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

楚庙寒鸦

首页 >> 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 >> 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秦:多子多福,开局截胡吕素!虎毒食子:从被逐出皇宫开始崛起军阀皇子:开局买下双胞胎侍女三国之小兵传奇少年战歌魂回东汉明朝大贪官,我把朱元璋气炸了帝国败家子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开局民国世界大战
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 楚庙寒鸦 - 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全文阅读 - 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txt下载 - 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3章 大河向东流?向北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不过官家出宫看棉花这件事,并没有引起朝中多大的波澜,反倒是因为夏天天热停了经筵,有大臣上书替小皇帝可惜,认为在最适合学习的年纪就应该抓紧时间,因为后面就很难这般专注于学习了。

至于其他大臣,大家的注意力又转移了,这回是关于黄河治理的问题。

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仁宗朝、神宗朝都大规模地讨论过,还折腾了两次让黄河回归故道的工程,不过都不怎么成功,现在又拿出来说事,一是夏秋之交,暴雨频频,黄河水暴涨,有决堤的风险,二是神宗朝的水利工程是新党的人负责的,但效果并不好。

所以自元佑元年开始,关于黄河是该东流还是该北流的议题便一直都有讨论,如今又是汛期,自然免不了撸起袖子开始吵了。

但这个事吧,它首先得是个科学问题,黄河不是你想让它往哪流就行的,官家说了不管用,挖了哪里堵了哪里也不一定有效。

像现在,黄河是北流,但文彦博、吕大防、都水监和台谏的官员,大多支持让黄河回归东流,范纯仁、苏家兄弟、范百禄和胡宗愈等大臣却支持维持北流现状。

这年六月,官家下诏,以工程已在进行之中,不可半途而废为由,要求三省和枢密院赶紧商量对策,一定要使黄河回归故道,就是东流。

苏澈一连数封折子上去,宫中都不予理会,所以他近来颇为焦虑,才有了前面呵斥苏过一幕。

苏过也知道这件事,但他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黄河治理可不是小打小闹,任何决定都影响到数十万家庭的生计,没有实地勘测,苏过可不敢大放厥词。

不过文彦博等人拿出的新观点有些让苏过看不起,他们认为黄河不东流,将会使大宋失去天险,万一再往北流到辽国国境,那不是更利于契丹人南下了吗?

北流派这边的反驳也不高明,尚书左丞王存就说,宋与大辽交好八、九十年,早已亲如一家,根本不需要天险。

就这样的两拨人,还争来争去的,苏过实在是哪边都看不上。

宰执们之间的讨论最终由范纯仁一锤定音,说黄河北流目前并没有出什么大问题,有人怕失去地理优势非得让它改道,就如同大宋和西夏本来相处得好好地,朝廷非要趁他病要他命,反而以战败告终。

这话一出,大家都觉得有理,能维持现状干嘛要作,于是朝廷又收回了前面的诏书,大臣们继续扯皮。

苏过都麻了,治河也不说先去看看黄河到底怎么样了,整日里讲这些虚头巴脑的大道理,所以说旧党短于具体事务,真不是偏见,他们的治国观念就有问题,最好是能效法三代,不行的话就效法仁宗,再不行就维持现状。

在这种理念下,大宋当然只会越来越差了, 家里有老鼠,你只会补洞能有什么用?

但苏过还是劝了苏家兄弟几次的,朝上扯皮归扯皮,黄河那边至少得派个靠谱的人去看一下,不然总停留在一些大而空的讨论上,根本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不过一直拖到十一月,朝廷才派吏部侍郎范百禄前往考察黄河回归故道的利弊,要求他绘图上奏。

熟人好办事,苏过这才有了机会,忙让苏轼带着他跑了一趟范府,在朝廷的要求之上,另外提了采集多地黄河水样本和沿河两岸土样的要求,范百禄详细地与苏家父子讨论了半日,也觉得苏过的制作模型一法有些说服力,决定大力支持。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秋天的时候,最大的事自然还是棉花到了收获期。

九月间的收获过程,朝廷全程派人监督,从采摘、剥离,再到晾晒、脱籽,每一步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最后的数据是亩产籽棉近六十斤,脱籽后的皮棉二十斤出头。

这个数据和后世动不动亩产四、五百公斤自然是没得比了,不过在这个时代,一家人种上几亩地便足够数年的使用了。

朝廷为此也讨论了数次,决定先在京畿路、京西两路和京东两路推广种植,大概就是苏过所熟知的河南、山东等地。正如苏过预想的那样,所有的种子都被拿走了,不过皮棉朝廷没要,毕竟除了苏过,这边还没人会处理这个。

