是修了无量无量劫,生生世世修这个法门,大家明白吗?修这个法门是大信大行大解,一般的人不能成就。许多法门都能成就,这要根据各人根机不一、时空点的机缘不一这个情况来决定。

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这是讲跋陀婆罗菩萨以观照触尘而开悟。「触以所触明」,注意,不要把触尘误解为触物。离合、违顺的这种感觉才是触尘。「所触」,是指触物,包括肉团身,各种外部环境等等。「无所不明触」,没有所触之物我们就显现不出触尘来。「合离性非定」,没有触物就没有合离这种触尘,没有触尘就没有感觉。「云何获圆通」,修禅定是不是强调自己能知的这个性呐?修任何法门都离不开这个能知的性,能知的性离开触尘都没有感觉,你还修什么禅定,谈什么成就啊?

法称为内尘,凭尘必有所,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这是讲摩诃迦叶以法尘作为观照而开悟。「法称」就是法尘。「内尘」就是我们头脑里的回忆。「凭尘必有所」,法尘离不开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所对应的色、声、香、味、触这五种实尘,五根对五种实尘形成五种俱生意识,这俱生意识就是法尘。所以俱生意识能不能离开五根和五尘啊?「能所非遍涉」,「能」指意根,「所」指法尘。我们意根对某一个法尘的时候,它能不能把所有的法尘统统包容进来啊?不能。如果我们修经教、修圆顿大法观照的时候你能够圆融,可是在修禅宗不可以,他只是观静,不能包容无量的万法。「云何获圆通」,这是法尘不能圆遍之故。所以这个法门对初根机人不能成就。对于迦叶这样的人呢,修无量劫的这种意根,他能不能成就啊?能成就。观一就是无量。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这是讲阿那律陀尊者修眼根。「见性虽洞然」,眼睛的见性虽然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明前不明后」,前面讲了,眼根是八百功德。若以四维论,只见前两维,不见后两维,故言四维亏了一半;则三分言功,一分无德。「云何获圆通」,眼根这个能见不圆满,所以这个法门对于初心也不能成就。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这是讲周利盘陀伽尊者修鼻根。他观照这个鼻息的出入。「现前无交气」,在吸气和出气之间是不是停顿一下呀?这是不是障碍?这个地方不圆满。「支离匪涉入」,「支」就是吸气,「离」就是出气。「匪」是不的意思。「涉入」是表圆融。「云何获圆通」,鼻根功德本来就是三分言功,一分无德,不圆满。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这是憍梵钵提修舌根。他以舌知味,只不过舌头没有那么灵罢了。「舌非入无端」,没有食品之味,他不能修舌根。修舌根的知觉不能离开味尘(食品之味)。「因味生觉了」,要有味道才能生出舌根的这种尝觉、知觉。「味亡了无有」,有没有哪一个人二十四小时之内把东西放到嘴里啊?更何况成年累月放到嘴里,有没有啊?所以味尘没有的时候,这个知觉就没有了。「云何获圆通」,所以修禅定功夫相对而言,它有种持久不变的过程,心里才能平静,否则心就容易乱。也就是说,这个味尘无恒,那么我们能尝的尝性是离尘就无体,离尘就无觉。所以这个法门不能成就。

身与所触同,各非圆觉观,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这是毕陵伽婆蹉尊者因身根观照而开悟。「身与所触同」,身根是能知,所触的触尘是无知。这里「同」是什么呢?是同样「各非圆觉观」。身根遇不到所触,他不能圆满地观照。所触遇不到能触,当然就更不可能产生灵知性,所以根尘不两立,它必须要合起来才能产生作用。「涯量不冥会」,「涯」是边际,「量」是数量。身根和触尘各有各的边际,两者在不能相接触的时候,能不能在冥中沟通啊?不能。比如我手接触这个茶杯,我有感觉了;如果接触不到,它在冥中会不会有感觉啊?不会。我也没有感觉,它也没有感觉。它不接触我,它也没有感觉。「云何获圆通」,所以讲我们这个身根在没有所触之物的时候,就不可能产生圆满的感觉。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想念不可脱,云何获圆通:这是讲须菩提尊者修意根。「知根杂乱思」,「知根」就是我们六种意识心的根,叫意根,也叫第七识。「杂乱思」,第七识夹杂着前面的六种意识心。虽然是六识作用于七识,那六识是不是由前面的五种俱生意识来成就的?所以第七识一定是夹杂着六识。「湛了终无见」,这是讲六识很难调服,很难真正达到湛然了达,一点不夹杂。「终无见」,是很难达到。为什么?「想念不可脱」,所以像须菩提这样的修了无量劫啊,而且修得不好的话要么就落入昏沉,要么就落入打妄想。「云何获圆通」,窥基大师在雪山堆里埋了好几千年都不能成就,到最后还是通过深入经藏,几年的功夫就成就了。

