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哲明显有点惊愕,“五万?”
何刚点了点头,神色坚定,但眉宇间却有一些愁色,“陛下,南京城易攻难守,若守只能守外围。若真到了城墙决战之时,臣提议直接弃城而走。”
“弃城而走!”底下一阵窃窃私语声。
朱由哲摆手止住了众臣的议论声,盯着何刚,“弃城而走?这便是你的建议?”
何刚坚定的点了点头,“陛下,所谓守江必守淮,而守南京则必守长江。敌军兵临南京城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敌军在江淮击溃我军主力,强兵压境。第二种是敌军突袭成功,以精兵杀来南京。”
“第二种缺乏攻城器械,根本到不了攻城之时。而第一种,南京绝难固守。与其将精兵消耗在守城中,还不如主动后撤,以保存实力。”
朱由哲手掌紧握,“弃都城而走?你可知后果?”
何刚点头,“臣知道,但臣更知道不可为而为之的后果。陛下,现在朝廷的敌人是流贼,是东虏。他们多为北兵,不识水性,而江淮战场破碎,极难形成全歼局面。也就是说,即使我们江淮战场失利,让贼虏逼近南京,在江淮仍会保有大量零散可战将士。”
朱由哲点了点头。这点他倒是不反对。古往今来,在江淮战场多为击溃,击散,基本上没有全歼的战例在,这是由江淮地理的特殊性决定的。
何刚继续道:“而这些兵卒分散于敌军后方,人数众多而难以轻易剿灭。只要大明旗帜不倒,他们就会持续不断的攻击贼虏粮道,袭击零散敌军,使敌后方陷入混乱从而对前线我军形成支援之势,这就是大明这杆旗帜的作用。”
何刚顿了一下,看向朱由哲,“陛下,臣说的南京保有五万兵力不是用来守城的,而是做增援使用的。若守南京,一守江淮,二守长江,三守当涂及镇江。”
“江淮战场需要足够多的兵力,也是防守的重中之重。但为了江南的安全,却不能从南京调兵增援。而当江淮战场失利时,则应以水军封锁长江,阻敌南渡。并不断派出兵卒深入江淮,威胁敌军粮道。敌军要速战速决,而我们则要借此拖慢其进军速度。”
“而若守江失利,那说明对方已有足够多的船只,并且有足够强的水上战力。这时应该紧守当涂和镇江,阻敌登岸。这时,朝廷已无力增援江淮,而南京的五万兵力则应该用在此时,全力增援两地。”
何刚看朱由哲皱眉沉思,接着道:“陛下,若两地失陷,那表明敌军已在长江南岸建立了稳固的登陆点,南京城绝难固守,此时撤离南京才是明智之选择。”
朱由哲没有立即表态,低着头想了好半晌,才轻轻叹了一口气,“你说的似乎有些道理。”
听朱由哲这么说,何刚心中顿安,拱了拱手,“陛下,江南在籍之兵二十余万,接近三十万,但其中缺额有多少,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但朝廷财赋已支撑不了这么多兵卒。臣提议江北、湖广等前线之兵完全不动。而趁此时还算安稳,彻底清查江南之兵,查清缺额,汰除老弱,选拔精兵,以应对将来之战事。”
史可法不由得看向何刚,心中恍然,原来陛下在说到粮饷时突然问自己守卫南京需要多少兵力的目的在这里啊!
陛下心中肯定想要清查江南之兵,只是想借自己这个兵部尚书的口说出。而当时自己完全没想到,只认为他思维跳跃,而开始慎重思考此事。
而何刚恐怕是立即意识到皇上的真实目的,才主动借着这个由头说出了守卫南京的策略,进而提出清查江南兵卒。他是兵部的人,是自己的属下,他提出的策略当时也是兵部的共识。
从这点看,何刚是为自己解了围。
史可法心中懊悔,但不得不承认这何刚心思玲珑,确实远胜于己。同时又有些骄傲,毕竟何刚是自己发现并一举提拔到现在这个位置的。没有自己的识人之明,他根本无法站在今日的朝堂之上。
朱由哲看自己目标达成,心中满意,问道:“你是大明的兵科给事中,对兵事远比其他人更为清楚。朕想问你,你觉得朝廷在江南应保有多少兵力?”
何刚稍一思索,回道:“禀陛下,朝廷至少还需派三万兵力前去江淮,布防重要城池,一旦敌来,成阶梯氏抵抗,绝对不可给敌全歼我军之机会。同时,南京城内需要五万兵力,以作机动兵力,可随时增援各处。其次,当涂、镇江各一万,水军至少两万,其他各处亦需要至少五万兵卒。各处加起来,至少也得十七万之众。”
看朱由哲皱眉沉思,何刚接着道:“陛下,臣提议趁此机会,将所有卫所兵卒及其他各处兵将进行一次筛选。青壮者留下,老弱者淘汰。尤其是南京城内的京营兵及卫所兵,应立即实施。”
朱由哲轻轻点头,问道:“若你主持,多久可以做成此事?”
何刚明显愣了一下,接着抱拳道:“陛下,若史阁部主持,臣全力协助,而外有阻碍,可在一个月内完成。”
朱由哲笑道:“史爱卿,你这个属下很给你面子啊!”
史可法脸色微红,抱拳行礼,“陛下,何刚乃臣之属下,但臣不得不说,他历来稳重有持,才能出众,远胜于臣,早有独当一面之本事。若陛下给其机会,臣相信他定然不会令陛下失望。”
朱由哲淡淡笑道:“能识人,不嫉妒,史爱卿也是良臣。”
说完,朱由哲转向何刚,“何刚,你年岁几何?”
何刚知道皇上是有心提拔自己,连忙道:“禀陛下,臣今年四十有三。”
朱由哲轻轻点头,“四十三岁,能坐稳兵科给事中这个位置也算得年轻有为了。但再向上走,年岁上确实是小了点。”
何刚脸色微变,露出失望之色。
喜欢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