裁缝铺又开始忙碌起来,除了弹棉花的工具需要改良外,苏过还专门留了一批籽棉,同时进行手摇式脱籽机的研发。有了棉花,若不能快速简单地转化为棉絮或者棉线棉布,也会打击到种植户的热情。

这一阵忙碌下来,苏过也是焦头烂额,不过之前挂在天机阁外的告示终于起作用了,开始有人报名参与到纺车和织布机的制作中来,为苏过解决了不少麻烦。

腾出手的苏过也没闲着,庄子上建好的玻璃大棚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他专门请了几位经验丰富的菜农负责操持此事。

苏家人在黄州也是开过荒种过地的,所以苏过稍微解释了一下原理,大家也都能理解,苏轼对吃尤为在行,笑道:“不就是《汉书》里面生火升温种韭菜的太官园嘛,不算稀奇,李唐也有利用温泉种蔬菜的记录,五郎这个设计想必是从这些地方得到启发。”

有个博学的老爹就有这点好,无论苏过做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他都能从古籍里面找出记载帮他圆回来。

可苏过还是不识好歹地笑道:“爹爹怎么不提《论语》里的‘不时不食’,圣人可说了,不合时令的东西不能吃。”

“就知道给我找不痛快,”苏轼也笑道:“我再不上你的当了,反正种好了也不会少我吃的。”

见堂堂苏大学士耍起无赖来了,苏过正颜道:“我这可是在与爹爹讨论圣贤之道,您怎么摆出邓绾的样子来。”

王安石变法时,邓绾为图巴结,上书说王安石就像伊尹、吕尚一样,新法也深得民心,神宗皇帝一高兴,将他调入集贤院任职,别人都不耻邓绾的行为,他却毫不在意,说道:“笑骂从汝,好官须我为之。”

真是生得一副好脸皮。

苏轼当然也知道这桩旧事,指着苏过笑道:“你这可是揭自己先生的短,邓绾可是王荆公推荐上去的。”

“那又如何,后来也是先生将他贬出去的,”苏过反问道:“识人不明本就是先生的短处,我从不替他遮掩,过而能改,这有什么问题?”

于是苏轼又不爽了,说道:“也没见你这么维护我。”

“爹爹这话可就冤枉我了,”苏过笑道:“我在吃的上面花了这许多心思,就是为了让您不要惦记南方的美食,好好地呆在京城。”

苏轼照他脑门上轻轻拍了一下,说道:“瞎说什么呢,我又不是为了吃的才求外放。”

苏过笑而不语。

冬日将近,蜂窝煤炉和蜂窝煤的生意也好起来了,高俅又招了不少人负责烟囱的安装,在京城里大展拳脚,有那么些高官做例子,推广起来十分容易。

而闲下来的苏过,看着大棚里的青菜,又想起前阵子去范府发现范镇近来也在京城,便起了别的心思。

喜欢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请大家收藏:(m.tcxiaoshuo.com)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天才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全民领主:我在蛮荒训龙兽女鬼要杀我:我只好把她当老婆娱乐:在剧组当厨师,拐走杨老板抗战:开局一本帝国成长手册六指诡医穿越到异界建立大唐帝国重返2006之苟道开局遭削藩,我建立大秦仙朝九叔:糟糕,这个九叔有系统!傲世医尊嫁到城里,吃上供应粮求求你快退役吧诸天:表白就变强天堂在上娱乐之脑海中的声音一秒一罪奴,女帝跪求我别反!赵平安齐天娇洪荒:我为三清共徒撒娇小猫咪,一亲脸就红就算是克苏鲁也无法阻止我捡垃圾
经典收藏三国之吕布天下巧妇当家策马大明我的岳父是崇祯大秦:公子丹,镇守边关八年三国:我,廖化,最强先锋大明1642中国历史长河小说三国之龙战八方贞观荣耀神医娘亲:团宠萌娃太抢手王爷太坏,王妃太怪大汉天子,我能开启群臣天赋三国之开局召唤樊梨花妖孽王妃桃花多嗜宠悍妃汉官之陈傻王嗜宠:鬼医盗妃影殇杀君闯旗
最近更新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赵匡胤演义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梦回西晋娶女帝娇小玲珑的芈瑶秦朝历险记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三国:开局娶了大乔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
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 楚庙寒鸦 - 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txt下载 - 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最新章节 - 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