识见杂三和,诘本称非相,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这是讲舍利弗尊者修眼识。舍利弗眼睛看到什么,不需要头脑想,一本全知。这个「识见」就是眼睛对色尘的第一念直觉,他不需要第二念。「识见杂三和」,必须通过眼根这个能见,通过色尘、茶杯这个所见,然后才能产生眼识。修眼识要有这么三个恒久的因素,这样心就比较复杂了。所以一般的初上路的人修这个法门不能成就。「诘本称非相」,「诘本」就是研究,从根本上来研究。「称非相」,这个眼识不是从眼根产生,也不是从色尘产生,所以它查无根本出处。查无根本出处就是「自体先无定」,这本体就没有个一定,所以它是妄相,所以初心修这个法门不容易成就。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这是讲普贤菩萨修耳识。普贤菩萨的耳识跟舍利弗的眼识一样的,都是通过心见、心闻。「心闻洞十方」,他就懂得离开耳根,像舍利弗离开眼根一样。舍利弗看的时候这个眼根虽然在,但是个摆设,他没有障碍。所以这种闻叫离根解结。「生于大因力」,什么「大因力」啊?发大心,行大行,修了很长很长时间的大根机之人他能成就。所以普贤跟舍利弗都能离根解结,但不是像观世音菩萨那样明心见性以后离根解结观照,区别就在这里。所以不是发大心修大行的人,不能成就,这叫「初心不能入」。

鼻想本权机,只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这是讲孙陀罗难陀尊者修鼻识。他观鼻端白,没有离根。「鼻想本权机」,用眼睛观照鼻子端白这里,这是不是用意识在观啊?「权机」,是权宜之计,他是着相来修的。「只令摄心住」,这是种因缘所生法——眼睛看在鼻尖,把心摄在鼻尖,不要东张西望,把心集中于一处。这等于是心外求法,是方便说为心外求法。「住成心所住」,这里有能住与所住——当我们把心住在鼻尖,观到这里的鼻端白,有了成就的时候,心就有了所住,然后定力进一步加深,它有这种过程,叫「住成心所住」。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这是讲富楼那尊者修舌识。「说法弄音文」,讲经说法无非是拨弄音声文字。「开悟先成者」,先开悟以后才修这个舌识。没有开悟的人再如何妙语连珠、出口成章,都不能了生死。「名句非无漏」,名相、词语、文字、句子等等都是依有为法而存在,所以有漏。初心学者,不能依此法门成就,不能跟富楼那比。因为他已经是老修行,又是发心特别大、特别猛之人。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这是讲优波离尊者修身识。「持犯但束身」,持戒是约束自己的身体,修身能得到人天福报。「非身无所束」,「非身」是不是我们的心呐?心怎么束缚呀?所以持大乘戒,你心里打了妄想就是破戒。但是,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一个念就忏悔掉了,马上消除罪过。所以大乘戒既好持也难持。「元非遍一切」,连心都不能束缚,这个小乘戒它能起多少作用呢?「云何获圆通」,怎么能成就啊?

神通本宿因,何关法分别?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这是讲目犍连尊者修意识,他的神通是靠意识心来控制。「神通本宿因」,目犍连生生世世修这个法门,利用神通来行善断恶。「何关法分别」,哪是修不修的问题?虽然目犍连尊者是因为意识而悟入,其实和意识有什么关系呢?「念缘非离物」,因为对法尘攀缘、打妄想,你才能修意识。心外求法怎么能成就?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这是持地菩萨修地大。若从地大之性来看呢,它是坚固之相,有种种障碍而不能通达。「有为非圣性」,持地菩萨生生世世修桥补路,是不是一直在地大上做文章啊?他是有为法,有为法是生灭法。那持地菩萨为什么能成就呢?就是因为他修了无量劫的修桥补路,他福报太大了,是福至心灵,但是不遇毗舍浮佛他也不能成就。毗舍浮佛一句话,一语点破梦中人。你修桥补路是为修什么啊?心平则世界平,他一下子明白了。如果我们不像持地菩萨那样,叫你心平世界平,你能不能明白呀?你还不知道他讲的什么话呢,这个心平与世界平有什么关系啊?所以修这个法门不容易成就,属于藏教菩萨着相修行。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这是讲月光童子修水大。他是通过自己顽固的意识心来观照水,妄想成真。可是这个法很难修啊!有时候出现幻相也能看到水,但如果保持这种幻相,以水滴石穿之功夫来修的话,幻相就可以变成真相,连自己的身体都能变成水,而且别人也能看到。「想念非真实」,这种通过意念所成就的定观不是真如本性如如不动之理。

「如如非觉观」,「如如」就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也就是真如本性,不是你意识心所能看到的。佛在前面不是讲「见见非见」吗?你能见到的那个东西就不是真的。所以「如如」,就是讲只有用智慧才能看到。所以「若以水性观」看到的那个水真实不真实啊?不真实。凡是意识心看到的东西都不真实,「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这是讲乌刍瑟摩修火大而成就。「厌有非真离」,他知道男女这种欲望之火对自己伤害太大,想解脱;「厌有」本身是不是用念呐?这个念是不是真离呢?既然是念,还是没有离开啊,他还有这种意识心。「非初心方便」,初心不容易成就这个法门。他是因为害怕这个男女欲望而修清净心,把欲望之火到最后转变为智慧之火。也是大根机之人才好成就,为什么?因为他通过神通观照到自己生生世世被男女这个欲望害得太苦太苦太苦,他吃的这个亏太大太大太大。铜柱地狱、铁床地狱,都是针对淫欲心重的众生而有。这是我们欲界众生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你能破除这种男女欲望,就是出尘罗汉。一次夫妻生活伤害七万八千个风虫,所以这个造业最深,要好好慎重。初心修行人对这个问题没有切肤之痛,一般法师也不愿意随便开口讲这个法,他不愿意叫人家生烦恼。《楞严经》里没有正淫与邪淫之分,你都要承担因果报应。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这是讲琉璃光法王子修风大。「动寂非无对」,风有动有停,这是对待之法,是生灭法。「对非无上觉」,「无上觉」是不生不灭的,修风大是以生灭之心求不生灭之果,无有是处。「云何获圆通」,那么对于琉璃光法王子这样的人,也是修了无量劫。如果不修无量劫,这个法门也不能成就。修得不好就变成风神鬼神之类,修得好你也是明心见性的菩萨。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这是讲虚空藏菩萨修空观。「昏钝先非觉」,虚空是由一念业相无明将本有真空浑浊为晦昧之空而形成,到了虚空就已经形成昏钝,已经不是本觉,不是原来的真空。「无觉异菩提」,「昏钝」跟「菩提」是不是相对待的?你修什么空观?如果一般的人来观空的话,他反而会观起色来、观起现相来,所以这个法门初心不容易成就。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这是讲弥勒菩萨修唯识。「观识非常住」,识心离尘无体,没有常住之相。他是用生灭心反复地观照。「存心乃虚妄」,「存心」就是用心来分析,「虚妄」就是动啊,仍然是讲生灭心。「云何获圆通」,以生灭心求不生灭之法,没有这个道理。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这是大势至菩萨修根大法门,也就是念佛。「诸行是无常」,念佛的时候嘴巴是不是在动啊?同时耳朵还要听,是不是在行啊?绕佛的时候还阿字落在右脚,弥字落在左脚……是不是「诸行无常」?「念性元生灭」,嘴巴念的这个性是不是生灭法呀?阿-弥-陀-佛,四生四灭。可是如来藏本体是不生灭法。「因果今殊感」,以生灭之因求不生灭之果,因果有差别。「云何获圆通」,怎么能成就啊?但是大势至菩萨是念了恒河沙劫的佛号,真正形成一种习气,其中包括有多生多世可能走火入魔过……机缘成熟时又在肉身如来座下得到点化,最后才真正成就。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我现在对老佛爷讲,你来到这个娑婆世界啊,这一方真正能成就的「教体」——即法门。「清净在音闻」,能得到清净心这样的法门称为「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要想成就我们这种定功,要以开智慧而悟入。闻必有慧,是能解法理法义,而不是听。如果是以听中入的话,那就变成禅宗的那种修音声的法门,保持一种清净心。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要想了生脱死,最好的就是「观世音」的耳根圆通法门。所以观世音修耳根法门,一个「观」字就已经提纲挈领,画龙点睛。怎么「观」呢?见不见之见。也就是会相归性。

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这实际上是在开示修观世音法门所显之功德妙用,在见一心三藏之力以后它的这种特征。

「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观世音都是通过自己的自性一念于恒沙劫,入微尘国。他是不是就是如我们所想象的以无量的化身到处在每个角落里飘啊?可不是的。明白一心三藏道理的人你当下就是入恒沙劫,当下就是入微尘佛国。证据就是佛在《法华经》所讲,一念信解如来藏,一声称赞《法华经》,就是供养无量佛,供养无量佛是不是供养十方三世佛啊?是不是入恒沙劫?是不是入微尘国啊?要结合起来观照。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我们不用抬腿,不用开口,仅仅是一念就把十方三世包容在内。自在不自在呀?太自在了!而且你当下也就感到自在,怎么感到自在啊?过去受到别人伤害,耿耿于怀;现在受到别人伤害,心里生不起烦恼来,是不是自在了?有道无道,自己知道啊!种种自在,你果然体会到这种法味,叫解脱知见。「无畏施众生」,明心见性的人他怕不怕死啊?他不怕了。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妙音」是表真心本来面目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性音真空,性空真音,就妙在这里。一切的音声、一切的万法,都是由我们真心本性随缘变现。「世音」,包括世间出世间一切的音声、一切的万法。「梵音」是表清净心、清净音,一尘不染。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净也是净,染也是净,这才叫「梵音」。如果这个声音好听,那个老牛叫不好听,你讲这个好听的叫不叫梵音呐?不管什么音都是我们自性变现。没有好听不好听,妙与不妙都是我们的同分妄见。「海潮音」,是表菩萨的利他功德,像海潮那样讲守信用,有求必应。

现在一些人修观音法门,他专门用耳朵听海潮的声音。能不能听到呢?还真能听到。我们这个心不可思议,不仅可以听到海潮音,而且可以看到海潮。月光童子是不是修水观呢?这是真的。但是这可不是观世音菩萨的法门呐!我看到一个光盘,有个披着长长头发的人,穿着也是白衣服,像观世音一样坐在那观海潮音,然后海潮来了,还有蝴蝶在旁边飞,就好像进入蓬莱仙境一样……而且这些人非常执着这个法门。这只能得人天福报,不能了生死。

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从方便义来讲,「救世悉安宁」,赞叹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这是利他;「出世获常住」,是自利功德。实际上是不是介绍一心三藏呢?我们懂得了一心三藏,救了自己的当下救助了众生。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这里打一个比方。「静居」,是心比较定的时候。十方东南西北上下同时击鼓,你一念能同时听到十方的鼓声。有没有方位的区别啊?有没有时间的先后啊?这个就是表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的妙用,也就是「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我们眼睛隔着这张纸就看不到前面。口鼻亦复然:食品不到嘴里,舌头能不能尝到啊?香味不现前,鼻子能不能嗅到啊?可是耳根不是这样。

身以合方知:身根必须与所触之物合起来才有触。那么耳根需要不需要合?不需要合。四面上下它统统都能听到,隔墙都能听到。心念纷无绪:「心念」就是意根,通过法尘打妄想的时候有没有一定的规矩啊?一会儿跑到过去,一会儿跑到现在,一会儿跑到未来。在我们凡夫的境界上,你这个意根能不能同时回想起许多事情来?你要一个一个地来,可耳根需要不需要这样啊?它能同时感觉到。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前面讲了五根的局限性以后,体现出耳根的这种特性——隔墙就能听到音响,不管远近都能听到。

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五根靠一精之明是不是最近的?五根都达不到耳根的这种特性,何况六尘啊?是不是更加不能与这个耳根相比?所以在这里「是则通真实」,也就是耳根,它当下能通一切法。这里是方便引导,下面还有究竟开示。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音声就是声尘,它的特性分为动、静两种相,是对待之相。在我们能闻的闻性之中,这个声音可有可无。「有」就是动相,「无」就是静相。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这是针对前面阿难他们讲的无闻,文殊菩萨这是顺手牵羊。你们讲没有声音的时候就是听不到了,但是,听不到声音的静相,不等于没有闻性。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声音没有了,并不是那个闻性灭了;声音有了,也不是那个闻性就生出来了。我们能闻的闻性并不是随声音而生,闻性一直都在。

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世界万法的生生灭灭并不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在生灭,而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可以随缘显现出生,随缘显现出灭。生而不生,灭而不灭;在生非生,在灭非灭。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不是生、不是灭,它可以示生、示灭。怎么「圆离」呢?生的时候即是灭,灭的时候即是生。生和灭都是一个东西在变现。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你在睡梦中时,不会因为六识停止了,闻性就丧失了。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觉观」就是闻性,就是一精之明。它是超出思维,不假思维。「身心」就是我们的身根和意识心,跟一精之明这个见性是相对独立的。因地凡夫的妄想心停留在六根、六尘、六识这个十八界里。所谓「不能及」呢,实际上是及而未及。我们有没有一时一刻离开一精之明呐?但是我们的迷惑颠倒把它忘记了,顾不到它。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娑婆国」就是娑婆世界,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教主。佛灭之后,是地藏王菩萨在代管;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弥勒菩萨下世,作为贤劫第五尊佛。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是以音声为教体,在我们这里能够宣扬、开示、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一精之明通过耳根听到声音产生意识,意识再对着这个声尘打妄想。受什么轮回啊?看你讲话好听还是不好听,这是在打妄想;与此同时眼睛看你是好还是坏,舌头吃到的味是好还是坏,这都是六识围绕六尘在打妄想。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以阿难为例,阿难虽然博闻强记,无量的三藏十二部经能够过目不忘、入耳成诵,这么好的善根连释迦牟尼、阿弥陀都望尘莫及;却仍然难免落入邪知邪见,还差点被摩登伽女拉下水。

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岂非」,就是难道不是。「随所沦」,就是「循声故流转」。难道不是因为依文解字而沦落吗?难道不是因为迷了本闻而流转吗?「旋流」,是背尘合觉,把过去出流攀缘的那种妄想心、妄觉回过头来,回到一精之明这个本位,离根解结。「获无妄」,明白道理了,开悟了。

「旋流获无妄」,要联系到佛在前面讲的一切俱非、一切俱即、离即离非、是即非即,一定要联系到三个如来藏,联系到四科七大,会归如来藏妙真如性来解释。你如果离开这些内容,那前四卷就是白讲了。所以文殊菩萨在这特别地提醒,修观音法门首先要明心见性。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阿难啊,你好好地认真听来啊,不是像你过去那样依文解字啊!「我承佛威力」,我讲的这个话不仅是我的话,而且是佛在定中加持我啊!我是三世佛再来,你别以为我是菩萨说法啊!「宣说金刚王」,「金刚王」就是首楞严大定,就是法华三昧,一切诸禅定之王,一切三昧之王。「如幻不思议」,就是无修而修,无证而证。「不思议」,你不能按照凡夫的心态来着相——啊?没有看到你修行,两个耳朵听听经就成佛了?可是心地法门就是这样。「佛母真三昧」,「佛母」就是诸佛成佛之母,特指一心三藏。我们怎么成佛?是不是由法化生啊?就是由一心三藏之法来化身啊。「真三昧」就是首楞严大定,这才是真正的大定,它是自性本定。

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汝闻」,你已经懂得了。「微尘佛」,是一切佛。「一切秘密门」,是一切佛修的一切法。「欲漏」,就是我执,只有破除了我执,我们才能真正观照一心三藏。「欲漏」,具体说为有色漏、无色漏和欲漏,破除这三漏,必须修无漏行。下面注意把眼睛睁大一点,什么是无漏行?什么是无漏法?如果不把这三个漏除掉,那么,「畜闻成过误」。「畜闻」就是多闻。你听得再多,学得再多,修得再多,都是「过误」,你是盲修瞎炼。虽然都是行善积德,但是你越修我执越重——我修了多少善,我积了多少德……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将闻」,是讲攀缘、妄闻,是循声流转、循色流转、循相流转。「持佛佛」,以妄闻来受持佛号,受持佛法。第一个「佛」是指佛号,第二个「佛」是指佛法。你念佛、念经,「何不自闻闻」啊?你怎么不去看看你自己是谁啊?你怎么不回光返照佛是谁啊?「自闻闻」,自己开智慧,用始觉智看看是谁在当后台老板,你怎么不返闻自性啊?所以「将闻持佛佛」,是着相修行,枉入诸趣。所以祖师大德形容这种修行,叫「数他家珍,自无分文」!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等于在替别人数钞票。

闻非自然生,因声有名字:这就是破非因缘法,不要以为把因缘法一破掉就了事,没有因缘也不能开智慧,《妙法莲华经》讲,佛种从缘起。没有因缘法,不足以开智慧。但是你执着因缘法,那就是盲修瞎炼。「因声有名字」,因为声尘,因为种种的名相概念,佛到这个世界上来才可以开口讲话。你怎么讲否定因缘法啊?佛就是能缘,法就是所缘,有能缘、所缘,在这里才能开展佛法的教育。佛的智慧就是能缘,佛的肉团身就是所缘,没有这个色心连持为体,没有这个因缘和合的肉团相,谁知道佛是怎么回事啊?所以我们要以因缘法作为道路和桥梁来成就我们,而不是把因缘法作为宝所、作为涅盘、作为目的地,不是这样。

旋闻与声脱,能脱欲谁名:旋转能闻之根,以及所闻之声尘,意识就不存在了,旋转归于哪里呢?归于一精之明。这个时候叫背尘合觉。「能脱欲谁名」,你还说什么解脱不解脱啊?你解脱也解脱了,不解脱也解脱了,还有什么能脱不能脱。

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观音菩萨从耳根入手来解六结,一根解则六根同解,所以一亡六亡。

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在前面六根成解脱,我们即已超越众生浊,位置在四果罗汉、七信位菩萨,再也不会在三界里六道轮回。「见闻如幻翳」,进一步破除见性所带之妄。当解除了六根、六尘,我们的本位回到见分、见性,这个时候见分、见性仍然是带妄,所以「见闻如幻翳」,真中带妄。「三界若空华」,三界万法都是由这个见分、见性所显现出来的。

闻复翳根除,尘销觉圆净:「闻复翳根除」,明白这个道理就破除了无明。「尘销觉圆净」,在尘销尘。通教是破一切相归性,圆教是在相就见性。不管哪个,在这里都已经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在初住位以上。

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比如两盆水,一盆浑水,一盆清水。我们对着浑水能不能看到自己啊?放到清水上呢?这叫水清明月现。以此比喻,我们心水混浊的时候,它看不到真心本来面目。当心水清净以后,我们才知道,整个十方三世一切的万法都是我们一个念所变现出来的,这叫「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我们在清净心中都知道,虚空都是一念变出来的。这也叫虚空爆炸,见到了本心。「寂」就是真空,真空现出了虚空,何况虚空中的世界、山河大地等等?虚空爆炸了,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全部都归于销除了?那么在圆教的境界,你就可以在相见性,可以在相见到真空,在相就可以由真空见到虚空,由虚空见到万法。所以圆教菩萨在任何一个时空点都能观照到全体,这就是圆顿大教的妙处。

他在真空无相能观照到真空无相,观照到妙有;在妙有也能观照妙有,也能观照到真空无相;也能观照到真空无相变成妙有,也能观照到妙有归到真空;也能观照到妙有当下就是真空,真空当下就是妙有。这是圆顿大教不可思议的殊胜。像这些话,要作为口头禅经常提起观照,养成了习惯以后,你会灵感爆发,奇迹发生。

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在梦中的一切境界,有自己,有父母夫妻儿女,有亲朋好友,还梦到刮风下雨、香蕉苹果,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都是做梦的一个人变出来的?在梦中是真的,梦一醒,「哎呀,原来是假的!」诸佛出世就是叫我们赶快从梦中醒来。我们现在是不是在做梦啊?虽然我们现在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真心,心能不能知道?所以「犹如梦中事」。

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你梦中梦到一个人,能不能把你留在梦里啊?真是可惜,要是梦到好人,我情愿在梦里,可是留不住啊。这是打比喻。人生如梦,你怎么看不破、放不下呀?如果我们看不破、放不下,就等于我们老在执着梦里的境界。当你懂得了这个是梦的时候,这就不是梦。不是梦怎么办?老老实实受持一心三藏。一真一切真,梦中的情形也是真的。并不是说既然这样是做梦,那大家就可以混日子过了,可不是的。知妄即真,知梦即醒。当你一醒过来回想梦中那个情形的时候,是不是已醒过来了啊?当我们现在明白一心三藏,你就已经醒过来了。佛法不坏世间法,继续做好梦中佛事。

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木偶戏有不少人看过。人在幕后提,木偶在前面动。我们现在是不是都是木偶啊?就是里面那个真心在控制我们,但是我们还不知道,还把这种生命当成真的。实际上,这六根对六尘、六识,是不是木偶啊?一精之明就在这里(幕后人)。

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这个心不动了,然后六根、六尘也都不动了。「归寂然」,就是「诸幻成无性」,就是「三界若空华」。六根、六尘成无性,也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修至这个位次,我们即可了生脱死,超越分段生死,超越众生浊。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在前面已经解释了,前面是喻,这里是法,以喻来显法。我们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就是幻师来变幻的。「元依一精明」,它本来就靠见分来指挥。我们把心还执着在六识上,所以流转无尽呐。「分成六和合」,眼睛能看不能听,耳朵能听不能讲话,嘴巴能吃饭不能走路,鼻子能闻不能看,身体能触不能见。六样东西合起来是不是还是这个一精之明呐?既然能合,是不是也能分啊?那能不能再归一啊?有合必有分。

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一处成休复」,还是前面讲的一亡六亡,耳根或者眼根修成就了,五根随着同时成就。「六用皆不成」,「六用」就是出流攀缘造业,现在这种造恶业的作用都停止了。这里对应前面的「诸幻成无性」,就超越众生浊。

尘垢应念销:「尘垢」,是积蓄在我们身心中的尘沙烦恼、无明微细烦恼、贪嗔痴慢疑这些粗重的烦恼。一般来讲,我们离开了这些尘垢就能超越分段生死,但是习气还在。而且圆顿大法的修证不是在事相上执着,而是用心修。即使进入三摩提,进入禅那,仍然通过心修。不要以为就是坐在那里用心,吃饭、穿衣、走路,都在用心修,见什么就观照什么。看到一只猫,这猫是谁?脚一不小心踩了一堆牛粪,这牛粪是谁?贵在时时提起观照。

成圆明净妙:这是明心见性的心态。所谓「圆」,我们对有情、无情已经没有那种分别心,十法界万法都是我。所谓「明」,白天是明,夜里是不是明啊?是我们的清净心遇暗现暗,遇光现光。懂得这个道理,在见道位即已明了。那么到了证道位在现量佛土,你有没有什么明暗的区别啊?压根儿就没有。佛光无光也无暗。所谓「净」,再也没有根尘自然,再也没有净秽之别。你不能讲甘露水就是净,老鼠药就是不净。如果你这样认为的话,那你这甘露水也是不净。这是佛讲的,「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所以诸佛菩萨在现量境界喝甘露水与吃老鼠药有没有区别啊?吃香蕉苹果与吃钢筋混凝土有没有区别啊?没有区别,这就叫真正的「净」。这个「妙」,达到了圆,达到了明,达到了净,就达到了自在无碍,这就是「妙」,我独无所畏。在什么场合他都自在。在皇宫宝殿、在花花世界、在歌舞厅,他都自在。睡猪圈、睡山洞、坐牢改,自在不自在啊?他还是自在。一切都是在成就我的法忍,一切都是我的真心本来面目,这叫「妙」。

所以一个明心见性的人,他的这种心态是凡夫根本没有办法理解的。当我们在对整个世界发生种种的妄想分别的时候,就要赶快提醒自己,菩萨下位不知上位,自位不知他位。你不要去自以为是,修行人就要敢于否定自己。

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明心见性以后还有四十一分无明微细烦恼需要破,这些烦恼就是「余尘」。「尚诸学」,你还在有学位,包括等觉菩萨都还是有学位。「明极即如来」,四十二分无明微细烦恼统统破除,不留一丝一毫,你是究竟圆满极果如来。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这是再次提醒法会大众。「旋汝倒闻机」,过去出流攀缘,现在入流照性,也叫离根解结,也叫旋闻归元,也叫背尘合觉。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现在观照内在的自性,不要再在外尘境界留恋。「性成」就是明心见性的人,你已经得到了「无上道」。「无上」,是无上无下,无内无外,无前后左右,非空非有,十方三世一切万法就这一个东西。

圆通实如是:圆顿法门就是这个道理啊,就是个一心三藏啊,就是如是我闻啊,就是阿弥陀佛啊!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盘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这个法是一切佛证大涅盘唯一的一条路。就这一条路,过去诸如来已经成就了。

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这些菩萨当下已经进入了「圆明」。「圆明」就是一心三藏。前面佛已经讲了一心三藏,观音菩萨再现身说法,我文殊无非在这里给你们进一步加深概念,提醒、点拨,你们现在正式进入大光明藏。

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特别强调,未来一切的修行人唯有入此门才能成就。《楞严经》就是妙法莲华王,也叫灌顶章句。若不修此法,修任何法门都不能侥幸成就。

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讲了无量佛,又讲了无量菩萨,然后再缩小到当前,我文殊也是这样。哪是观世音一个人的法门啊?

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诚如」,感慨于佛,你把这么大的任务交给我,我来代佛传法,还问我哪个法最方便,以此来救度一切众生出世。特别讲「末劫」,所以末法时代的人能不能不读《楞严经》呐?这是救我们的法宝。

求出世间人,成就涅盘心,观世音为最:只要你想出生死轮回,只要你想成佛了生死,只要你想往生极乐世界,你都必须读《楞严经》。「成就涅盘心」,就是了生死。「观世音为最」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是初心修行者最容易成就的,也是唯一的成佛之路。

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除了观音耳根法门,那二十四个菩萨所讲的法门就是「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其中一类情况是由于他们在特定的时空点特别得到佛力加持,由在世佛直接指导。比如阿那律陀,由于勇猛精进,双目失明,所以佛亲自教他金刚照明三昧。

即事舍尘劳:正好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点遇到特定的事情,他成就了。比如乌刍瑟摩,因为他无量劫以来男女习气太重,所以借助于宿命通知道自己过去生生世世就是吃这个大亏。一失人身,便是数劫地狱之苦。他害怕了,所以不惜一切修观火,他成就了,这叫「即事舍尘劳」。

一般人没有宿命通,他不知道过去世中因为这个问题吃了多少苦……所以眼睛总是在东张西望,到处搞不正当的关系。或者即使能持身戒,心里的妄想也还是断不了,他下不了恒心修这个法门。孙陀罗难陀也是心乱,就是放不下孙陀罗是美女,所以佛教他观鼻端白,强制自己心定在这里,而且也是带领他上天堂下地狱,看自己的种种果报……事出必有因,这些法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修。

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第一句承上,「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这不是一般人所能长期修学的。「浅深同说法」,不是浅根机和深根机都能修同样的法门。深根机的像普贤修耳识,舍利弗修眼识,须菩提修空观,富楼那修舌识,还有大势至菩萨修根大,这都是些大心、大行、大根之人。

即使是歪门邪道的有些人,他们的意志力都无比坚固,也可以不食五谷,不食人间烟火,他们就是从空气中吸收能量维持生命;或者钻到山洞里,不由分说把山门一闭,不成功便成仁。那窥基大师的前世,不由分说把自己埋在雪山堆里修禅定,一般人能修吗?一个银河系的人可能都没有几个人能修,大家明白吗?所以无量法门都能得到一种解脱,但是这特定于极个别人。那初心修行者要选择的法门是出力小、容易修、品位高的法门,这才是值得我们提倡和坚持的。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观音法门原来就是讲如来藏,就是一心三藏。所以前面讲「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只有修如来藏无漏法门,才能达到不漏一法,不舍一人,不缺一时,不卯一事。没有哪一法不是如来藏。这个「无漏」是真无漏,是自性清净的无漏。万法万相都是一个念,谁也漏不掉。漏掉了一法,这不叫如来藏。「不思议」,不仅凡夫不思议,圆人前七方便那些菩萨也不思议,他没有办法理解。

愿加被未来:愿以如来藏加被于未来一切众生,观世音是不是如来藏啊?哪一个不是观世音菩萨呀?哪一个不是地藏王菩萨呀?要明白。如果说有个观世音菩萨穿着白衣拿着净瓶在洒甘露,那是不是「以色见佛」啊?心法不可思议,这种情况是真实有。否则那么多佛菩萨在哪里啊?他们也无处不现身,无处不化身呐。但这种境界,也有可能是诸佛菩萨真身,也有可能是鬼神道众生。无论是哪种,你都不要执着。我们只管把心用在《楞严经》上,踏踏实实学习开智慧的道理,这是最最重要的事情。

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此门」就是悟门,是「开悟的楞严」。「方便易成就」,你把两个耳朵带来就行了,而且是当下成就。因为我们是修心啊!我们过去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是不是都在盲修瞎炼呐?要生恐惧心啊!幸亏遇到《楞严经》,要不然不只是今生今世,你还有无量劫的生生世世都在盲修瞎炼。今生不遇《楞严经》,未来的生生世世还要吃大亏。

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这个法能够成就阿难,也能够成就末法时代的众生。

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这就是耳根法门,圆通胜行超越其它二十四个法门。你们现在是不是以此根在修啊?是不是在用耳根听经闻法呀?你先通过分别心来听闻正法,然后转分别心为分别智,明心见性的人如果坐在那里观静,这是修行;如果在那里打羽毛球,也是修行。你说妙不妙啊?你吃喝玩乐都是修行。「真实心如是」,我们真正的心就是这样。「如是」是不是一心三藏?

喜欢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贵族纹章重生娘子在种田贵姝偷香高手骆风棠杨若晴三界血歌偷天嫁给病娇老公后她被宠野了星际种田:指挥官的小娇娇软又甜逆水成仙地表最强九千岁,我代女帝掌后宫斗破之再世炎帝极品花都医仙陈飞宇苏映雪全球末世,旅行青蛙帮我囤物资鬼医宁安离婚后,替身前妻拒不复婚逆天狂妃:杠上冷邪冰帝零小娇妻封神之清平游记炼神丹!御神兽!废材大小姐竟是绝世帝女
经典收藏帝姬她又要暴走了体术成神,拳头给忍界梳中分命运之轮第一邪师神医娘亲,鬼才儿子末法我混成了茅山老祖魔头郡主的摆烂日常每次穿越都是炮灰?反骨大佬说她不信别碰,这是他的小可怜精灵世界的德鲁伊妃来居上中元纪一个逗逼的成长历程工厂通古代,我暴富养出千古一帝霸总前妻带球跑失败了逆袭:我是怎样征服豪门老公的综影视景甜甜的穿越之旅女帝当够了,培养个王爷当打工人岁月如梦!大叔溺宠小可怜苍碧大陆
最近更新从此音尘各悄然深爱小神医:游戏大神的柔情傻鬼报恩记原神:在平行世界带萌新游戏王:这年头职高都这么卷了?乱世逃难人在超神,开局向琪琳求婚魏梓芙诱尔为臣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宠夫无度:秦先生他病弱且绿茶红龙:狱火领主世界锦绣繁华当科研大佬穿成网络渣男四合院:秦寡妇名声臭了!地狱之主一抬眼,七界妖魔全跪了穿越荒年,我靠手艺种田翻身开局:小魔女送我个圣女媳妇儿女尊:夫君粘人甩不掉大佬重生后放飞自我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